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念慈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揭發一樁性騷擾事件之前

念慈
·
·
原來,連道德包袱都是揭發者在扛著

揭發他是在社交媒體上。我坐在沙發上盯著手機,身體被憤怒和緊張控制 動彈不得,這時iwatch發來了心率警報。就在幾分鐘前,我又看到他在社交媒體上騷擾女生

簡單的文字發出去,艾特了他 附加著他正在言語騷擾別人的事實,但我並沒有用盡全力

為企業做marketing時我知道如何利用媒體機制和資源將事件傳播效果最大化,現在我也清楚 如果同時艾特他的家屬、常互動的朋友、他所就職的機構,會有更多的人關注。我還可以用更大的版面寫清楚他讓人訝異的醜行、展示他許許多多的問題, 拜託有影響力的人來轉發它,這樣能給他更致命的一擊

但我真的覺得:我很不道德

從剛認識就接受到性騷擾,到中間經歷大量情緒和時間的剝削,再到最後毫無素質的告別。尋找獵物的人是他 試探和羞辱我的人是他,是他做出了不道德的事,但我為何卻在決定曝光他之前這樣猶豫和深感內疚?

我詢問朋友,如果我曝光他的性騷擾行為,對他造成傷害,甚至會無法控制的波及他的家人,這算是我在造孽嗎?為何明明我是被侵犯的那一個 現在卻如此痛苦糾結?

因為我當時原諒了他

很多性騷擾案的曝光都不是在第一時間,從發生到原諒再到決心曝光,這個gap代表著曾經真心原諒了他——比如我,相信他所說的當時被焦慮症纏身,相信他笨拙的誠懇和後悔。我接受道歉,不想折磨一個被情緒或疾病所困的人

但這個gap也意味著情緒積累的濃度,意味著恢復朋友身份相處的過程中,又逐漸看到他並不單純真實傲慢無禮和行為失常的那一面。那麼 他的性騷擾,真的只是一時的行為失序,與對陌生人的性慾和羞辱無關,而不是精心準備的一場測試嗎?

最後 只需要他在一件事中充分得暴露自己的行為與他自己所講的善良、大度、誠實無關,當初的原諒就在動搖了

但我從來沒想過當眾曝光他,因為我原諒過他,怎麼可以反悔?當眾曝光他的荒唐,打擊他一貫的社交人設,造成他的痛苦 ,不是我喜歡做的事

直到 我發現一件事 ——

他在有意或無意地捕獵,我只是其中之一

無法忍受。

他清楚他帶給我的壓力、傷害和焦慮,他知道自己的焦慮蔓延到了我身上——在不分黑白晝夜的施展和转移情緒中,我也得了焦慮症。他的家人、女友 也為此困擾過,他不在乎 ,因此又怎麼會在乎一個“朋友”

既然這個朋友開始對他表達不滿,很簡單 ,尋找下一個。也就是說 我刷到他言語大肆騷擾別人的內容並不算湊巧,早晚都會發生。

他雖然為自己的情緒問題道歉 也被其所擾,但他仍然選擇繼續做情緒的奴隸而已,接下來他的情緒需要養料,養料生長在他人對他的信任、寬容和“朋友情誼”上,也可以是別人被騷擾後的慌亂、疑惑和好心情的毀滅

至此,我終於按下了曝光他的那條短短信息的發送鍵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