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自洽 不斷投射》
我們作為一個投射機制大國,當投射行為受阻,表面的自洽體系也將崩潰,要麼直接向外攻擊,要麼向內自我攻擊。
精神病研究多了,不免感慨,很多精神病待在同溫層,象牙塔,不斷的向下兼容,以為世界上沒有正常人了。正如一年多前我在給一個NPD做訪談的時候,我說也有很多人有勇氣直面自己的創傷,並達成自我救贖了,該案例說「不可能🤣❗️」
你只能誇我,不能批評我,你批評我,我就咬你。老子/老娘爛了,誰牠媽也別想好,我只會把你拖進我的混亂,證明我們一樣糟。
我在很多無意識的精神病患身上都看到一個共性,他們可做到詳細描述自己的病症,但面對外界不同的聲音,立刻進入應激狀態,進入防禦攻擊模式,開始不斷的投射。非我族類 其心必異。你不認同我,就是否認我的存在。嚴重的不單單是言語攻擊,而是會有肢體攻擊,最近也看到一個病患在諮詢的過程中,把諮詢師給打了的短視頻。無意識的精神病患,即便去找心理諮詢師,他們的目的往往不是真的為了治病,而是為了尋求認同,尋求同情,需要的是諮詢師的共情,短暫的心理撫慰,需要有人懂自己,理解自己,純粹就是把諮詢師當情緒垃圾桶。
這也就是為什麼CBT認知行為療法大行其道,精神分析療法,在歐美已呈現逐漸淘汰的趨勢,前兩天與一個在英國🇬🇧做臨床諮詢的哥們聊起這個問題的時候,我感言「精神分析療法」,看樣子要劃歸哲學系了。
精神分析療法,只適用於有意識,悟性高,自我覺察能力強的病患。對於這類病患,精神分析師,只需要幫助病患打開一扇門,逐漸引導病患接納創傷,並勇敢的邁出去。而對於那些不具備自我覺察能力,沒有勇氣直面面具下真實自我,沈溺於自戀之殼,自編自導自演自我欣賞的病患來說。諮詢師幫助他們打開那扇塵封的大門,他們過強的防禦機制,在腦海🧠中只會給他們一種聲音,「你他媽的是不是要害我❗️」精神分析療法只會加重他們的病症,讓他們直面自己的創傷,無異於直接捅他們一刀。而與此同時,諮詢師一旦與無意識病患過度共情,那就倒霉了。污衊諮詢師性騷擾的案件,也是有發生,且還是知名度較高的諮詢師。
鼓起勇氣,打碎枷鎖,衝出牢籠,擊碎這層殼,敞開懷抱擁抱真實的自己,你不敞開懷抱,何以讓世界擁抱你。顧影自憐,是人生的終極悲劇❗️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