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YSC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書寫人生的靈魂提問.D 02 [關於自由]

YSC
·
·
第二天:關於自由描寫你感到解放的一刻。你曾經在什麼時刻、當下發生或經歷了什麼,讓你感覺到無比的自由?比方說,可以自己做抉擇、走出某種框架、不再受制於某些人或事等等。

。不自由 毋寧死。

這句話在歷史上的舞台上屢見不鮮,雖然抗爭中的口號往往炸裂,但有時候更沉重的是口號的詮釋與體現方式,畢竟「自由」這個詞似乎是個具備雙重性格的另類普世價值。

尤其在人們擁有立場之後。

法國大革命的政治家-羅蘭夫人 (Marie-Jeane Roland) 就在面對政爭時,毅然決然且身懷大無畏有如殉道者般走上了革命的祭壇。 行刑前,39 歲的她朝著廣場上的自由雕像鞠躬,留下最後的話語:「自由,自由,多少罪惡,假汝之名以行!」

但,所謂的自由又是什麼呢?


自由可能伴隨著孤獨,可能不穩定,更可能會需要武裝自己,
但承擔它所需的責任卻能讓人坦蕩的成就自己,走自己的路;
它或許沒有炫目的烈焰,但它可能是引領生命的光,但同時,
它是一種選擇,一種獲得,一種放下,一種從容,一種坦然;
它不是外在清晰的開放,也不是任性的恣意妄為,
它是一種在安定下的行為,更是一種義務中的權力,態度裡的修養。

那,我們為什麼還要花大力氣探討並追尋且掌握自由呢?


如果我們走出某個框架放下某些執念,覺得每天的睜眼都有意義時,
我們就獲得沉穩的自在與深層的成熟,不再有無意義的情緒與競爭,
此時的我們也會因為自由而堅強的柔軟,渴望也不再會使我們迷失,
而我們終將成為我們,無論是否成功但至少真誠,更才使我們完整...


。Vivre libre ou mourir。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