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危機與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的事蹟,被記錄在《山海經》中的海內經,這意味山海經所紀錄的九州,是以世界為藍圖的大九州,而大禹定的「九州」,是以黃河長江流域為主的小九州。「大禹治水」被記錄在海內經的最後一段,則意味著這部中國古代奇書,並非一人一時之著,其書成年代也遠早於大禹治水時,估計原始作者是探勘世界並傳播文化的遊牧民族 ― 伏羲氏。
《山海經》洪水滔天。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殺鯀於羽郊。鯀復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洪水滔天」描寫得很誇張?今日極端氣候愈演愈烈,這樣的場景恐怕一點也不誇張。鯀之所以被任命治水,必定是因為有領導治水的才能,他之所以用堙堵的方式抵禦洪水,應該也只是一般常識,宛如今日防洪工程的堤壩,然而為何治水失敗,最終還被處以死刑?
其實鯀堙堵也是不得已,因為在當時的中原大地,仍舊是城邦部落的情勢,因此能夠調度運籌的人力、物力、範圍都相當有限,人力不過數萬、物力不過木石、縱橫不過千里,想用這樣的資源治理黃河,那是萬萬難以達成的事情,鯀能做的只不過是自掃門前雪罷了,看看今日各國面對生態浩劫,不也只能如此而已。
水小時堙堵有用,一旦大洪水來襲,這樣反而加劇災情,不但害人而且害己,這就好像水壩崩潰,必定造成重大傷亡;如此才使英明的堯舜,不得不殺了治水能臣鯀,並拔擢鯀治水團隊中的禹,且充份授權讓他放手一搏。
《史記》禹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 開九州,通九道,陂九澤,度九山…
九是極數,大禹治水作了這麼多事,卻只用了短短十三年,甭說在那個人力物力貧乏的年代,就是在國家統一人力充沛物資富裕技術先進的現代,若要治理洪荒中的黃河、長江,也是十分艱巨而困難的事!
《史記》令益予衆庶稻,可種卑溼… 相地宜… 及山川之便利。
大禹除了治水不遺餘力,照顧百姓也費盡心思,其實也正是因為照顧百姓,才使得治水能夠愈發順利。中國人至今盛產水稻,對稻米的情感相當深,或許就是從這理開始,讓米食成為中華文化的一部分。
《史記》禹行自冀州始... 常衞既從,大陸既爲。鳥夷皮服... 九河既道,雷夏既澤,雍、沮會同,桑土既蠶,於是民得下丘居土... 堣夷既略,濰淄其道... 三江既入,震澤致定... 均江海,通淮、泗。
當時,東有夷、南有蠻、西有戎、北有狄,從字的象形上看,夷是背著大弓的人,以善射著名的后羿,就是東夷的後裔。東夷位居黃河下游,中下游通常是重災區,疏通下游導流入海,則中下游皆能解除澇害。因為大禹不但有治水之道,還有安民之德,所以才能得到東夷各部族的齊心協力。
今日中國在非洲能獲得支持,主要就是因為有安民之德。此外,愈是貧窮落後的地方,也最容易被產業腐化利誘,變成製造污染破壞生態的屠夫,因此,若想治理生態,必須有治理污染復育環境的能耐,而這需要大刀闊斧的產業變革。
今日地球生態的浩劫,是人類污染與破壞所致,而歐洲的工業革命與產銷模式,則是污染破壞環境的始作俑者。今日,與其繼續殘害生態與美國爭霸,不如重新建構永續環保的新民生模式,如此,既不受歐美技術的封鎖,且能成為未來民生發展的先驅。
《史記》江、漢朝宗於海。九江甚中,沱、涔已道,雲土夢爲治... 蔡、蒙旅平,和夷厎績...
倘若永續環保的中、非新民生模式運行成功,下一步就是將此模式,逐漸推行至全亞洲,使新民生模式海陸聯通。俄國地廣人稀森林野曠極地永凍,頗似古時雲夢大澤,人煙稀少卻能涵養水源調節水勢。
《史記》西傾因桓是來,浮於潛,踰於沔,入於渭,亂於河... 原隰厎績,至於都野。三危既度,三苗大序... 浮於積石,至於龍門西河,會於渭汭。織皮崑崙、析支、渠搜,西戎即序。
當永續環保的亞、非新民生趨勢底定,就可以將此模式推廣至歐美。如同大禹治水,上游雖是洪患源頭之地,卻直至中下游完成疏濬之後著手,因為上游受災程度不高,且治水的功效遠不如中下游,所以宜先從阻力較小功效較大的地區著手。
《史記》道九山:汧及岐至於荊山,踰於河;壺口、雷首至於太嶽;砥柱、析城至於王屋;太行、常山至於碣石 … 道九川:弱水至於合黎,餘波入於流沙。道黑水,至於三危,入於南海 … 入于海 … 入於江 … 入于海 … 入于海 … 入于海 … 入于海 … 入於河 … 入於河。
當永續環保的新民生模式推行至全球,就要用全球的宏觀將其理順;換言之,就是要讓民生建設無為化,使地球生態能夠自然運行,而不會受到民生建設的阻絕擠壓。此外,產品從原料取用到廢料處理,都不會造成生態運行的負擔。
《史記》於是九州攸同,四奧既居,九山栞旅,九川滌原,九澤既陂,四海會同。六府甚脩,衆土交正,致慎財賦,咸則三壤,成賦中國 … 東漸于海,西被於流沙,朔、南暨:聲教訖於四海。於是帝錫禹玄圭,以告成功於天下。天下於是大平治。
夏於是成為天下共主,夏朝文化隨之綻放盛開(華夏),洪水滔天的末日危機,最終成就了中國大治。回想今日,用三十年拯救生態浩劫,營造永續環保的新世界,看似非常困難無法辦到,但相較於大禹治水的難度,今日的困難也就沒什麼了,大禹治水足以說明事在人為,無論用十三年或三十年,無論治理水患或拯救生態,中華民族以往能辦到,今日一定也能辦得到。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