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不將

somno
·
·
IPFS
·

送友封二首(黔府竇鞏字友封) 其一 中唐·元稹


  • 桃葉成陰燕引雛,南風吹浪檣烏
  • 瘴雲拂地黃梅雨,明月滿帆青草湖。
  • 迢遞旅魂歸去遠,顛狂酒興病來孤。
  • 知君兄弟憐詩句,徧爲姑將大巫


語料來源:

有人在《斯卡羅》影劇中聽到客語的「高不將」!跟閩語「姑不將」類同,問,是否是從客語移植過來的?

這應該是閩客同源詞,都源自古籍《尚書秦誓》:「惟今之謀人,姑將以為親。」:【姑】:輕意地。【將】:拿來,引來。【親】:親信。後來不斷的演化,成為【姑且】的同義詞!

古光華認為,「姑」,為「苟」的音變字!

前者為koo, 後者為koo2, 變調之後姑變koo7, 苟變koo, 兩者一低音音值22,一高音音值44!差異甚微,因為閩語的【姑不將】,是「不得不」的意思,於是語氣轉弱,koo2音轉成koo, 於是字從【苟】變成【姑】字!

【苟】:孔注論語云:「苟、誠也。」。鄭注燕禮云:「苟、且也。假也。」皆假借也。因此,實務上,苟,有三種用法:

  1. 〔副〕,姑且、暫且。如:「苟同」、「苟安」、「苟延殘喘」。《禮記·曲禮上》:「臨財毋苟得,臨難毋苟免。」唐·柳宗元〈哭連州凌員外司馬〉詩:「恬死百憂盡,苟生萬慮滋。」
  2. 〔形〕隨便、草率。如:「一絲不」。
  3. 〔連〕如果、假設。《論語·里仁》:「志於仁矣,無惡也。」唐·柳宗元〈與韓愈論史官書〉:「道直,雖死不可回也。」

《台日典》:

  1. 【koo-put-tsiong】姑不將=[姑不而將]。
  2. 【koo-put-jî-tsiong】姑不而將「姑且不得已而將就」ê省略;不得不。例如:∼∼∼∼chiah去。

「不」,於句中,無義,調節音節而已。如《詩經·小雅·車攻》:「徒御驚,大庖不盈。」漢·毛亨·傳:「驚,驚也;不盈,盈也。」口語中,也有好事者將它改為「姑不二三將」!

客語:

【姑不將】,第一個字「姑」音變後韻母-oo, 變成-o, 以致音與【高】同音,於是字寫成【高不將】!客語的【姑】發gu!這是音變產生字變的例子!由這裡產生一個反思,對於方言字的書寫,是否必要一律存音!?採用音假字?

番外篇:

孔注論語云:「苟、誠也。」是根據《論語·里仁》:子曰:「苟志於仁矣,無惡也。」

兩字替換;「志於仁矣,無惡也。」無損語意!當然,將「誠」字當成反詰疑問,或疑問假設字,也能說得通!這就是「苟」的第三義項!而本義喪失了!

那麼這個苟的「誠」義有遺留下來嗎?答案是有的,遺留在方言口語中!台語的老實,叫做古意,萌典的第四釋義,〔閩南方言〕。指忠厚老實。如:「這人真古意。」這個「古」,應該是「」字!

不過,《台日典》一音紀錄兩個條目:

  1. 【kóo-ì】古意做人敦厚,正直,好人。
  2. 【kóo-ì】苟意(漳)=[虔意]。

【khiân-ì】虔意。誠懇招待,厚情好意,懇切。=[苟(kó͘)意]。《Phoaⁿ Ông ê Sió-tōan (潘王ê小傳)1909年》:「若教會內抑是教會外ê人到伊ê家不止虔意好禮款待人。」

【ké-khiân-ì】假虔意。假親切。

所以,這個苟,「誠也」的釋義,遺留在漳腔的【koo2-i3】一詞!不排除另一個同音異義的「古意」,是從「苟意」演變分化而來的!

【kóo-ì】苟意(漳)這句詞,已經在生活中消失了!

邱旭川

厚意/kóo-ì,
厚/hoo7文,kāu白,kóo白。

是否,厚意的音上古從kau -> koo ,而選用苟字!這留有想像空間!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somno重新認識你的母語!所有的方言都是漢語的分支,在歷史文明的長河中都是參與的要角,無論音或義,都能在古籍,詩詞中找到他的身影,以這句「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作為開篇序文的註腳!順便一提,這句裡面也有一個閩南語詞彙!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少婦自撈摝

年華箇裏催,清鏡寧長好。

只恨尋花來較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