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逼民反、逼上梁山
經歷了前日(15.5.2020)接二連三的惡事發生:立法會內務委員會主席的選舉安排、監警會的報告出台、教育局要求取消中學文憑試歷史科的題目、反修例運動被捕者判囚、好打得在「香港的真相」下支持監警會報告......腦海只浮現了四個字:逼上梁山。這個更是《水滸傳》中豹子頭林冲的人生寫照。
林冲的改變
本來林冲是80萬的禁軍教頭,和魯智深是結拜兄弟。卻因為妻子張氏被殿帥府太尉高俅之義子調戲,林冲因此與他結怨。結果高俅設計謀害林冲帶刀進入白虎堂,林冲因此被定罪刺配滄州。期間又被負責押送的公差逼害,幸得魯智深相救。
後來林冲到了滄州城牢營安排看守天王堂,高俅卻又派來陸謙和富安買通管營改派他看守草料場,然後計劃火燒草料場加害林冲。慶幸林冲避過一劫,卻發現自己被奸人所害的真相,並且要他負上看守草料場失火的罪責。想到自己一直逆來順受卻受盡屈辱,至此已是走投無路,最終殺了陸謙和富安等人。結果一代忠良在別無選擇下只有逼上梁山。
可以想像:林冲的遭遇其實是社會的悲劇。本來他武藝高強,擁有高薪厚職,也有美好家庭。而他一直選擇安分守己,就是起初面對惡人用計加害也沒有立時反抗,甚至甘願接受刑責而堅持法律乃公正不阿。偏偏這些逼害卻一直沒有停止下來,結果林冲發現真相而走投無路時,最終放棄自己多年來的堅持,面對惡人橫行當道的處境下也要逼上梁山。
鮮有以造反作主題的名著
作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有別於《三國演義》講述群雄在亂世中爭奪天下的故事,卻罕有地旗扯鮮明以官逼民反為中心主題,這種想法在古代社會中更是大逆不道。我們往往像林冲一樣,縱然面對人生最大屈辱卻仍然堅持與違法的反社會行為劃清界線。除非有非常充分的理據,否則造反的立場也難以得到普遍人認同。
如此大逆不道的小說卻在民間廣泛流傳,正好反映故事的主題切合當時百姓的需要,就是他們面對社會不斷的壓迫已經到了一個臨界點,以至他們不再相信天地有正氣,法律不會屈枉正直的人。當政治出現腐敗或人民面對外族統治而飽受壓迫,封建剝削沉重,貪官污吏橫行,人民生活於水深火熱之中,小說的情節正好表達出他們對現實社會的看法:通過一系列梁山好漢反抗壓迫、英勇抗爭的故事,暴露北宋末年政治腐朽和殘暴,揭露當時社會尖銳的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殘酷現實。
借古看今
同樣,我們面對今天香港的政治形勢:昔日梁山好漢的選擇正好表達了不少香港人心中的想法。回想最初遮打革命的暴發,我們可能只會站在和理非的立場,但如今面對港虎縱容制服扑頭黨對市民的肆虐,當權者針對香港人的打壓,所謂的執法者只以他們對法例的詮釋而肆意濫用限聚令的法例來合理化他們的濫捕行為。如今就連一些飽受逼害的原告竟然在香港的法治制度成為被告而被判囚,我們已無法相信當權者能夠保障市民的生命財產和安全,昔日殖民地政府遺留下來的法制精神已經蕩然無存,帝國警衛軍已經淪為黑暗政權的政治工具,一切只取決於當權者的政治取向而選擇性地執法。今天香港人只有在黑暗社會中選擇被逼「造反」的悲情命運。
當然這是一個有條件的選擇:我們並非認同一切造反的反社會行為,我們仍然肯定香港社會需要維護過去有效的秩序,卻不是今日濫暴又濫捕的情況。當面對「官逼」的情況下我們只有選擇揭竿起義:正因為受到社會上惡勢力的迫害,昔日梁山的一眾好漢不得不結集一起,被逼走上反抗之路。今日不少香港年青人同樣冒著最大危險、甚至擺上個人的前途,卻以不同的方式持續抗爭下去。
逼上梁山其實是一個無奈的決定,也是針對政治社會的一種嘲諷。現實上縱然我們難以憑藉個人力量反抗一個社會的政治結構,然而面對黑暗權勢除了無奈和憤慨,我們對於一切不能視而不見。當社會的制度已將不正常的狀況視為常態,當初我們和平地表達政治的訴求卻成為當權者打壓的借口,我們已經不能繼續埋抹良心正常地生活下去。我們選擇支持被捕的手足、我們透過不同渠道表達我們反對打壓的聲音、我們拒絕光顧支持帝國警衛軍的店舖而支持黃色小店,甚至我們仍然選擇站在街上與當權者抗衡......任何可以光復香港的方法,我們也會按著個人的良心和力量竭力一試,盡力向前再踏一步。
今天,香港人毅然選擇逼上「良」山,那是憑著我們心中僅有的一點點良知向當權者說不,也不惜用盡一切可行辦法,好好保住香港固有的自由和法制。但我們不會走上梁山好漢的終局,接受朝廷的招安。我們要繼續堅持下去,正如邱吉爾所說:「堅持下去並非因為我們真的十分堅強,卻是我們別無選擇。」(Stick to it. It’s not that we really strong enough, but we have no choice.)
烏雲掩星月,江山半壁殘。
長鞭背上抽,苛稅壓人寰。
血染碧波屍遍地,官逼民反上梁山。
上梁山,上梁山。
水滸聚義百零八人,警惡鋤奸。
水滸聚義百零八人,劫富濟貧。
英雄勳業,永存萬世間。
英雄勳業,永存萬世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