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活動 | 我想變成 Yann LeCun 的一天
前言
這是我第一次參與社區活動 😁,因為大部分的社區活動都不知道自己可以分享什麼,也很佩服 Matters 上的許多人,能夠經常分享自己的人生閱歷 💪
在 Matters 上的發文多以「軟體方面」的教學文為主,一方面是覺得自己好像沒有太多人生經歷可以分享;另一方面,是希望某個路人看到教學文能夠有所幫助!
這次想來點不一樣的!分享「我想變成 xxx 的一天」的觀點~
Yann LeCun 是誰
大家都聽過「人工智慧」這個名詞,但是可能不知道捧紅近代「人工智慧」的重要推手是誰。事實上,現今的人工智慧有重要的三個推手,他們都是 2018 年圖靈獎的得主,其中兩位來自「加拿大」一位來自「法國」。來自法國的這位就是我今天想介紹的人物——Yann LeCun。
Yann LeCun 於 1960 年出生於法國巴黎西北部的小鎮上,父親是航空機械工程師、母親則是家庭主婦。自幼就受到父親的影響,對於機械與科學深感興趣。在 17 歲那年,買到了生平第一部電腦,開始接觸到程式開發的領域。
大學時期,Yann LeCun 主修電機工程。也是在此時期,閱讀了「人工智慧」始祖所撰寫的書籍,第一次認識到「感知器」(Perceptron) 的理論。
Perceptron 其實就是現在非常火紅的「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 的前身,靈感來自於人類的「大腦」。在程式中創造出像是大腦中「神經元」的概念,讓程式不再只是由一行行被動的指令所組成,而是具有能夠自主學習的能力。
這裡就不再贅述技術的細節,但是我們可以了解:在當時,神經網路結合電腦科學的領域相當「不」受重視的。
為什麼敬佩他
每次看到世界的科技不斷的進步時,就很佩服在實驗室裡沒日沒夜、埋頭苦幹的那群科學家、工程師。Yann LeCun 只是這些人的縮影,還有無數的研究人員投入畢生的心血,為世界帶來了「那一點點」的貢獻。
「那一點點」?!沒錯!許多現今看到的創舉,像是前面提到的「人工智慧」,並不是這幾年突然被研發出來的成就。而是早在 1960 年,就有學者投入許多心血開啟了這門學問。在 1960 年的當時,研究人員自己本身與世人也許根本不覺得那些理論有啥意義。就在未來的某一天,某個研究人員受到了那些過去「微不足道」的理論所影響,而讓世界的技術水準又有了巨大的邁進。
這正是我敬佩 Yann LeCun 與其他正在默默耕耘的研究員的原因。許多時候,我們投入我們的精力、時間與金錢在這些研究上,得不到眾人的支持姑且不談,我們還可能面對自我的懷疑:「這會成功嗎」、「我在正確的道路上嗎」、「會不會到頭來都是一場空」等等。
除了要在這些自我懷疑中找到出口,還必須無畏他人的閒言閒語,這種精神正是讓我敬佩,也想學習的!
火炬精神
實際上,不論各行各業都有這樣子的狀況。我(樂觀的)相信我們的世界是不斷進步的,然而每個人的生命有限,壽命結束的那一刻,我們的身體會回歸塵土,成為大自然的一部份,然而我們的貢獻與影響會永遠留在世界上。
就像是火炬傳承一樣,活著的時候手上緊握著一把火炬,持續的在黑暗的世界中向前行,不斷地拓展世界的盡頭。到了壽命結束的那刻,我們也將火炬傳承給下一代,讓他們繼續踏上探險的旅程。
結語
當我們把這樣敬佩的心情與精神和我女朋友分享時,她說:「沒有哦,先生!你沒那麼偉大,想太多了!」
😐😐😐😐😐😐😐😐😐😐😐😐😐😐😐😐😐😐😐😐😐😐😐😐😐😐😐😐😐😐😐😐😐😐😐😐😐😐😐😐
哈哈哈哈哈其實我覺得蠻有道理的,我好像想太多了,抱持這樣的想法,確實會讓人充滿鬥志,但是也會讓生活充滿壓力。她也補充說道:「我從來沒有期許你變得多厲害,只希望能夠開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你開心,我開心,大家都好,這樣就好了」。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