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與加密貨幣可以分割嗎?細說我思維的演變。
回想 2017 年開始投入區塊鏈,是因為看到一篇文章介紹如何運用區塊鏈技術於物聯網 (IoT)。當時在 Wiki 上的 "blockchain" 的篇幅仍然很短,我印象中只有四五段,明明每個英文字我都懂,合起來就不懂,"secure by design"?我完全不懂它是甚麽意思,當時 Google "secure by design" 基本上都找不到更多的解釋。
繼續在網上找,看了一段兩分鐘長的 Vitalik Buterin 介紹以太坊的短片,就是很官方的那種宣傳片,當中 119 秒我都不知道他在說甚麽,他究竟在說甚麽?他媽的究竟在說甚麽?但我知以太坊提供的工具可以開發去中心化應用 (DApp),而去中心化或許可以解決我們留意到的社交網絡的問題,在我當時的腦海,比特幣及以太幣不重要,區塊鏈比他們重要,但最重要的是「去中心化」。然後我買了兩本書:
我亦作出人生第一次的加密貨幣交易:在香港某已結業的交易所用港元買了些比特幣。為何是比特幣?因為當時未有提供以太幣/港元的交易,所以我先用港元買比特幣,再用比特幣買以太幣。那麽我又為何要買以太幣?這是用來日後在以太坊上支付 "gas" (當時仍一頭霧水,事實上我至今都是一頭霧水)。
我就是一頭低等中環生物
2004 年我投身社會時就是一個傳統香港金融人,讀金融,讀會計,拿著 FRM,於銀行工作,就是穿著西裝的低等中環生物。以低等生物的形態生存了五年後,雖然挨過金融海嘯,但它令我有些覺悟,同時間又陰差陽錯地結識了一個持著名牌大學學歷每天努力工作但 (以我當時的角度來看) 堅持不務正業的人,然後我就投身他的互聯網創業,成為比低等中環生物更低等的初創生物,這時是 2009 - 2010 年,當時香港根本沒有「初創」這詞。
我大學時已炒賣窩輪,因為入場門檻低,波幅又夠大。慢慢地,我港股美股期指期貨期權窩輪牛熊證外匯黃金期油甚麽都炒。隨著我在互聯網創業時間日久,我看到一些創業者努力地為用戶創造價值,對比地看到金融業就是一班在這些努力工作的人身上,上下其手,巧取豪奪的扮機份子,慢慢地覺得金融是腐敗、貪婪、差勁的代名詞,再加上金融海嘯時的記憶,我自己亦脫離了投機之徒的行列,慢慢地我感覺自己身體中有一種抗體,一看到一些金融投機份子,就會有種反感及噁心。這時大概就是 2012-2013 年左右。
由區塊鏈導向轉變為加密貨幣導向
在 2017 年時,我看得起區塊鏈,卻看不起加密貨幣,因為覺得加密貨幣就是一班投機取巧的金融騙子玩的。現在回看 (其實亦只是不足三年光景),當然已徹底打倒昨日的我了。
我們在 2017 年底認識 Cosmos 項目,然後逐漸認識他們中的人,我經常說 (甚至面對面跟她都是這樣說),Cosmos/Tendermint 的 Chjango Unchained 可算是我一個遙距的啟蒙老師,我開始時很多區塊鏈的知識,都是由這位 90 後 ABC 的文章中所得,而從她的文章,我又能找到更多的參考對象。在 2018 年於上海區塊鏈周首次與她真人互動,說到比特幣,她提到 Andreas Antonopoulos,我當時亦沒有太放在心上 (事實上誰人能記住這名字?),
2019 年初,有一位仁兄在 Telegram 上找我,他因為對 Cosmos 有興趣而找上了我們。當時我們因為在 Cosmos 上的活躍,在海外的區塊鏈圈開始有一點小名氣,至少大家找 Cosmos 應該不難找到 @Forbole。輾轉間,他成為了我們的投資者。他是一個早期比特幣愛好者,他除了成為我們的投資者,更是我們的良師益友,我相信初創如要找天使投資者,就是要找到這種伯樂型的。想像一下,一個投資者,他除了自己投,又會介紹其他投資者給你,會跟你切磋及分享知識及人脈,在我們給自己很大壓力的時候,反而會叫我們不要急,要慢慢行。夫復何求?
更重要的是他啟動了我的比特幣旅程,因為他的影響,我就越著迷於探索比特幣當中的奧秘,這個學習過程令我不斷塑造出自己的價值觀,我慢慢地由區塊鏈導向轉變為加密貨幣導向。
比特幣與區塊鏈
很難說比特幣是否第一款加密貨幣,因為這與如何定義加密貨幣有關,但它肯定是第一隻令打進大眾市場的加密貨幣。比特幣是將好幾種當時已有的電腦技術集結,再配合經濟學原理所設計的全新應用,即它採用的技術,個別分開來看都不是新事物,但中本聰巧地將它們結合成為一個全新的應用去解決一個問題:如何脫離中心化印鈔機器。
中本聰在比特幣白皮書中並沒有直接用 "blockchain" 一詞,而只是用了 "chain of blocks","chain of hash-based proof-of-work","chain of digital signatures" 等說明 (之後中本聰在 bitcointalk 討論區就有用 blockchain 這詞)。比特幣的多重設計,都是圍繞一個核心問題:如何在毋須要第三方信用的情況下令交易雙方能放心交易?首先要知為何我們現在的貨幣體系是如此運作,這體系的服務對象是誰 (權貴,政府),然後逐步設計一個可以排除這些中心權威的交易網絡,所以 blockchain 這做法是為實現「如何脫離中心化印鈔機器」這目標,而 blockchain 並不是目標本身。
(日後再講慢慢講比特幣)
潮流:掛著區塊鏈的羊頭在賣中心化的狗肉
可能你會問,比特幣向世人展示了區塊鏈,然後有人被此啟發,覺得可以以區塊鏈解決其他問題,有何不可?以太坊不就是例子?其實,以太坊及很多其他我認為真正的去中心化應用或平台,他們都不會及不能離開加密貨幣。加密貨幣與區塊鏈是不能分割,因為區塊鏈的必要元素是網絡安全,而加密貨幣帶來的經濟結構又是網絡安全的必要元素。
如果一個項目打正牌說自己是個區塊鏈項目而抹去加密貨幣的元素,我很懷疑這項目根本並不需要用區塊鏈,你用雲儲存,你用數碼簽署 (digital signature),你用非對稱式密碼學 (asymmetric cryptography) 都可以,但為何這要說自己是用區塊鏈呢?若抹去加密貨幣的經濟元素,用區塊鏈何只多此一舉,更會降低效能。
我要反覆重申這一點:區塊鏈不是萬靈藥,若你要真正發揮區塊鏈的功能,就必然要包括加密貨幣的經濟基建。我在中港台見到太多機構及初創掛著區塊鏈的羊頭在賣中心化的狗肉。當然,若大家認為用區塊鏈技術來強化中心化管治是對的,這就是價值觀的不同了。
參考:
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 Satoshi Nakamoto
我是 @Terence,初創 @Forbole 的聯合創辦人,希望加密貨幣及區塊鏈技術能為人類帶來真正的自主及改善生活水準,我愛 Bitcoin 但不是 maximalist,他愛百花齊放但對 shitcoins 零容忍。多謝大家的讚賞,這是我最大的動力。我在不同的平台發佈的東西都有點不同,或許大家有興趣關注: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cm0a2bdJO5rybaBBiYW9tQ
Twitter: https://twitter.com/terencesflam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terencelamfung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tsflam/
LinkedIn: https://www.linkedin.com/in/terencesflam/
Medium: https://medium.com/@terencesfl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