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晶的顏色與內含物

星光粉晶、常見的粉晶(rose quartz)
本身的顏色,與鐵鋁鈦離子無關,與藍線石有關。
這陣子在找粉晶、藍線石、綠水晶的相關資訊的時候,發現台灣的資訊真的很少,很多都還停留在舊資訊,甚至有的鑑定師一年內的文或影片,還在說粉晶是包到金紅石。
除了找找英文資訊,有的時候找中文資訊的時候也會看到華人圈的資訊,國外的中文資訊也比台灣多很多,也比較與時俱進....一點點。
------
花了很大的心力跟時間,找到了那篇文,馬上下載存起來,免得下次要找又得花很多力氣,很多網站都只給看摘要,要加入會員還得是專業人員才可以,一般路人還不給加呢。
順便在文末寫個出處好了,方便以後撈文。
文章節錄結論
1.樣本的光譜中並未顯示對應的吸收。這證明[FeO4]4-中心並未對玫瑰石英的顏色產生貢獻。隨後,[AlO4]4-中心也沒有顯示顏色影響(Fridrichová 等人,2016)。
---------白話文-鐵鋁離子對玫瑰石英的顏色沒有影響。
2.EPMA和ICP-MS測試結果顯示,玫瑰石英中含有極少量的鈦和錳,這意味著過渡金屬元素對玫瑰石英的顏色沒有影響。
---------白話文-鈦離子對玫瑰石英的顏色沒有影響。
3.均勻分佈於整個樣本中的粉色包裹體是影響玫瑰石英粉色的最重要因素。-----白話文-影響粉晶顏色的是內含物。
文章名稱
The Ecological Impact of Mining Rose Quartz with
Needle-like Inclusions
2017年
1 School of Gemmology,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 Beijing, CHINA
等等.....我看的是英文論文,結果是中國的研究
那中文版呢!!!!可惡!!
粉晶其實有二種,一般我們常見的是其中一種,塊狀的沒有晶型的,一般常見的粉晶球&柱&飾品,大多是這一種,國外開始將他分類為--Rose Quartz--(RQ)(薔薇石英、玫瑰石英),這種粉晶常見星光,看起來比較乳白點。
另一種比較少見的,常常會有有晶體的粉晶,一般都是原礦收藏,看起來比較清透點,國外開始分類為--Pink Quartz--(PQ)(粉紅色石英)。
RQ的特性,致色原因是物理性致色,是內包物致色,因為水晶包裹了纖維狀的藍線石(藍線石有粉紅色的),常常也是因為這些藍線石纖維造成了星光效應。將這類粉晶加熱到500多度會變白,但是實際上變白的是藍線石。因為是物理致色,所以不容易受光線影響而變色,只要藍線石不變色,粉晶就不變色。
PQ的特性,是鋁離子Al(+3)跟磷離子 P(+5)致色,很容易受光線影響而退色,也較容易出現結晶形態,產量算是稀少級的。
但是市面上也見過容易退色的粉晶,在一般日光燈下就會導致退色,而且退色幅度很大,大小在拳頭大小左右的球&柱,所以PQ也可能有較大型的塊狀出產。
而我懷疑一般市面上常見的白菜頭粉晶,大多是PQ這一類的粉晶,而且是已經退色完成的,所以研究者大多會認為PQ是具有結晶形態的粉晶。而這類粉晶也確實少見有星光效應。
我們一般人的分辨方式是--------等他退色就知道了
另外,較透而藍線石纖維較粗的星光粉晶,打光可以看到裡面內包物纖維。
****
原文發表於臉書粉專的二篇文
一起收錄到這邊留存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