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文導讀:《如何做出爆紅Podcast?》
誰適合看這本書?
完讀後的第一想法:無論有沒有想要「爆紅」,每個對Podcast有一點點好奇的人都該來看看🤣
這本書從內容構思、表現形式、自我宣傳、團隊經營⋯⋯等面向
再到附錄談Podcast的技術演變和發展關鍵時刻
不只適合正在觀望、猶豫是否要做Podcast節目的人
已經進入修羅場(欸) aka 想要突破瓶頸、進一步優化節目的創作者
或是對於聲音自媒體產業各個環節有興趣的
寫手、製作人、聲音工程、廣告行銷、乾爹乾媽⋯⋯等
不同階段的創作者和產業中不同角色的人
都可以從作者的第一手經驗分享
得到自身在Podcast產業中的著力點和願景
這篇文章會針對我個人特別有共鳴的部分,提出值得思考的方向
作者在這本書的每個段落都不著痕跡、巧妙地提醒每個參與Podcast產業的人們:
「無論如何,都請回到『以聲音說好故事』的本質。」
有邏輯、有心法、有雞湯也闡明產業現實,是值得重複閱讀反思的好書
利益揭露:本文為墨刻出版邀稿,出版方僅確認內容正確性,不干涉導讀視角和寫作內容
所以,Podcast到底是什麼?
Podcast可以當作是「聲音版的部落格/個人網站」,每個人都可以自由地上傳自己的聲音到網路上給別人聽
就像瀏覽網頁時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瀏覽器一樣,Podcast聽眾可以使用各式各樣的播放器收聽Podcast
常見播放器 (app和網頁端皆有)
iOS 系統內建:Apple Podcast
Android 系統內建:Google Podcast (亦支援 iOS 系統)
串流平台:Spotify 擁有歐美部分獨家 Podcast 內容
網頁播放:Listen Notes網站 (web only, no app)
台灣本土播放器:
-Mixerbox, Firstory 擁有社群互動和單集留言功能
-KKBOX 擁有平台獨家本土 Podcast 內容
雞蛋糕私心推薦第三方app:支援智慧變速、縮短語句空白、章節和time code (時間點)播放功能
-Pocket casts:可自動將訂閱節目最新單集加入待播清單
-Overcast (iOS限定):可分享任意單集片段最長90秒
兩者唯一的共同小缺點大概就是沒有中文介面,中文搜尋有時候也笨笨的
建議直接複製節目的 Apple Podcast 網址或 RSS feed 匯入app收聽
跟傳統廣播差別在哪?
Podcast跟傳統廣播一樣擁有聲音特有的背景陪伴感
不同於打開電視或收音機被動地接收節目表已排定的節目
聽眾需要主動選擇自己想收聽的內容,動機、分眾和黏著度都有更強烈的個人主觀意識
關於作者
作者Eric Nuzum是聲音製作專業出身
因緣際會到NPR(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工作,製作廣播節目
也跟著公廣集團網路化開始製作Podcast
十幾年的聲音節目製作經驗
讓他歸納出一套通用的Podcast構思流程和收聽體驗設計方法
也就是這本書的核心理念
首先,放下你的完美主義
「我從來沒有聽過一個Podcast是絕對完美的,絕對沒有。」
作者選擇在很多人不會讀的《前言》用這個事實破題
除了會心一笑地接受作者感謝你拜讀之外
我想這句話對任何階段的創作者都是十分受用的
對還在猶豫的新人來說,不用擔心「錄起來感覺很爛欸……」而遲遲不上傳開張
只要確保聲音處理得夠乾淨、話有講清楚,就可以開始了
偷偷跟你說:大家在製作一段時間後,都不敢面對自己的第一集啦!🤣
對已經開始創作的Podcaster來說
節目追求精緻化、軟硬體升級、口說表達能力進步、調整調性
聽眾從0到100、快速成長、進入高原期卡著打不出去
每個痛苦環節和心理折磨都是必經的過程
撞到牆的時候,表示你已經在前進了
在哪裡累了就在那裡躺好
好好休息、好好生活
自然就會找到方法撞破牆、跳過去或繞過它的
「抱負+資源=形式」
這是作者和合作夥伴深入討論後
兩人共同給Podcast創作者的建議
資源有限、抱負無限,限制不需要成為包袱
在現有科技工具入門門檻大幅降低的情況下
許許多多的創意呈現形式都是在諸多限制的環境中才會發生
「理想很美滿,現實很骨感」
這句讓每個有點社會資歷的網路鄉民都含淚苦笑的話
在Podcast創作過程也是一體適用的
先停下來,讓我們觀察一下台灣Podcast產業現況
截稿前合理推估台灣從2020年起算已經出現破萬檔節目
百花齊放,每天都有好多新人加入,都是個體戶或素人居多
產業生態圈和商業模式還沒有完全成熟(跟歐美比起來,台灣還在觀望和摸索階段)
我個人戲稱為「專屬於台灣文化中那股野生的魅力」
台灣中小型Podcast創作者們
人人都有一肚子苦水:
時間不夠用、心力掏空、賺不到大錢、感覺沒人聽
於是開始懷疑人生:「我投入這麼多時間,還花錢買了錄音器材,到底是為了什麼?」
讀到這裡,你可以再回到本段開頭,放下你的完美主義
跟現實妥(ㄓㄜˊ)協(ㄧㄠ)
只做當下能做到的最好
說話的人都有被聆聽的渴望
沒有完美的節目
永遠都有能改善的空間
如果心裡還是卡卡過不去,歡迎來找Podcaster小聯盟好朋友取暖噢!
[LINE 社群連結] 「Podcaster Group |經驗分享社群」
https://wwhowbuhow.pse.is/3fh9wb
Podcast三元素:故事、角色、聲音
作者用本書第二到第六章的主要篇幅
分享許多他的個人製作經驗和擔任諮詢顧問時實際操作過思考方法
反覆向讀者舉例、提問並給出具體練習的做法
書中有非常多有趣的案例和實作方法,在這裡分享我個人思路跟作者意外雷同的地方:
故事
有一句老話說:「人們用三年的時間學說話,用一輩子的時間學閉嘴。」
雞蛋糕嚼嚼翻譯蒟蒻後的十個字就是:「聚焦、目標明確、廢話少說!」
- 聚焦
簡單好記的名稱,儘量七個字以內
用一句話講完節目主軸,最多不超過三句
藝名或本名皆可,儘量好唸、好記、不易混淆
例:雞蛋糕《喂喂你還好不好》:一個現役憂鬱症患者的日常Podcast
- 目標明確
白話文 或 火星文:給一般人都聽得懂 或 業內人士才聽得懂
獨特的觀點:你就是你自己生活的專家,用你自己的話分享你眼中的世界
從生活的每個環節取材:專業、興趣、生活、時事、日常、娛樂、信仰……等
帶給聽眾的影響:打破迷思、冷知識、觀點激盪、立場溝通、療癒、陪睡……等
- 廢話少說
按下錄音鍵之前,大量閱讀和肉搜找出議題核心
說話節奏有適當節奏感
後製去掉當下岔題太遠的部分
角色
- 自媒體是主觀的:用「我覺得⋯⋯」作為基本視角,就是很自然的獨特性展現
- 節目中呈現的是創作者的其中一個身份、小小的一部分人格特質
- 可以強調個人特色:笑聲、冷靜思考、激動呼喊、講爛笑話……等
- 保持真實和誠意,保留自我揭露的程度
聲音
- 自媒體不同於大眾媒體,不特別強調「標準腔」,口音或多語種混用也是成立的
- 聽眾的座位:可以在說話者的對面專心聆聽,也可以在隔壁桌甚至剛好路過旁聽
- 收聽情境:想像聽眾會在什麼情況下聽Podcast,可以是全神貫注專心聽,也可以是做家事、育兒、開車、辦公(?的背景音
- 臨場感:思考環境音的使用時機和當下情境的具體觀察描述,可以事前不斷地反覆想像場景再現
- 後製(書中稱為「編輯」)可以調整對話節奏,甚至調換順序、重新排列組合,製造故事驚喜感
創作和行銷在數位時代是傳播作品的一體兩面
砸大把鈔票並不能保證作品一定優秀
如果說增加聽眾或粉絲是創作的回報、產出、成果、KPI,愛怎麼說都行
只能說,作者在美國十幾年的經驗和我旁觀吃瓜的心得是一樣的
我們可以確定製作Podcast的投入和回報之間有關
投入可以是時間、心力,不必然是金錢
無論是傳統行銷活動或現代基於大數據和演算法的分眾數位行銷
目前沒有任何一種「通用的」方法可以「保證增加聽眾數量」
確立故事主軸,讓口碑自然發生
如同前述的「目標明確」,構思創作時就要將影響聽眾行為、採取行動或互動方式考慮在內
以純聲音為載體的Podcast本身,對創作者來說極為赤裸、對聽眾來說格外親密
這份連結感便讓「創作者 — 聽眾」成為一個社群
無論是線上或現實生活的社群
參與、互動、討論、評論,讓對話發生
方法很多,作者提議的方法在美國成立
在台灣就不一定了
花若盛開,蝴蝶自來
請千萬記得,創作是花
創作者就是園丁,讓花朵長得好、開得美、散發自身的清香
蝴蝶來或不來、怎麼來,跟花本身沒有直接關係
別為了幾隻特別顯眼的蛾,讓花園裡的花成為蛾喜歡的樣子
你有考慮過還沒來過的蝴蝶的感受嗎?╮(╯▽╰)╭
每個現在不夠完美的創作,都是未來進步的養分
保持好奇心
可以時不時回頭檢視自己剛開始創作的那種樸拙、天真甚至帶點蠢的樣子
問問自己:「我還想知道些什麼?」、「還有哪些有趣的事呢?」
打開耳朵專心聆聽、用所有感官感受對話或發言的當下
「為什麼我選擇用純聲音的Podcast表達我的觀點呢?」
再聽一次自己的錄音
再看一次自己的筆記(第五章附加篇章有幾張很精彩的手稿圖)
和其他創作者交流討論
或者在聽眾回饋中汲取靈感和建議
加碼思考
多人製作團隊或外包
作者在第七章非常完整地分享如何在高度體制化的組織下
經營一個分工適當且能確保產能,產出穩定品質的節目
個人團隊可以思考在能力範圍內如何分配時間和心力製作節目
出發吧!
會走上創作路的人,都有一點瘋狂
我們都是
如果找不到繼續努力的理由
附錄的Podcast發展歷史和關鍵時刻
也許可以給你更多啟發
至少對我來說,這相當於本篇將近四章篇幅的巨型附錄是這樣的存在
購書連結
[博客來] https://wwhowbuhow.pse.is/3cgvkz
[讀冊TAAZE] https://wwhowbuhow.pse.is/3d24yf
[Readmoo讀墨電子書] http://moo.im/a/dzDRST
透過連結購買電子書,對你沒有影響平台方會依照帳單金額給我一點點分潤零用錢讓我繼續買書、閱讀、來Podcast分享我的想法Readmoo新朋友註冊這裡請 http://moo.im/i/IMiMU
雞蛋糕碎碎念
在台灣的Podcast 產業開始受到主流媒體矚目之後
這個以純聲音為主的自媒體形式
因為相較於文章、圖文和影片產出的器材門檻低得多
「會講話就可以錄音了!」或「我有話想說!」的社群聚集效應之下
再加上2020開始爆發且蔓延全球的COVID-19 疫情
關在家遙遙無期的焦慮
聲音成為最有陪伴感的內容載體平台
誤打誤撞中,我剛好搭到第一波起飛的浪潮
讓我體會到「小眾不是少數」
每個人的聲音都會找到屬於他的忠實聽眾
以上。
Happy Podcasting!
【我是雞蛋糕】
讚賞連結:https://liker.land/ww-howbuhow/civic
§ Podcast §
《喂喂你還好不好》:一個現役憂鬱症患者的日常
《雞蛋糕孵蛋中》:Podcast 聲音內容製作教學、幕後想法分享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