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緬何價? 玩具能彌補生命中的缺失嗎?
相信很多朋友也有收藏懷舊玩具的嗜好,何謂懷舊? 相信不同的年齡層會有不同的定義,但離不開時間上的追溯期,讓小士在這裡是把'懷舊'鎖定在每個人的成長期,小學時期吧!
五六歲左右的小人仔,正是離開幼兒園,踏入真正求學的人生階段,雖然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清楚記憶小時候的生活,但總會有一些快樂、哀傷或刺激的難忘片段,深深烙印在腦海之中,這一些片段經歷了多年的沉澱,經過無數次的回想,不單成為了獨趣的回味,也會成為老同學聚會時的不設防話題,毫無芥蒂地拿出來分享,讓大家一起重拾童年的快樂,而其中一個重要的元素,便是玩具。
當我們哇哇落地,小身體還在襁褓時,玩具已經走進了我們的人生,陪伴、刺激及啟發著我們各方的成長,玩具可以說是我們人生中最初的伴侶,也是最早把人類的感情傾注的對象,我們為它而喜,為它而哀,多少的情傷眼淚,都是為了玩具,若然從第一滴淚來判斷,玩具才是我們的初戀情人。
每當長大後,經過多年的營役打拼,在基本的生活穩定下來時,不少人都會莫視老父母的睥視,或旁人的側目,回頭搜索兒時的心愛,是在童年時得不到,或失去了的玩具,當中包含的情懷相信不難理解,就是'童年無價', 是因為時光一去不返,我們總想回到童年時無憂無慮般過日子,而經過了社會不斷的歲月洗禮,幼時玩具的意義,已經超出了單純的緬懷作用,更是一代人的成長共識,證明已經失落的共同價值觀曾經存在著,我們真正要守護的,究竟是什麼? 可以由玩具來提醒著已經被濁流污染了的心靈。
很多人打趣地說,"玩物壯志",並非空穴來風的說法。放眼今天的懷舊玩具,不管是絕版的還是復刻的,動輒都是過千大元的玩意,能買下一台iphone13的等價品比比皆是,對一般打工仔來說,高品質的懷舊玩具,絕對是一件奢侈品,不亞於一個名牌手袋或高階電腦,問題是追奉者大有人在,他們可以不惜以一套訂造西裝的價錢來買一件"爛鬼公仔",不但令不明就裡的人為之詫異,枕邊人更時而大感困惑,究竟一件玩具的價值,從何而來?
"懷舊經濟"、"懷舊文化"等等大家都不難理解是什麼一回事,就是人願意花錢、花時間緬懷過去,而著眼於當前的實體懷舊玩具文化,最大的生存價值,可能就是"去數碼化"的概念。
我們願意花時間與金錢追逐科技產品,科技產品改善了我們日常物質的生活,讓我們緊貼社會進步的節奏,活在科技風尚的尖端,時刻在線是我們對填滿荷包的基本責任,但不管我們如何花錢及時間在它們身上,當新型號發表時,我們會毫不猶豫地把它們捨棄,絕情地貪新忘舊。而事實上,它們的下場沿於我們根本沒有放感情(或過多的)在它們身上,我們何曾會為換一部新電話而為舊電話傷心過吧? 科技產品讓我們成為了商品的傀儡。
問題的本質究竟是:1) 我們根本不需要放置感情? 2) 我們根本沒有多剩的感情可投放? 3) 還是我們根本已不懂得如何投放感情? 4) 或是最糟的我們已經被社會折磨得沒有感情?
小士相信人是不可能沒有感情的,因為感情的產生也由不得由理智去控制,要來便來,問題是感情投放的對象。而"懷舊玩具"則成為了不少成年人以緬懷為理由,可以一遂兒願,把當年沒能力收歸國庫的玩具羅致入懷,一賞當主人的滋味,表面看似幼稚的行徑,其實大有"皇帝後宮三千"的意味。"玩具"的本質不能與"古懂"的藝術價值相提並論,玩具就是玩具,它的價值沿於人們對它產生的情懷,並非高層次的鑒賞價值。例如人生第一份生日禮物、終期考試的獎勵或記念已拆卸的士多等等,太多太多不為人知的童年回憶,這些都是用來滋潤眼前科技時代的冷漠,使我們仍然記得,我們的心仍然是可以暖的,即使身體被黑暗遮蓋,心靈仍然可以在內心的一片小天空自由地遨翔。
把玩著玩具所帶來的空間是單純的,即使它是一件商品,但這件商品包含了,也反映了主人在成長過程中的某些缺失,包括早已在兒時失落的夢想。這些缺失是不能用任何的方式去補償,唯獨是玩具才能喚起那種曾經,那一種兒時銘記在心的曾經,如果真的要找一個合適的形容,就是"童年的補完",完了一個早已被遺忘的小夢想,即使這個根本算不上是一個夢想,但當年我們確實為了這夢想而費枕忘餐,為了能看一看飾櫃中的夢想而兜大圈子回家,為了一睹放置在文具店門口的夢想而天天和老板娘打招呼,為了一盒玩具來埋頭背書,為了心愛的玩具而做跑腿為老媽買東西,那些曾經,包括了情景,人物及情誼,這些都是我們曾經傾注了感情的事物,即使不復當年,我們也很想減緩思念褪色的速度,因為我們曉得,在風高浪急的現實社會,很快再也聽不到那續漸消失在風中的剩韻。
花赤兒 hanaakai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