Warner Bros. 終於找到能夠超越數字的神主牌
〈自殺突擊隊 2:集結 The Suicide Squad〉真的是一部爽到連天使都會潮吹的電影。
然而這般過癮爽度的基礎,一切的一切卻是建立於 Bloodsport 保護女兒的細膩情感開始的。要是重寫 log line 的話,應該會是:一個致命神槍手因為女兒被威脅,被迫領導由罪犯組成的小隊去破壞敵國的恐怖計劃,卻發現計劃的源頭竟然是源自於自己的國家。
從一開始 Amanda Waller 用女兒的性命強迫 Bloodspoet 加入 Task Force X,坐在一旁的 John Economos 幹員(長金髮胖胖的那位白人)臉色就不對勁的鏡頭就開始在鋪陳,“親情”會是貫穿整部電影的主軸,尤其在 Ratcatcher 2 出現之後,親情的描寫更加地立體了起來。因為相對於從小就被父親嚴格訓練成殺手的 Bloodsport,Ratcatcher 2 反而是一直被父親灌溉著對老鼠的愛而長大的,對她來說,老鼠的陪伴象徵著父親存在的延續。
但"親情"這個命題,或許也是 James Gunn 自己在編劇過程中的潛意識裡,對於 Disney 因為孌童笑話而開除他的辯駁手法吧。〈The Suicide Squad〉根本是每一幕都刻意編排了強調要善待小孩的戲碼,特別是 Harley 失戀那一場戲。就好像 James Gunn 不斷地在對特定的群眾解釋他其實是很愛小孩的,只是寫了一些爛笑話而已。
我在二〇一六〈Suicide Squad〉上映期間,寫過一篇〈神主牌都不神主牌了的 Warner Bros.〉,那篇的內容就有提到,當時的 WB 是多麼急切地試圖追上 Marvel 的腳步,而硬塞了蝙蝠俠跟 Joker 到電影裡,最後還另外找了預告商來重剪電影,造成整體畫虎不成反類犬的惡果。
本次則幾乎看不到如此急就章的干預,WB 甚至保證會讓它好好待在 R18 的分級裡,甚至從發了多少角色的便當就能看出,WB 給了 James Gunn 多少的空間發揮他的惡趣味。除此之外,前述 James Gunn 縝密鋪陳的親情面,也能因此在故事的結尾,順利地讓整隊 Task Force X 有了家人般的關係。
應該在武力值上遠超於 Ratcatcher 2 的 Bloodsport,卻因為遇到剋星而反過來被她保護,這場戲絕對是整部電影前後呼應的最佳範例,作為第一男主角的 Blodsport 也在本片中獲得了最佳的角色成長曲線,造就了戲裡戲外所有人對於親情的莫大共鳴。自血腥中誕生的溫馨,不只感染了身處在美國 Amanda Waller 的那群手下,同時更可以感染身在螢幕前的觀眾。
體現在〈The Suicide Squad〉裡的尊重創意,成為了 WB 全新的神主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