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Milo?——一只小猫带来的惊喜
设计说明:
本文采用温暖且真实的风格,以讲述我家小猫Milo的故事为切入点,展现了我们在疫情期间的心路历程以及一个意外的决定如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通过细腻的情感描述,展现了女儿的期待、我作为母亲的犹豫以及最终在Milo到来后家庭关系的转变。希望通过这篇文章传递宠物与家庭之间的深厚感情,带给读者温馨和启发。
正文:
第一章:一个新的开始——为什么要了Milo
2020年3月,COVID-19如一阵猛风席卷了整个世界,城市的繁忙景象开始变得混乱不堪。很快多伦多的街头,曾经喧闹的酒吧、餐厅和学校等纷纷接到关闭通知,孩子们被迫停课,家家户户都被封锁在自己的世界里。对于孩子们来说,停课的日子不再像想象中那样充满欢乐,反而是无尽的空虚和寂寞。每天,女儿在家里度过漫长的时光,曾经喜欢跳舞的她,如今只剩下天天沉迷在游戏中了。
女儿常常因为无聊而提出各种各样的想法。一天,她突然兴奋地跑来,眼里闪着期待的光芒:“妈妈,咱们用鸡蛋孵只小鸡吧?表妹用鹌鹑蛋孵出的鹌鹑都能下蛋了!”我听了忍不住笑了笑,心里却有些不以为然。我告诉她:“养鸡不现实,买小鸡吧,农场离得很远,孵小鸡也不行,大部分买来的鸡蛋不是受精卵,孵不出小鸡。”不过,女儿的热情丝毫没有消减,她开始望着天空琢磨着什么。
女儿以前多次提到过养只小猫,但我从未答应过她。养宠物不仅意味着责任,还意味着无尽的照顾和付出。尤其是小猫,尽管他们可爱,但粪便的味道很重,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处理。回想起自己曾在国内为了儿子的兴趣养过各种动物,最后大部分工作还是落在了我头上——清理、喂养、照料等。现在儿子长大了,自己养了两条大狗,要不等女儿长大后,让她自己承担这些责任,来挑选养什么吧。想到这些,决定不再养任何宠物了。
一天,女儿突然收到了朋友的信息,跑过来激动地喊:“妈妈,妈妈,Charley的妈妈说可以给我一只小猫,我已经答应了,但人家一定要得到你的许可才能给!”她的语气中充满了期待,目光里充满了渴望。
看到女儿那双亮晶晶的小眼睛,她的期待和渴望让我感到一种无法抗拒的温暖,这个“No“字有多么的沉重,他卡在我喉咙里始终没说出来,好像把我的心跳都压住了,我怎么能把孩子的这点热情的小火苗扑灭呢,世界上有多少重要的事能比过孩子的希望呢?
不,等她长大我会后悔的,我的心又软了下来,还给自己找了一个借口:“这样也好,省得天天打游戏玩。”
但还是有点不那么情愿就半开玩笑地说:“小猫可能会活很多年,等你出嫁的时候,要带着他一起走哦。”女儿似乎并没有完全理解我的意思,但她还是带着满脸惊喜的笑容频频地点着头,然后亲了妈妈一下,高喊:“噢,我要有小猫啦”。这时,儿子从楼下传来声音:“养小猫?太棒了,我支持!”他那阳光般的语气让我忍俊不禁,虽然二十多岁的他看似个子很高,但那种大大咧咧、未完全成熟的兴奋与支持,仿佛又让他变回了那个小时候陪伴我们养猫的男孩。那时的我感到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妈妈,我没有财富留给他们,就这一点点仁慈,难道还吝啬给与吗?
我们开始着手准备养猫的事宜。女儿非常仔细地挑选着照片中的每一只小猫,我们从来没考虑过黑色猫咪,那时候我在中国没见过黑猫,以为“黑猫警长”是虚构的颜色,也因为西方关于数字13和黑猫不吉利的故事经常联系在一起,让我对黑猫并没有什么好感,我也始终没有要黑猫的打算。我霸道地怂恿女儿最终选择了其中一只黑黄花的小猫。
我们并不知道他的父亲是谁,只知道母猫住在朋友的农场里。不幸的是,农场发生了火灾,母猫和几只小猫幸存,而两只小猫抢救无效而夭折,这里面竟有我们选的那只花猫。最后,无奈地,答应接受了仅剩的,最小的一只,没人选的,黑色小男猫,而这成了我们Milo。
由于他是他家最小的儿子,没有其他的兄弟姐妹们那么健壮,需要在妈妈身边多呆几天,女儿每天都传递着小猫那边的信息,其他的哥哥姐姐陆续领走,女儿期盼的小猫咪还没到,等待的日子比往常好像慢了许多。
当我们最终接到小猫的那一刻,我惊讶于他竟然这么小,小得像是只大老鼠,细细小小唧唧叽叽的声音(还不会喵喵)既可怜又可爱。他刚进入家门,就摇晃着毫不犹豫地走向女儿,紧跟着她寸步不离。看着他依赖着女儿,女儿兴奋地连饭都顾不得吃,而我的内心不禁有些愧疚——他知道我并没有特别期待他的到来吗?就像是一个有性别歧视的期待生儿子的妈妈,却生了个女儿一样,内心有些微妙的失落。
然而,在我看到这个诱人的小精灵的那一瞬间,这不再是那个人人不愿意接受的弃婴,我感到自己对他的所有不接纳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了。Milo那柔软的小身体和可爱的模样,把我们每个家庭成员都吸引住了。我意识到,这并不是关于养宠物的责任,而是关于一段新的陪伴和情感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