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的「革命」難題

鄭立明
·
·
IPFS
·
足立正生的《革命+1》 與蔡崇隆的《九槍》

《革命+》是相對好看,可口的,可口得難以消化。足立正生說沒有要英雄化槍殺安倍晉三的川上(山上)。是導演老了,還是他根本沒瞭解電影語言、敘事,茲事體大,不是說說就算了?畢竟在槍子與真理之間,隔著一個死亡。即使你過去是赴戰的勇士,但時代不一樣了,戰場也不一樣了,畢竟如今的《革命+》還有攝影機擋在導演前面。

與之相比《九槍》還比較革命。之前我說過蔡崇隆的《九槍》是當前不完美電影的範例,「不完美電影」的概念來自第三世界電影理論。以不完美的技術進行對體制的挑戰與批判。第三世界是一個比較老的概念。台灣當然已不盡符合第三世界理論的未\低度開發國家條件,它的位置不是那麼邊陲,而是半邊陲的「國家」,換言之,雖然它的也處時常陷於帝國的股掌之間。它對邊陲國家來說是常是小帝國主義,帝國主義的幫兇。時代不一樣,在影像技術門檻降低的今日,技術上的「不完美」也不比過去了。

即使主角改了名「川上片中名為「川上達也」的突擊者,實為指涉槍殺安倍晉三的山上徹也

第三世界之說,雖是老了一套,不過從中脱胎出更基進的第三電影當中更積極主動的思想,意義是歷久彌新的。那也才是高達、馬克等人所力有未逮,無能取代的。畢竟戰友之手是可握的,觀點卻是不能讓渡的。

「不完美」其實還有個重要意義是對主流電影敘事的抵抗。因此《九槍》在敘事上斷裂是重要的。電影從逐步建立的越南移工阮國非上的傳主故事觀點上斷開,拒絕與已漸成形的主體黏合,是需要決斷力的。將更大範圍的移工處境扯進觀眾的認知視野,也納入了執法過度的員警同時是大結構受害的一環。這不但是對辯證的不妥協與不讓步,同時也是人權的,不落入片面人權的侷限。這是作者的警醒。再走個幾步,就是一個法西斯陷阱等著你。

反觀足立正生的最新革命故事,就浪漫化了。同時也意味著,這是辯證上的妥協主義、投降主義。而辯證還是信仰革命的足立自己口口聲聲、念念不忘的。

蔡崇隆的《九槍》以被被槍殺的越南移工阮國非為主題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鄭立明文字與影像創作者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墜惡真相的滑坡

山、大佛、我城

青鳥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