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02 二十六歲生日:擁有的再少一點
過年前時收到2015年入學,十八歲的自己寫給未來畢業時的自己的時空膠囊。裡面有些達成了(看到那些當年覺得遙不可及的竟也達成了,忍不住會心一笑),當然也有些石沉大海。
「社團,不要辜負了最初的自己,盡量去學,新的東西。
變成高雄通,徹底愛上這城市。
找到知己,然後學會珍惜。
看電影、看書、聽演講,多充實自己,別對自己食言。
流浪、打工換宿、環島(最好徒步XD)、旅行。
找到、保持,最舒服的自己。」
拙劣的斷句與文字,一半達成、一半沒有,這五十、五十的機率,很像年前時在蒜炒鮮蝦很好吃的居酒屋裡跟朋友說的,不許願也是一種許願,結果很恰巧地,萬芳小年夜時也寫下,「不許願也是一種打開吧。」
但至少每年在此時仍舊堅持手寫給未來一年的自己的信時,倒比較像種開驚喜包,回顧前一年自己到底做了些什麼。
一月、二月,去上了一系列的金工課程,退火、敲打、扭轉、壓出花紋、焊接。三月、四月,上了幾堂線上的基礎印度語課程。五月,第一次諮商。五月底、六月,前後送走兩位很好的朋友,前者Q是五月下旬意外過世,後者H是順利申請到澳洲雪梨大學讀博士。七月國考後,手腕終於去動刀了。八月,整個狀態散掉的一個月份,倒不是因為國考,而是在失去Q和H離開的後勁裡,在睡眠的異值裡徘徊。九月、十月,徒步環島。十一月、十二月,開始六龜的新生活,平靜的小鎮生活,試著更不再逼自己、勉強自己融入任何一個世界。十二月,開啟了第二次諮商,可說是近期改變自己最大的事,太喜歡在其中的論辯過程。
和Q相識八年,看過她最窮途潦倒的樣子,當她還租賃在台中,為了省房租錢,反而被室友欺負時,曾經陪著她在那頂樓加蓋、冷冰的地板上打地鋪;也看過她意氣風發之時,剛開店那陣子,股東、大人物們來來往往,然後陪她一起罵那些過去看不起她的人。每一次交會都深邃,都是記憶之所繫。Q,也許某種程度是自己的想望,她站在各個邊界之上,沒有被任何一個圈子所獨佔,在邊境上的人,睜著透亮大眼看盡不同圈區的另一面。
上一年的跨年,在台北國際會議廳,聽著唱了二十幾年的跨年專場的陳昇。然後許願即便永遠也無法變成討人喜歡、可愛的樣子,「但是你的文字很可愛。」今年,再一次在山裡跨年,而在接近年末之時,剛好是安溥的潮水箴言演唱會,她在talking中說,自己依舊保持憤怒,即便在這個年紀。然而其實「憤怒」這情緒離我很遠,憤青亦是,大部分我都不是那個衝鋒陷陣的人,大部分時候的我都在忙著害怕衝突。想了許久,從在徒環時漸漸有種感覺,也許比起憤怒,我更希望自己依舊對這世界「保持好奇」,不管在什麼年紀。保持好奇才會不停思考那些表像的底下,才得以不停去理解他者。
而也是在開始工作後的近期,認真想許下三個小小的願望。
繼續書寫。然後,保持好奇,仍然打開著觸角。
最後,已經過了那個以為二十歲就老了的年紀,願二十六歲後的自己,擁有的再少一點,少到願意去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