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 讀書會

小y
·
·
IPFS
·
其實我沒有正式參加過讀書會,可能對讀書會有著什麼不切實際的幻想。

我對讀書會的認知(過去式)

在疫情嚴重期間聽到人說,他主辦與朋友間的讀書會,透過線上視訊仍可看看朋友、交流感情,大家也讀了些許好書,彼此分享資訊與想法。
>>>>>
前一陣與同事閒聊某些事情的看法時,她推薦我一本書,後續得知原來她有參加線上讀書會。

通常與同事或朋友間的閒聊時刻,沒人會想跟你討論某本書的讀後感,也沒人想知道你最近看了什麼書。

下班後更是各分東西,各自為陣。

其實,我也不想在休息時間,聽到別人說,我最近看了一本教你如何製作簡報的書,做簡報應該巴拉巴拉巴拉。

聽聞,以前某任長官有舉辦讀書會的習慣。同事是以幸好現在沒有了、劫後餘生的口吻敘述著。

當時聽完的感想,是該位長官似乎假藉讀書會之名,行讓別人幫他讀書之實,也就是人家直接幫他彙整好書籍資訊,他自己不用整理。

後來發現,有可能是我對讀書會抱有什麼誤解。

我以為讀書會就只是大家分別分享自己最近讀了什麼書,有什麼感想,或是大家讀同一本書後,分別講述該書的讀後感,是read,不是study。

如果有一天我想參加讀書會了,那就是我想與人抒發讀後的澎湃情感,或是好奇閱讀相同的文字,不同人會有什麼不同的想法,又或是我可以從別人口中,聽到讓我想看的書。沒有人會因為準備讀書會而煩惱到掉髮。

取自flaticon (https://www.flaticon.com)

我對讀書會的認知(現在式)

直到前一陣子,我開始想著,或許我也可以找個線上讀書會參加。我以為線上讀書會只是貢獻自己聲音,不用露面的。

所以我開始查詢了讀書會社團以及線上讀書會的相關資訊,結果越查越恐慌

首先,在FB找了一些公開的讀書會社團研究,發現裡面充斥著廣告,真正關於讀書的部分比例不高。

接著,搜尋了線上讀書會,發現似乎需要露臉(?)。再者,文章一開始提到的參加線上讀書會的同事,跟我說他想退出了,因為讀書會裡面的成員在吵架。

而後,發現有文章分析讀書會的類型跟目的,其中有些人去讀書會的動機,是想擴展人脈,這個目的嚇到我了。

我以為擴展人脈是去念EMBA,從來沒想過去讀書會不是去讀「書」,而是讀「人」!

不知道是否因為沒接觸,對於讀書會充滿著想像,反而多了未知的恐懼,人對於沒接觸的事情,可能多了些庸人自擾的恐懼吧。

例如居家辦公時,聽到每天染疫人數總覺得外面的世界很恐怖,但當回歸辦公室工作後,發現世界也沒有充斥了那麼多病毒。

總之,我好不容易伸出一些的蝸牛觸角,又全部縮回去了。

所幸,前一陣子發現圖書館有「大師輕鬆讀」有聲書系列,由專家(大師?)剖析及介紹書籍。我計畫先從這邊攝取讀書會可能會獲得的知識。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