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就这样学会了wink ;)

Aileen Li
·
·
IPFS
存在主义哲学行动的实践原点,是爱。

  重读高中老师推荐的李零《丧家狗》,时间照拂在我身上,终于能和孔子共情了。

    孔子是被符号化非常严重的一个人。历史上对他有三种用法,一是用它讲政治,第二拿他谈道德,第三是拿儒家当宗教。他反复在说一件事儿——“仁”,就是拿人当人,先拿自己当人,然后再推己及人,也拿别人当人,这其实是相当人本主义的。政治挪用的结果,往往就是把人圣化或者妖化。说是爱他,都是害他。

    读《论语》时,最好就把它当一本讲坛录随意读。都是世俗的道理,be chill。孔子出生草根,但内核非常之精英,标准的知识分子。他这一辈子,颠沛流离,精神无所托,无家可归,宛如一条丧家犬。众多现当代人与之如一,不同的道路和命运,同享了一种境遇。




    被门罗女儿爆出被养父侵犯,但她毫无作为一事感到震撼。震撼一个人原来可以在创作和生活中割裂到这么深重的程度,虽然她的创作动机源头,可能正是来自于想要弥合这之间的深沟。

    我明白,读者有对文本解读的自由,读者可以有一万种视角去看待创作者生的孩子,但我仍然在得知这件事后,再回想起她的书时感到一阵阵反胃。好像是看的不是一则新闻,而是见证了一场屠杀,再次将藏在日常下的深渊解剖到了台前,让人直想干呕。

    重温《窃听风暴》,在1984的东德,最高权力意志作为一个人命运的标地,自由几乎不可被想象。在一个如蒸拿房又如冰窖的地方,人到底可以怎样选择?编剧给我们指出了一种可能性,男主角温斯特在监听艺术家的过程中,逐渐拥有了对权力和自由更加深厚的理解,进而选择行动并承担后果,最终改变了他人命运。

    可能普通人无法阻止墙的建立,也没有人能预料墙将在何时瘫倒,但人其实永远都有选择权去选择如何看待墙。我觉得这件事和门罗面对的,是同样类似的人困境。

    可惜的是真实的东德历史上,并没有一个秘密警察同男主角一样人性复苏而改变自我的行动轨迹。看了一些历史后你会发现,走向何处都是人主动选的,良善是,堕落也是。真实的世界,很多时候比电影里更加难以直视,但这也正是文学艺术最珍贵的地方,将人性的可能性用更具体的方式呈现出来,支持文明持续的向善的种子,便这样得以种下。




    重温马特·达蒙《谍影重重》,男主在复仇完后,本应来说整部戏就可以结束,但它没有。男主最后还做了一件事,他回到之前被自己杀害者的女儿家中,向她因自己过去的行为而道歉。电影拍到最后,实际上就是拍两个人如何坐下来讲话。到这里,整部戏得到了升华,超越了纯动作戏的范畴,而成为了一部艺术作品。



    在再次择业之际重温了阿米尔汗的《3 idiots》,从十一二岁第一次看,到现在竟然已经过了十几年,感觉潜移默化地被这部电影的观念影响很大。

    想到初中那个做题是唯一目标,处处充满局限、暴力和丛林法则的地方,竟然全校一起观看过这部电影?现在回想起来觉得有点不可思议,我不知道这件事当时是哪位老师发起的,有大人竟然愿意在那种情形下给我们传授这种观念,现在觉得还挺了不起的,一些事情,他应该努过力了。




    去看黄永玉了,每幅画里都有股认认真真游戏人生的醉意。但对于事物他不装作无所谓,而是有所谓,也不想认输,于是就拿纸拿笔这样战斗了一生。观看中好像畅然出一身大汗,这种精神力正是当下稀缺的,非常可爱,非常马虎,也非常认真,很难不让人笑出声来!印象最深的是他说的一句话,“我的后半辈子是一刀一刀地铲,一笔一笔在画,后来,一个字一个字在写”。




    好的心理咨询并不帮人解决具体问题,而是引导人学习内观,认识自己的主体性。


    更深地理清楚了一件事,别人并没有承担认识”你是谁”的义务,但”你的行为”会切实的影响到另外一个人。认识到这件事,就认识了道德。


    如何更深入地认识一个人?看他怎么面对困境,看他每一次因为什么在做选择。


    爱,一件非常需要勇气的事。存在主义哲学行动的实践原点,是爱。


    看了、度过了各种大小事,有时觉得活着有趣,有时又深感世界的虚无,不得不让人睁开一只眼,闭上一只眼生活,于是乎,可能就这样学会了wink ;)


2024.6

CC BY-NC-ND 4.0 授权

感谢你阅读我的文章! 请随心打赏支持,你的鼓励是我持续创作的加速器;)keep writing, and have fun!

Aileen Li write, build, fight. 我们,各有千秋。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这样的山和礁岩,前面还有四座

我们,就是那么伟大

脆弱和肉体的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