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书 第七天 待定
感谢谁呢?连续两期七日书,似乎写了不少过去的事。今天不想写从前了。写点别的。
有段时间,我对瑜伽很感兴趣,看过张蕙兰教瑜伽的视频,也曾买过她的书。前几年,关注了“蕙兰瑜伽”的微信公众号。蕙兰女士总是微笑着,声音温柔,像一位贴心的姐姐。某次,她的公众号发了一个视频,标题是“感谢任何事的发生”。类似的观点我也见过。练习写感恩信,每天记录几项值得感恩的事,感恩生命中的一切。也有诗意的说法,如果把任何事的发生都当作礼物,那么每个问题都是一个蝴蝶结。一个身心足够强大的人能做到。我现在还做不到,还是有很多事看不透。
去年曾做过一两次疗愈,和心理咨询差不多,不过疗愈师更温柔,懂得看星盘,也懂得催眠。我第一次跟她预约,原本是想做催眠,因为当时困于一些问题,想理解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想找到自己的出路。但那天疗愈师身体不舒服,我们改为聊天。她是个爽朗爱笑的女孩,我们聊得很开心。后来又聊过一次,她帮我看了星盘,给了我一些建议。她曾经建议我写灵性日记,就是拿起纸笔,不停地写,然后就会找到自己真实的想法。拿起纸笔,我可以不停地写,但感觉自己容易陷入对过去的抱怨。后来,我觉得根源是自己的身体不够强壮,开始学习八段锦易筋经等道家导引功夫,身体变得好起来,我也乐观起来。但,仍然没有达到足够强壮的状态,否则我也不会因为楼上的一点噪音就上蹿下跳心乱如麻。
疗愈师姑娘定期给她的订阅者发邮件。前一封邮件里说,她碰上一些问题,常常大哭,自己与自己较劲。看到这段,我给她写了封回信,告诉她我自己的经验,希望她先照顾自己的身体,身体强壮了,情绪问题会解决,但她没有给我回复,也许觉得我并不懂她的问题。希望她能找到自己的方法。
可以感谢的人有很多,应该感谢的人有很多。可我这两天状况不好,内心多少装着一些烦恼,因为楼上的噪音,晚上睡不好,早上没精神。噪音这种东西,对神经衰弱的人威力巨大——据说,几年前,神经衰弱不再是一种病了。也许医生认为它只是症状,而不是一种病。但我也找不到更适合的词来指代,仍然用它吧。在前一家律所的时候,某日我的同事接到一个案子,当事人说楼上的空调滴水,那种噪音让他无法睡觉,与楼上协商无果,他要起诉对方。更有趣的时,这位当事人是从外地来的,在魔都租房子,正在准备司法考试。这位将来的同行实在不堪其扰,只好用自己最熟悉的方式解决,诉讼。说这件事的时候,同事描述着空调滴水的声音,我们围观的几个同事都说:“我楼上也这样!”当时我心想,原来这么小的噪音,这么多人都怕。
昨天下午,我坐着公交车,到了老城区。那里有条老街,现在变成了步行街。道路两旁摆满了卖小吃的手推车,车顶上还挂着灯笼,晚上看起来一定是一片灯火通明的繁华景象。我在步行街走了一会儿,看到一家元宵店。这家元宵店在本地有三四十年历史了,挺有名。门前排着队。我想,很久没吃元宵了,就也排进队伍,买了一包元宵。元宵这东西,做法和汤圆不一样,是把糯米粉裹在馅料外,是糯米粉,不是糯米皮。其实味道和汤圆是一样的。
拎着本地元宵,又坐着公交车回家。一来一回,没花多少时间。回到家,天还亮着。如果时间也是一种通货,在我老家小城里,时间通货比较耐用,不管去哪里,似乎都可以从从容容不慌不忙,而在魔都帝都那样的大城市,时间通货很不耐用,去哪都觉得时间急匆匆。
这些年,在大城市里,用着不耐用的时间通货,我的内心恐怕充满了慌张、焦虑、急迫,甚至忘记了生活最根本的乐趣。比方,慢慢地品一品元宵的味道,与老朋友坐下来聊聊天,享受生活最细小的乐趣。当然,还是因为身体能量的缘故,我容易忽略生活中最微小的乐趣,却很容易被最细小的痛苦抓着不放。
昨天晚上,躺在床上,想着明天一早可以吃元宵了,忽然心里生出一点期待。
对最微小的乐趣的期待,那种心情,与真诚的感恩之情有点像,就是心里充满了暖暖的感觉,暖暖的期待。眼下,我没在这种状态里,写不出真诚的感谢。将来某日,我会给这篇文章补个后记,写出自己真诚的感谢。
PS:老妈抄了一首歌的歌词,很豪放,很适合我现在的心情:我有金樽谁有酒,白云江上风吹柳,狂歌痛饮千杯尽,醉到来年九月九……七分忙碌三分闲,想与春风换酒钱……
如果我的忙与闲都能换酒钱,就太好了。这首歌名字不详。网上有人说是辛弃疾的词,我觉得实在不像。辛弃疾不会把“都是黄泉预约客”放在诗词中的。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