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錄《過濾氣泡、假新聞與說謊媒體─我們如何避免被操弄?》來自外部的假新聞──誰在發揮影響?

歐陽風
·
·
IPFS
·
如今卻也有虛假的草根運動。在這當中,操作者會給人一種印象,彷彿有極多的人在為某個議題發聲。然而,事實上,這樣的一場運動卻是由某個集團或公司在主導。人們將這種操作方式稱作草根行銷(astroturfing)。它們扭曲了事實,因此也被歸於假新聞的範疇

來自外部的假新聞──誰在發揮影響?

這個國家保障言論自由。這意謂著,我們同樣必須忍受他人的意見。不過,如果其他國家的政府刻意要在我們的國家操弄輿論,情況就會變得困難。

如今,在德國有290萬土耳其裔的人口,還有超過450萬的居民說俄語。這些人對於原籍國的政治感興趣是合理的。他們主要是透過外國的電視頻道與入口網站來獲取相關資訊。部分的移民也因此活在土耳其或俄羅斯的「媒體氣泡」裡。

俄羅斯與土耳其的總統也很清楚這一點。佛拉迪米爾.普丁(Vladimir Putin)和雷傑甫.塔伊甫.艾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ğan)會一再地挑動「民族情感」,他們希望旅居德國的俄羅斯人或土耳其人能為自己身為俄羅斯人或土耳其人感到自豪。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把這些族群與德國人區別開來。就這點來說,他們不僅扭曲了事實,也對德國政府挑釁。

在我們這個國家裡,俄羅斯的宣傳會透過「今日俄羅斯」(Russia Today)這個頻道傳播;該頻道自2014年起開始在德國放送。這個頻道的所有者是俄羅斯國營企業「今日俄羅斯」國際通訊社(Rossiya Segodnya),它的節目深受俄羅斯政府的想法所左右。

另有兩個俄羅斯政府的傳聲筒,同樣也是出自「今日俄羅斯」,它們就是「衛星社」(Sputnik)的新聞入口網站與App(兩者皆有德文版)。當衛星社的入口網站於2014年上線時,德國公共廣播聯盟的通訊記者馬庫斯.桑巴勒(Markus Sambale)曾形容這是一場名符其實的「資訊戰」。

宣傳(propaganda)一詞源於拉丁文的「propagare」,意思就是「繼續傳開」或「傳播」。宣傳有點像「廣告」,只不過,宣傳所關乎的是政治。

酸民在酸民工廠裡做些什麼?

「internet troll」與神怪故事裡的奇幻生物完全無關,它所指的其實是某些人。這些人一天到晚透過電腦、手機或平板散布假新聞或挑撥他人。他們之中有些人是為了金錢、有些人則是出於信念。

在2003年時,「酸民」(troll;troll原有「巨怪」之意)一詞才首度為人所使用,當時所指的是俄羅斯酸民(Russian trolls)。不過,一直要等到2014年時,在烏克蘭衝突爆發後,這個用語才更為流行於公眾之間。酸民企圖透過在社群媒體或網路新聞媒體上發表評論來影響人們的想法。他們從不使用自己的真名,而是去創建一個假帳號。

知名酸民綠狄米拉.沙夫舒克(Ljudmilla Sawtschuk)就是這方面的翹楚。她曾在2015年年初為設在俄國聖彼德堡的所謂「網路研究局」擔任寫手。她的工作就是在聊天室與部落格中讚揚俄國總統普丁及其政策。沙夫舒克後來表示,酸民在一棟高樓裡(所謂的「酸民工廠」)一天分兩班上工,在自己輪班的12小時內,他們往往都是不眠不休地持續工作。

土耳其也有類似的情況。據說,在全盛時期裡,艾爾多安政府曾經養了將近6,000名的酸民,他們的任務則是在國內外帶風向。後來維基解密(WikiLeaks)才揭露了這支酸民「軍隊」的祕密。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土耳其政府總認為,光是控制報紙、廣播與電視應該就已足夠。直到2013年,由於民眾的示威抗議,在伊斯坦堡的塔克西姆廣場(Taksim Square)爆發了騷亂,政府才開始改變政策。從那時起,土耳其政府就試圖透過網路左右人民。

烏克蘭衝突:自2014年2月起,烏克蘭東部的烏克蘭士兵就一直在與受到俄國支持、希望脫離烏克蘭的反叛分子作戰。

維基解密是網路上的一個揭密平台。在這個平台上,許多平常人們難以見到的資訊都被一一揭露。

為何你該小心軟體機器人?

假新聞的作者並非總是一個「人」。在網路上分享種種內容的,也並非總是真實的「人」。在那背後,經常會有所謂的「bots」。它們是些彷彿有血有肉的軟體程式。

「bot」一詞是「robot」這個單詞的簡寫,意思就是機器人。bot指的是特殊的電腦程式,也就是所謂的軟體機器人。軟體機器人甚至可能隱身於像是Facebook、Twitter之類的社群網路的假帳號(fake account)背後;人們則稱此為「社交機器人」(social bot)。這些機器人的帳號有時會附有個人的照片與虛構的自傳。它們會關注你,給你按讚,舉止就跟真人使用者沒什麼兩樣。軟體機器人通常會在下達特定代碼時啟動。它們往往甚至會在社群網路中相互關注;或有意、或無意。

不過,為何軟體機器人會是個問題呢?因為它們的數量很多。人們可以用很少的錢購買大批為自己所用的軟體機器人,接著就能迅速地將自己的意見或假新聞傳播出去。

負責處理政治或社會議題的軟體機器人被稱為「意見機器人」。它們會讓我們誤以為有很多人都持某種看法。意見機器人往往可以針對一個人(例如某位政治人物)掀起百萬倍的攻訐。

假帳號就是虛假的使用者帳號。

#符號被稱為主題標籤。所指的是可以讓人輕鬆搜尋個別主題的提示詞。

因此,軟體機器人的使用者在爭奪你我的關注。一般使用者實在不容易判斷背後到底是不是軟體機器人。也因此,在2017年的德國大選前,主要政黨都一致同意在選戰中放棄使用軟體機器人。

你在上網時,應該常會遇到某些網站會要求你輸入一些字母或數字,或是要求你選擇具有某些內容的圖像部分;唯有藉助這些所謂的驗證碼(CAPTCHA),網站的營運者才能確保你不是機器人,而是真人。從這樣的情況,你不難看出,軟體機器人的問題普遍來說究竟有多嚴重。

軟體機器人甚至會與人交朋友。所以你可能很快就擁有成千上萬個「朋友」,但卻沒有半個有體溫。這種情況總會發生在政治人物身上。據估計,在政治人物的關注者(follower)中,約有三分之一是軟體機器人。

媒體專家擔心,軟體機器人未來恐怕會愈來愈強烈影響公職人員的選戰。

你該如何辨識社交機器人?

辨識軟體機器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你至少可以嘗試看看。不妨檢查一下以下的幾件事。如果發文者的情況符合其中的一項或多項,那麼他很有可能就是軟體機器人。

檢查名稱:那是一個幻想的名字嗎?或者,這位使用者根本就沒有報上任何名字?

檢查文本上的錯誤:作者的德文不好嗎?文本中是否含有許多明顯的語法錯誤?作者使用的詞彙是否很少?

檢查行為:作者是否非常頻繁地推文──每天推文超過50則?他是否白天和晚上都在網路上?他是否只回答簡單的問題?他回文的速度是否超快?

檢查內容:作者是否總是聚焦於相同的主題?

對抗社交機器人上所面臨的一個問題是,Facebook或Twitter等平台的營運者並不是很有興趣去打擊它們。畢竟,每個活躍的新帳號都會讓他們的企業更值錢。


草根行銷──如何由上而下製造輿論?

請你想像一下:有成千上萬名學生為了支持一種在14年級結束後舉行的高中畢業考,發文、按讚、分享。他們的箴言是:「讓我們花更多的時間學習!我們日後還有很長的時間足以工作!」這會發生什麼事呢?

AstroTurf是一個美國的人造草皮品牌。因此,人為的、由上而下操控的草根運動就被稱為astroturfing。人們也可稱其為「偽草根運動」。

其他學生看到這些發文或許會感到驚訝,因為他們至今為止完全沒聽說過什麼在14年級結束後的高中畢業考。如果在網路上做個意見調查,許多高中生可能會自發地贊成在14年級結束後的高中畢業考。最晚到了這個時候,所有的學生和家長都會去談論這件事,就連政治人物、教師、導演和記者也都會加入討論的行列。

這種由下而上(亦即始於社會基層)且並非是由政治人物或社會團體所發起的運動,被稱為草根運動(grassroots campaining)。

然而,如今卻也有虛假的草根運動。在這當中,操作者會給人一種印象,彷彿有極多的人在為某個議題發聲。然而,事實上,這樣的一場運動卻是由某個集團或公司在主導。人們將這種操作方式稱作草根行銷(astroturfing)。它們扭曲了事實,因此也被歸於假新聞的範疇

為此,人們往往會僱用所謂的「網軍」,亦即利用多個假帳號刻意在網路上散播某種意見的使用者。此外,網軍也會利用軟體機器人來幫他們分享、按讚與發文。某些網軍還會操作維基百科的條目,而且會藉助電子郵件、讀者投書與影片去轟炸報紙、電台和電視台。付錢給網軍的企業、社會團體與政治人物,就以這樣的方式來掀起討論並操弄其他的使用者。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歐陽風老宅、病夫、啃完老本的三叉神經兼慢性疼痛者及族繁不及備載...眼睜睜體驗死亡就在眼前...對著身體的苦痛,自殺亦是一個選項...快了...卻又想再挨苦挨痛一下下再看...順便侵犯一下人家的版權...看看又待如何...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偷自《观念的水位◎刘瑜》弹性的限度

偷自《观念的水位◎刘瑜》怎样推销“糖果”

摘《爛尾國度:主流媒體上看不到的中國真相》_中國為何支持普丁侵略烏克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