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會議》映照的民主困境:全球政治極化趨勢下,理解的出路在何方?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
·
IPFS
·
自由派/進步派不屑川普之餘也必須回望自身,是否充滿高高在上的自以為是,才會導致《秘密會議》的正邪對立,並且不斷將異己排擠成愛荷華州女士?


電影《秘密會議》觸及保守/自由派的對立與角力,亦映照當前世界趨勢。圖為《秘密會議》劇照。 圖/傳影互動

作者:蕭雲

編按:全球天主教領袖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於2025年4月21日逝世,全球信徒與各界領袖齊聲悼念,適逢講述教宗選舉制度的電影《秘密會議》上映,也引起大眾額外關注此片。方濟各任內一改天主教過往作風,對許多爭議議題展現包容,《秘密會議》則揭示教宗選舉過程的政治鬥爭,同樣觸及保守/自由派的對立與角力,亦映照當前世界趨勢。

〈溫馨提醒:本篇涉及電影劇情,請斟酌閱讀〉

台灣影評自媒體如無影無蹤金樹懶獎都準確點出《秘密會議》的不足。導演太想將政治關懷放入電影之中,不但令神父的說話不像神父,而且內容偏頗相當嚴重,充斥著「進步派」與「保守派」的刻板對立。華人較熟悉的教宗若望保祿二世(Pope John Paul II)與香港的陳日君樞機榮休主教,在教會史上都可歸類為保守派,卻與電影裡的丑角絕不相類。

在波蘭長大的若望保祿二世歷盡兩大極權的宗教迫害,少年時因納粹德國被迫中斷學業,當上教宗後則戮力支援受蘇聯壓迫的波蘭同胞,是東歐得以掙破鐵幕牢籠的精神領袖。數以百萬信眾參加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於2005年的喪禮,後人對他的追思至今不輟。

至於 93 歲的陳日君樞機因為年逾80不能參與教宗選舉投票,但他依然前往梵蒂岡參與教宗方濟各葬禮,並向全體樞機發表演說。他憶述在聖伯多祿廣場見到教宗,方濟各形容陳日君「這是拿著投石器和石頭上戰場的那一位。」,比喻他為挑戰歌利亞的大衛。當我閱讀若望保祿二世的著作、親炙陳日君樞機的課堂,即使立場不同,依然能由衷敬仰他們。

▌低下階層的憤忿

由兩大學者對談而成書的《未來的戰鬥》或許道出《秘密會議》的癥結。政治哲學家桑德爾(Michael J. Sandel)向另一作者經濟學家皮凱提(Thomas Piketty)透露最刻骨銘心的事,是遇到一位來自美國中部的女士。當他自介來自波士頓,還未說到自己是哈佛教授(幸好沒說),女士便心有所感向他「澄清」:「愛荷華州的人也是識字的。」(We can read in Iowa)。

桑德爾從這段突兀的經驗有所反思,全球化帶來的移民、失業和貧富懸殊,皆非低下階層擁護川普的關鍵。右翼民粹得勢的最大原由並非單純的貧富差異(川普即是富人),而是來自低下階層被知識菁英階級「瞧不起、不被認可和失去尊嚴的感受。」投票給川普是他們的復仇。

皮凱提在對談中也向美國民主黨補刀,「我希望民主黨失去他們在最富裕地區的選票。只要他們依然在這些地區獲得壓倒性票數,就代表他們的政見有問題」......

全文閱讀:

《秘密會議》映照的民主困境:全球政治極化趨勢下,理解的出路在何方?


🔔關注轉角國際,認識國際新聞🔔

更多精采好文:轉角國際官方網頁

追蹤社群 訊息不漏接:轉角FB轉角IG

週更深度 Podcast:重磅廣播

日更新聞 Podcast:轉角Daily Podcast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