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態的數學天才
我一向不喜歡使用「簡中媒體」、「簡中圈」這種暗含預設性立場的表述,但我今天想講述的這件事情似乎在之外的場域下無甚波瀾,同時我也很好奇馬特市的各位「市民」們如何看待這樣一個「數學天才橫空出世」的過程。
無論如何,「簡中媒體」近一個月以來關注的焦點是一位名叫薑萍的年僅十七歲的女孩。初中結束後,因畢業考試髮揮不佳,她並沒有被高中錄取,而是進入縣城當地的中等專業學校學習服裝設計,成爲一名「中專生」。在中國,「中專生」幾乎可以視爲「學業失敗」與「問題學生」的代名詞,但薑萍卻在今年度阿裡巴巴主辦的數學競賽(以下簡稱阿賽)初賽中以93/120的高分位列全球第12名,超過了一衆學曆、資曆遠高於她的參賽選手。如此巨大的反差自然引起廣泛的好奇與關注。在阿裡巴巴達摩院髮佈的紀錄短片中,薑萍自述一直對數學,尤其是高等數學葆有濃厚的興趣,即使中考成績不佳進入中專,也依然沒有放棄對數學研究的愛好,這種對數學的痴迷引起了老師王閏秋的關注。王閏秋研究生畢業於江蘇大學數學繫,他察覺了薑萍的數學天賦,並對其進行了數學訓練,並最終幫助其在阿賽中一舉成名。值得一提的是,王閏秋也參加了本次阿賽,獲得了全球125位的排名。
漸趨失控的「天才狂想曲」
可以説,紀錄片的釋出完美地補全了「十七歲中專天才數學少女」的所有邏輯鏈條,其後以央視新聞、人民日報等爲代表的「官媒」下場報道引髮了輿論的第一波高潮。敏感的讀者或許已經可以從本文至此的行文嗅出我個人如今的態度,但老實講,剛剛接觸到薑萍的相關介紹後,我打心底兒爲她感到高興,同時欣慰於其天賦免於被埋沒的命運。可以説,至此輿論表現總體還是正向的,集中於「稱讚薑萍身處中專依然堅持數學夢想」、「感慨千裡馬與恩師伯樂的相互成就」以及「指出國家需要更多像阿賽這樣的人才選拔機製」等議題之上。
但隨着官媒報道挖掘進一步密集化,以及各自媒體平颱的蜂擁入場,薑萍逐漸被「神化」,大量非理性的聲音反而成爲裹挾輿論場的主流力量。這些片麵偏激的觀點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麵:
攻擊考試選拔製度:數學天才淪落中專,而一衆名校學生背靠豐富的教學資源依舊在阿賽預賽中成爲薑萍的手下敗將,這無疑説明當下的考試選拔製度與昇學體繫難以篩選出真正的人才。
神化薑萍的數學天賦與能力,貶低其他參賽者:將薑萍與其他已經功成名就,做出大量受公認成果的數學家相並列,包括而不限於陶哲軒(24歲成爲UCLA終身教授,31歲獲菲爾茲獎)、拉馬努金(印度天才數學家,以極強的數學直覺聞名),甚至還有牛頓、高斯等「祖師爺」。而排名在薑萍之後的名校參賽選手則遭受了大量的謾罵與嘲諷,其中又以第十三名中科院數學博士劉奔爲甚。
裹挾高校破格錄取薑萍:在上述兩觀點的基礎上,熱心網友們自髮到各知名高校平颱下留言要求破格錄取薑萍進行數學學習與研究,以「亡羊補牢,爲時未晚」。其中部分高校回應稍顯平淡與官方,如浙江大學招生辦回應:「薑萍能否到浙大讀書不好回答,我們都是按規定辦事」,則立即飽受批評指責。後續更是生髮出「哈佛大學免試全獎錄取薑萍」、「香港中文大學邀請薑萍學習」等報道,截至如今已被悉數闢謠。
髮酵至此,「中專數學天才」的敘事便已大有走偏之勢,我也是在這時感覺這事情有點不對頭。期間家人給我轉髮了一篇文章,標題爲《我勸數學天才少女薑萍火速離開漣水職高》。裡頭隻言片語摘錄如下:
這一次,薑萍又是以偏科進入公共視野。其實,“偏科”這個詞,是當代中國教育最大的偏見與傲慢。
我看到浙大方麵回應説:“不好回答,我們都是按規定辦事”。聽着這話,我覺得噁心。看看嘛,現在大學説句人話都難呀,全是套話官話虛話,打着“規矩”“程序”,覺得自己一臉正義。説白了,就是裝逼嘛,就是店大欺客嘛,就是沒有憐惜人才的良心嘛。
我再補一句,似乎聽説麻省等外麵學校也對薑萍很中意。説句良心話,如果真能走得了,趕緊走吧。天才首先是屬於人類的,其次才是爲中國不被卡脖子而存在。這個邏輯,不應惹蛆蟲吧。
事先説明,我大概是一個折衷主義者,天生對説滿的大話反感。我不知道各位讀者如何看待上述文章,但於我而言讀起來很不舒服,家人卻看得饒有興味,與有共焉。我嚐試和家人説薑萍很難憑藉阿賽的初賽排名被藤校錄取,未果。談話過程大抵是這樣:
我:阿賽是民間比賽,又是開捲考試,成績很難被官方認可。況且其考試難度並沒有達到篩選天才的程度,藤校的數學專業學生涉獵稍廣些都可以達到薑萍的分數,僅憑初賽成績不可能錄取她的,大概率都是假新聞。
家人:我是覺得文章説得很有道理喔。藤校學生都能考到這個水平他們咋不去考呢?而且人家是中專生,就學了兩年高等數學,這不是天才嗎?
我:……(啞口無言)
金身剝落
和我想法類似的人大概也不在少數,於是對薑萍真實數學水平的質疑慢慢探出頭,其中以問答類社區、簡中版本Quora的「知乎」平颱最爲激進。以下的幾條回答可以大緻反映知乎平颱上的主流態度:
爲了便於讀者理解,我也在這裡簡單羅列下網友質疑薑萍的理由:
採訪中薑萍手書的証明過程存在嚴重的學術錯誤,包括而不限於求和符Σ冩成分數「/2」的形式,符號Г錯冩成字母T,sin(πz)冩成sin(π^z)。
在完整的採訪視頻中,薑萍沒有表現出應有的數學素養。同時,其自述的數學學習路徑非常不合理,也與本次阿賽預賽的考察範圍不匹配。
(存疑)由於阿賽初賽是完全無限製的線上競賽,因此即使參賽者完全不了解高等數學也可以通過團隊合作獲得高分,而薑萍的指導老師王閏秋疑似在上一屆阿賽中就開始團隊合作(與妻子/同班同學在初賽中同分同排名)。同時,阿賽的決賽同樣表現爲線上形式,理論上王閏秋可以通過幫助他人進入決賽「開小號」,爲自己參加決賽形成優勢。
(存疑)從網絡上洩漏的薑萍中專成績來看,其日常考試中數學水平甚至很難用「差強人意」形容,甚至出現過不及格的分數。薑萍的初中老師也表示其「初中數學成績並不突出」。很難想象一個熟稔高等數學的學生會疲於應對初中級別的數學題。
複旦大學數學教授姚一雋指出薑萍的答捲「LaTeX使用熟練,國內95%的數學專業學生在規定時間內沒法完成這樣一份答捲」。LaTeX是一種學術排版繫統,與微軟Word這種「所見即所得」的排版軟件存在較大差異,具有一定的上手門檻。與我本人而言,即使藉助Mathpix等OCR工具將手冩數學公式轉化爲LaTeX代碼,也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何況我還有5年以上的LaTeX使用經驗。如果薑萍不是從初中就開始使用LaTeX撰冩文稿,那麼她的競賽答捲一定經由了他人編輯而非獨立完成。
各執一詞,相互攻訐
應當説,截至目前所有針對薑萍的質疑都屬於間接証據,在薑萍、王閏秋以及阿裡達摩院未進行聲明前,直接判定「薑萍作弊」是草率、不負責任的。但整個事件的結果之外,「相信薑萍」與「質疑薑萍」群體間的摩擦碰撞是當下簡中互聯網結構狀態的絶佳刻畫,如:
厭女與「女拳」:首先需要聲明,「女拳」本身就是一個厭女語境下的詞匯,在這裡僅指代現象而不代表我本人的態度。厭女體現在「質疑薑萍」群體中對薑萍的污名化敘述,對其出身家庭、經濟狀況甚至是感情經曆等超出事件本身之外的侵犯性挖掘。以及,雖然鮮見於正式的文本中,但必定存在一定比例的群體疊加了「中專」與「少女」的學曆與性別的雙重歧視,從而對整個事件産生質疑;但反過來,由薑萍的女性身份滑坡到「所有男性質疑者都是居心叵測」的逆向女性主義也是不可取的。
底層與天才:純粹的理論數學本身就是一個存在「天才崇拜」的學科。具有非凡數學天賦的人的學習路徑與速度往往是普通人難以理解的,如在大部分人還剛剛進入初中,學習負數、平方、求根等基礎數學運算時,12歲的陶哲軒已經獲得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的金牌,而這已經是他連續第三年入圍國際數學奧賽決賽了。正因如此,人們能夠,也願意接受一個本處於「互聯網生態圈」底層的中專學生憑藉傲人天賦「逆襲」的故事。更陰暗一點的推測是,支持薑萍的人也或多或少在其身上進行了自我的投射,希望挖掘自身尚未被覺察的天賦。
學曆與分流:教育資源的缺乏和失衡,以及對低學曆技術性、體力性工作者的社會歧視導緻了從幼兒園學前班即開始的嚴重「內捲」。這一方麵形成了針對學生、家長的折磨與資源的浪費,而在另一方麵也形成了技術性工作者的嚴重真空。針對此,國家教育與宣傳部門增加了由初中向職業院校的分流力度。就比如在薑萍的家鄉江蘇淮安市,今年剛剛宣佈針對複讀的中考生在其捲麵分數上扣分作爲真實成績,參與高中錄取。薑萍的新聞剛好在各地區中考前,因此有理由相信國家機器有意通過宣傳薑萍在中專取得的成績以鼓勵成績不理想的初中生選擇職業院校,緩解社會中的學曆焦慮與內捲問題。
政府與寡頭:作爲阿賽的主辦方,阿裡巴巴的態度也頗可玩味。當下「質疑薑萍」群體中存在一種陰謀論的論調,即阿裡巴巴雖然察覺薑萍成績存疑,但依然選擇大拍紀錄片造勢,以此提昇競賽的知名度,其最終目的在於打破教育部門對權威性競賽的壟斷力量,以從中分一盃羹。事實上,在中國各種學科競賽,尤其是政府部門認可的權威比賽,由於直接與昇學相關聯,的確存在着巨大的設租尋租空間。許多人反對大學破格錄取薑萍的理由便是,如果開了這個頭,則今後阿賽的榜單必定充斥着各種「天才小學生」、「天才初中生」,這於各高校於阿賽本身而言都將是一場災難。
冩在最後
行文至此,相信各位馬特市的市民們都對這一事件有了大概的了解。我冩作這篇文章無意於批評指摘個體的人,但也的確不滿於阿裡巴巴至今的不聲明、不作爲,以及宣傳機器帶有目的性的製造典型。倘若薑萍的成績真的被証明爲假,則所有推波助瀾的壓力都將集中於薑萍個體之上,這種力量將是毀滅性的。但同時,基本的常識知識與學術訓練也讓我對網絡上大量的反智言論感到訝異,以及對憑藉本次事件挑起性別間的對立、不同學曆群體間的對立、對個體的網絡暴力的行爲感到憤怒。在這裡也歡迎大家留言評論你們的看法。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