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將「知識萃取」做成內訓課程了——從幕後走到幕前,全靠福哥「教學的技術」
本週將暫時脫離「分享教學 10 件事」,插播一個具有時效性的主題!除了與讀者們分享我開始教課的消息,另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大力推薦職業講師王永福(福哥)傳授的「教學的技術」。我運用了教學的技術,在一個月內為兩間企業設計了內訓課程而且廣受好評。「教學的技術」線上課程募資即將在 7/24 結束,大家趕快搶購啊!另外,如果對於知識萃取內訓課程有興趣,也都歡迎邀約講課喔。
自從開始經營部落格文章後,收到不少朋友或讀者詢問「是否有考慮開班授課?」身為一個在數位學習產業努力的人,當然會想開課,而且實體課程與線上課程都會開!不過我目前仍處於累積信任資產的階段,所以會先以實體公開課與企業客製內訓為主,把握機會跟目標客群當面接觸,深入了解他們的痛點、持續迭代課程,等年底時機成熟再推出線上課程。
擅長幕後製作,但自己要當講師了怎麼辦?
在這段沉潛的過程中,很幸運收到生鮮時書創辦人鮪魚的邀請,為時書的夥伴量身打造一堂 8 小時的「知識萃取與內容品管內訓」。我非常興奮地接下這個重責大任,但問題來了,我過往都是在幕後協助講師打造課程,現在換我自己要走到幕前、變成講師,而且還是實體課程,真的只有「怕.jpg」可以形容當下的心情。
好在去年底仍在 Hahow 任職時,透過李柏鋒老師的引薦認識了福哥,得知福哥想做出一套取代自己的超高品質線上課程,將「教學的技術」實體課程永久轉移到線上。而我也非常榮幸地參與了這堂課的誕生,從第一次見面、內容規格討論、期待對焦、決定要使用三機三鏡與工作坊實際拍攝,最後在離職前擔任工作坊拍攝的製片,親眼看見福哥示範無數次「教學的技術」,這個經驗真的花再多錢也買不到。
在答應生鮮時書內訓邀約後,我就想著「不如嘗試把福哥教過的技巧全部用上吧!」所以在幫自己做完知識萃取,得到完整的知識架構後,我就試圖將各種教學法、開場技巧、教學遊戲化、回饋與評量全部加入課程中,並且在家裡練習好幾次。最後 7/16 上戰場,得到時書夥伴們的好評,親身見證教學的技術真的有用!以下挑選效果特別好的環節跟大家分享。
強力開場做得好,整天沒煩惱
在我的印象中,大部分的講師都會用自我介紹直接開場,介紹 30 秒後就直接進入課程內容。這樣制式的開場容易讓學員昏昏欲睡,而且在內訓的場合,很多學員都是被老闆規定來上課的,他們不知道這堂課可以為自己帶來什麼價值,也不知道台上的講師到底是誰、有多厲害、有沒有資格教我。
所以福哥建議一個好的開場必須要說服學員「為什麼你有資格在台前教課」。以下分享我在時書內訓中設計的開場橋段:
- 用幾個問題或情境,描述學員的痛點
- 告訴學員今天的課程是來幫助他們解決痛點
- 講師過去的豐功偉業與實戰經歷
藉由這個開場,在一開始就引起學員的注意力,並且讓學員清楚知道今天的課程目標是「要解決什麼樣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可以在第一時間就讓學員對講師產生信任與信服,大大解決學員的動機問題。
準時到,但不用準時開始
在成為講師前,我完全不覺得需要注意這個細節中的細節,但實際上戰場後發現真的非常重要!內訓課程多半是早上就開始,不少公司會選擇移地訓練,所以學員們通勤的狀況實在很難掌握,零星有人晚到是常態。
在表定要開始的時間,卻還有學員沒到,心裡真的會很慌張。如果仍然依照約定時間開始課程,晚到的學員就會錯過重要的強力開場,沒有確實建立好信任關係,而且也可能會錯過分組的環節,後續課程的推進就會困難重重。
所以福哥的建議是「準時到,但不用準時開始」,最少在學員到場 80% 後再開場。我在時書內訓當天也是馬上運用了這個觀念,因為教室位置在台北轉運站附近,從捷運走過來需要花不少時間、附近車位也不好找,所以有幾位比較辛苦的學員晚到了幾分鐘,原本老闆鮪魚還問我是否要先開始,但我果斷地說「沒關係我們可以再等 15 分鐘」!
重新分組換座位
將學員分組這個教學技巧很多人都會用,但其中的的關鍵其實不在分組,而是在「強迫打散重新分組」並且「換座位」。福哥在課程中有提到,如果讓學員自己挑選組員、自由入座,就會感情好的人坐在一起,而且有些學員會特別找有插座的位置,方便邊聽課邊處理工作。
為了讓學員剛進教室的情緒不要太糟,所以一開始會先讓學員自由入座,但開始上課後再用講師點人給編號的形式重新隨機分組,這樣一來比較熟的學員就會被打散,那些原本想用電腦工作的學員也被迫要把電腦收起來,移動到新的座位去。
這招真的非常好用,我自己就親身經歷了 Before/After!七月初我在另一家企業講課時,因為人資已經將學員們分好組,而且課程連貫三天,我只是其中一場的講師,所以不方便重新分組。儘管我都有使用強力開場、舉手法、問答法、小組競賽等技術,當天的團體動力明顯需要花費更多時間才有提升,場子熱起來的速度慢很多。
小組討論法
有練習才會記得,尤其像「知識萃取」這種吃重訪談技術的能力,絕對需要實際演練才能讓學員真正學會並運用在日常生活中。在這次的內訓課程中,我在小組討論中安排了角色扮演(Role Play)練習,組內有人扮演被知識萃取的老師、有人扮演要使用知識萃取法的內容企劃,還安排了一個觀察者,詳細記錄過程中特別有效的訪談問題,以及內容企劃哪邊做得好、哪邊可以做得更好。最後每組都上台,而且每個角色都要分享自己的成果。
可以更好的地方
福哥也說,課後的檢討與優化是非常重要的。我身為一個初出茅廬的講師,當然也有很多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例如時間掌握,可能是我講課經驗比較少,所以在時書內訓的最後一個環節——內容標準 Brainstorm 的時間掌握出了狀況,大家踴躍發言與討論,時間遠遠超出我當初的估計,最後很可惜沒有完整做完收斂就下課了。
另外還有回饋法的運用,目前的課堂回饋都是以我個人給予學員居多,但福哥在上課時很常運用「小組互相給予回饋」的技術。這樣不僅給學員更多練習的機會,也可以藉此逼迫台下的學員專心聆聽台上學員的分享,因為不知道自己會不會被點名要給回饋。
以上就是我如何運用「教學的技術」,成功打造出實體內訓課程的心路歷程。大力推薦給工作上需要進行教學的人,還有期許自己有一天也能成為講師的人。此外,雖然這堂課的內容著重在「實體教學」,但其中有很多手法是可以類推至線上課程的,以我個人的判斷至少有 50% 可以共通,所以也推薦給經營線上課程的講師們。被我成功推坑的朋友,可以把握現在的募資優惠價,7/24 前都可以用將近半價的價格入手「教學的技術」線上課程!
最後就是業配時間,如果對於這套知識萃取內訓課程有興趣,目前我已經開始接受企業講課邀約了,歡迎有興趣的企業主或人資夥伴與我聯繫(contact@lens-content.com)。讓透鏡數位內容有限公司為您聚焦觀點,實踐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