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邊腳踏
一直以來有經濟週期的說法,指的是經濟會經歷擴張、高峰、衰退和谷底四個階段不斷循環。為應對各個階段的影響會推出不同的經濟政策。就像腳踏車的腳踏一樣,在高峰時踩下去,低谷時扶上來,一直以來都這樣發展前進,但最近幾年的同樣的刺激經濟挽救衰退的政策效果愈來愈低,而且經濟危機出現的間隔一次比一次短,一次比一次慘,有種腳踏快要被踩壞的感覺。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就像是另一邊的腳踏,在經濟衰退時應該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來調節。
要說明這個機制,先要說一下以物易物的特性,貨幣的發展變化靠的是交易,資源的發展變化和生產力有關。在貨幣政策下會以印鈔,加息減息來刺激經濟,以物易物的方式是增產和減產來調節,但貨幣的刺激政策幾乎都會有負作用,刺激經濟後又要一連串政策調節,而且負面影響不是消失了,是被轉移或是被稀釋了。不是是影響出口就是影響進口,不是影響企業借貸就是影響儲戶的利率,如果國內消化不了負面影響就透露貿易轉移到別的國家,這就像在海裡倒污水,一開始沒什麼影響,但是一直不停的倒,直到大家都發現其實影響一直都在,還愈來愈嚴重。物價上漲就是其中的負作用,一但上漲調回就很難,呈現一種長期上漲,短暫回調的趨勢。
以物易物的方式下只要指定的交易資源可以被消耗掉,那麼以增產減產的方式刺激經濟的作用也會被消耗掉。甚麼是可被消耗的資源呢?指的是使用過程就被消耗,不需額外處理的資源。像金屬礦石,木材等都是製造成別的產品,但是最終需要額外處理的不算是被消耗,應該說被消滅掉。糧食類資源大家都要食用,也不太需要額外處理的就比較合適。在亞洲地區大部人都有吃米飯的習慣,在亞洲地區大米就是很好的交易資源,因為大米本身會被食用消耗,大米本身就可以增產減產調節,也可以調節其他資源。設定一個穩定的產量範圍,在停止經濟政策時回復正常產量。
以上是以社會經濟角度的執行方式,要落實這種方針要細致到每個人的收入模式上。我對這種交易到收入模式的設想希望發展到每個人每年的一段時間從事農務,就可以獲得一整年的物資以用來生存和交易,其他時間從事其他工作獲得額外收入來改善生活。每個人都透過短時間的農務獲得生存所需,額外的工作收入就可以用在興趣愛好上,在這種基礎上這種額外工作的產業可以一定程度上減少一些薪資成本,也有助其他產業發展。這當然是比較難實行的,尤其是現在連以物易物的基礎交易系統也沒有,也不每個人都願意幹農活。另外一種方式就是直接把薪資以物資的形式發放,可以是公司直接發放,或者是設立領取點讓人到場領取。
每個人把多少物資直接交易,或換錢也會影響到平衡物價和經濟政策的效果,以物易物的部分越多就越容易平衡物價,換錢的部分個人建議不要超過一半,當然越少越好。
肯定會有人說以物易物不方便,把以前糧票或NFT當交易代幣,我個人不太建議畢竟有出現過倒賣的行為。比較可行的方法是開發一款支付應用,公司以發點數的方式發薪,員工可以把點數拿來支付日常的費用,最後依點數去領取點領物資。但這種點數是不可以有貨幣特性的,一但被用來借貸投資,各種貨幣模式的使用,就沒有以物易物本身的意義了。
以目前的社會環境,要實行以物易物的系統先要發展農業和畜牧業,最好是在一個區域內種植各種糧食類的作物和養殖家畜,一個區域就可以自給自足。如果能種植的種類太少就要和鄰近地區配合和交易,不太建議遠程的交易,距離也是成本。以這些地區為基礎可以在附近發展其他產業。一個自給自足的區域,旁邊是發展區域。
到這也只是對以物易物的基本規劃和設想,以目前的經濟狀況只用貨幣交易很難有改善的可能,嘗試發展以物易物真的是為數不多的出路了。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