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與地圖

[水巷碑銘]正如之前提過,電影《駭客任務》三部曲的導演華高斯基姊妹(The Wachowskis)[1]頗受哲學家布希亞(Jean Baudrillard)啟發,不單在第一部曲亮出過布希亞的名著《擬仿物與擬像》,又要求主演奇諾里維斯熟讀同一本書,甚至邀請布希亞本尊參與製作第二部曲。倒是熱臉貼上了冷屁股,本尊斷然拒絕,認為導演根本誤讀了他的書。到底是怎樣一本奇書如此刁難呢?
《擬仿物與擬象》出版於一九八一年,乃他繼《象徵交換與死亡》(L'échange symbolique et la mort) 一書後另一本深入探討擬仿物(le simulacre)的傑作。何謂擬仿物呢?欲明白此概念,就必須上溯至古希臘大哲柏拉圖的學說。扼要言之,柏拉圖認為天底下可視可觸的萬物皆非本體,而僅僅為本體的影象,或曰複製品。而他又區分了兩大類影象,即好的影象(εἰκών, eikon)與壞的影象(εἴδωλον, eidolon)。好的影象忠實反映本體,壞的影象卻扭曲本體,具誤導甚至欺詐之能。而後世所謂擬仿物特指壞的影象。[2]
全書開首,布希亞就借用了段「最美的寓言」(la plus belle allégorie)去解釋何謂擬象,即詩人波赫士(Jorge Luis Borges)所寫的短篇故事〈論學問的縝密〉(Del rigor en la ciencia)。故事講到帝國的地圖學院製作了一張完美的帝國地圖,地圖與帝國呈一比一大,每分每寸皆與實物一一對應。後世漸漸失去鑽研地圖的熱情,覺得這張龐然大物毫無用處,便棄若敝屣,任之雨淋日曬。最後,僅剩下西方的沙漠裏仍殘存那張帝國地圖的破帛。而布希亞認為只要對調了帝國與地圖的位置,便堪可形容當世的怪象。
他認為今時今日,地圖不再是帝國的忠實複製品,反客為主,地圖不斷自我創造與擴張,最終取代了帝國。擬象(la simulation)成了一股不斷幻變出擬仿物的力量,布希亞稱之為「超真實」(hyperréel)。[3]最終,大家遺忘了真實,真實淪為沙漠中的破帛。故他形容當世為「真實自身的沙漠」(le désert du réel lui-même)。第一部曲中,摩菲士那句「歡迎來到真實的沙漠」即典出於此。(待續)
[1] 兩人均為變性人。三部曲面世之時,傳媒尚慣稱之為華高斯基兄弟(The Wachowski Brothers)。
[2] 可參考哲學家德勒兹(Gilles Deleuze)的名篇〈柏拉圖與擬仿物〉(Platon et le simulacre)。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