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税战再加码,中国为什么可以硬刚美国?
非常诚实地讲,作为大陆人,我们印象中的中国外交政策,基本上是善于妥协,不喜好发生矛盾或与其他国家起正面冲突,甚至让人觉得有些软弱。
中国外交有一套相当繁琐而又精密的礼仪体系,在这一体系下,"礼"或者说"礼"的传统,是其中最核心的概念,在"礼"的约束下,中国既不能也无法使用情绪化的话语去同其他国家进行外交。在外交领域,即使是在国家利益被侵犯时,中国的外交官也习惯用一句"严正谴责"来表达不满,先不谈论是否有作出强而有力的实际行动,但使用更能表达情绪的语句,应该也是可以做到的吧,即使是中国人,也不免对中国外交产生失望情绪。"严正谴责",这句经常在中国的外交场合被提到的话,隐喻着中国外交长期以来所坚持的基本路线,也就是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所宣传的"大国外交"模式。克制、隐忍、温和、严肃,这似乎是中国外交的标准形象。
最近几年,中国的外交有了一些变化,这些变化有几个主要方面,南海问题、中美问题、中俄问题,尤其是中美问题,最近几年的外交政策变化很明显,而且隐约有全面走向抗争的趋势。为什么中国的外交变得比以前更加强硬了呢?
中国以外的人,他们大概率会这样认为,即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习近平变得更加强硬了,所以中国的外交政策发生了改变,这很符合他们的对华政治标签,而且这是个非常简单的逻辑,不需要了解中国的政治生态,只需要简单的思考,甚至算不上思考,便可以得出结论,中国是一个独裁国家,基于这样一种认知,他们得到这样的观点是很正常的。其实这是个错误的观点。中国的国家主席,中国共产党的总书记,称之为"核心"的、名副其实的整个中国的"一把手"习近平,他的决策是不会被情绪裹挟的。为什么说这不是习近平的情绪所致,我想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中国的政治生态里,能够成为政治领袖,是需要稳住情绪的。中国历史上的大部分情况下,在个人情感和国家利益面前,中国的国家领袖是没有资格选择前者的。更深刻的原因,其实是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使得中国有了保护经济主权的需求,也有了一定的保护经济主权的能力。
中国的体量相当于整个欧盟的总和,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果你认为中国是第三大经济体,欧盟是第二大经济体,其实也对,我对此不作任何评价。中国的经济发展,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从改革开放到中美贸易战,经历了很多变革。到今天为止,中国在全球化产业分工里面已经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很多人认为,这主要归功于邓小平指导下的"改革开放",这应该是主流观点,因为他们认为"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腾飞,这是没有问题的。不过我的观点是,如果你仔细分析,中国的经济腾飞其实始于2012年,而非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亦或是世纪初到2008年奥运会这段时间,认为以上两个时间段中国经济腾飞其实是有误的,这可能是出于记忆的美化,或者是其他原因。2013–2021年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6.6%,如果你看中国近代以来的增速数据,你会发现,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实际上是变慢了,其实这是有误导性的,经济总量提高到一定程度,即使增长速率降低,但增长的规模的依然是此前无法企及的,中国自1949年建国至2012年,GDP总量为53.86万亿,累计用了60余年的时间,而2022年的GDP为120.47万亿,增长了66.61万亿,却只花费了十年时间。
巨大的成功无法离开习近平,当然,这也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中国经济发展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没有前几任领导班子留下的巨额财富与许多影响深远的发展目标及远景规划,习近平治下也无法带来经济腾飞。许多外国媒体认为习近平的统治未能带来繁荣,实际上这不是一个真相。
世界格局在发生变化,有人以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类比,美国类比三国时期最强大的魏国,欧盟与中国则为相对弱势的吴国与蜀国,在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吴国与蜀国合作与魏国抗衡,相争多年。据联合国统计大数据和数据科学全球中心在2021年上半年的报告,2021年上半年,全世界GDP共44.86 万亿美元,美国占11.26万亿,中国8.7万亿,欧元区7.15万亿。这个数据大概可以看出,今天的国际社会,三足鼎立的格局基本形成。
中国是新生的力量,中国的发展是很艰难的,是完全靠中国人民几代人积攒起来的,在战火的摧残中成长起来的中国没有对外掠夺机制,没有大发战争财富的机会;中国的资源又极为匮乏,现代社会最重要的几种能源供应,主要依靠进口;中国的人口又极多,为了应对这种困境,中国上个世纪出台过相当严苛的"计划生育"政策,这种政策对国民是有伤害的。种种无奈,反映的是中华民族历朝历代的悲歌。
总的来说,中国的财富渐渐成长起来了,其中绝大多数是来自于中国人民的努力,美国如果选择掠夺中国的财富,中国是不会接受的,在这一点上,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的确达成了共识,中国共产党虽然享有中国的统治权,但他们是不敢做出公然冒犯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举动的。
这涉及到中国共产党统治中国的合法性基础,是一个相对深入的话题,为了方便表达,我简单地论述为,中国1949年建立中国时,来自国家主席毛泽东的个人权威,压倒性地越过社会上的一切力量,基于对这种权威的信任的延伸,中国人民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合法性即源自于此,毛泽东死后,中国共产党统治中国的权力合法性开始衰退,没有了毛泽东的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的统治也走向了紧张。中国共产党是断然不敢与人民作对的,毛泽东之后,中国共产党的统治更多的是依靠长期统治带来的惯性,刺激中国人民,不利于中国共产党的统治的。基于以上的分析,在面对美国对中国核心利益的掠夺时,中国共产党是势必要反抗的,这种反抗甚至不是中国共产党本身所能决定的,在制度性紧张的局面下,中国社会不容许中国人民的核心利益受到侵犯。中国共产党的几代领导班子也达成了共识,党的领导可以在细枝末节上犯错,但绝不能在国家核心利益面前走向人民群众的对立面,这是危害到党的领导的根本性问题。
权威体制的中国,一个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保持长期紧张而又能够通力合作的中国模式,已经实现崛起了,这是一种制度的胜出。单纯的变强是无法战胜美国的,德国强大过、苏联也强大过,但是他们最终都输给了美国,中国的强大,是制度优势,否则中国是没有资格走到今天和美国对抗的。如果你认为美国制度更好,那我至少可以说中国的制度优势,最少保持到了今天,否则中国的发展速度是无法解释的。
中国和美国,都有需要互相学习的地方,我虽然不相信民主的,但我明白,极权通常也是有害的。中国的崛起,对目前的美国来说,是一种挑战。一个刚刚经济腾飞十余年的国家,内部是有一些问题要处理的,美国想要打压中国,有很多办法,中国的制度不能保持住优势,迟早是会输掉的。之后,中美两国的角力会慢慢演化为一种常态,出于个人利益的考虑,我们应该去提前做好准备。
相比于中美较量分出高下,我更希望能发生的是,中美两国的较量中,能够催生出一种更强大的制度,在推动社会进步与实现有效社会治理方面,能够更具有优势而且对世界局势的稳定不构成威胁,这样的结果,对于整个人类来说,才是有意义的。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