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同志族群裡,中性女孩的外貌焦慮!
*我本來以為這年頭跟同志認同有關的事都可以不用寫了,但沒想到threads看到不少焦慮;我刻意拿掉了「T」這個名詞,認同自己是T的族群不會有太多「自己太像男生」這種焦慮。
我回想我的人生如果對自己外表與容貌有過容貌焦慮,大概是小學四年級到國中二年級門牙少一顆不敢開口講話怕被笑的那段時間。那是摔倒撞斷的,好像是要發育到一定時期才能做固定式假牙,但不確定為什麼當時沒有做活動式的牙套套著。
其餘關於外表、容貌的焦慮,我似乎連胖到接近100kg都沒有特別焦慮,即使童年、青少年面對排山倒海各種年少無知真的沒有敵意,套在我這種中性偏男性身材、外貌但很難笑的形容詞,我好像也沒有特別在意,若是有可能曾經真的深深懷疑過自己是不是在身體裡有藏著另一個性器官!有時還真的會再想起這件事。
母親從小將我打扮成一個小男孩,其中一個原因當然是我不願意穿裙子!每次穿裙子她要付五十元收買我。但母親沒問過我為什麼不穿裙子,而我在當時當然也說不出為什麼!有一回母親的好姊妹要結婚需要小花童,便把我抓去美容院坐了許久燙了一頭捲捲長度到耳下的髮,接著她與幾個阿姨替我濃妝豔抺的畫上至今拿出照片還會被笑很久的大濃妝。
我忘了那身小花童的婚紗,我究竟穿上多久?母親花了多少的力氣、用了多少的條件利誘我?那應該是我此生最後一次穿上婚紗。後來母親問我:「這麼像男生,又不穿裙子,結婚穿什麼?」我都是答:「穿牛仔褲,愛我的人就得接受。」母親總是一臉不置可否認為我講什麼天方夜譚!
沒有人問過我為什麼不穿裙子或留長頭髮?就是急忙地替我的外在與行為下定論,甚或有些玩笑過頭的大人會想探究我真正的生殖器是不是藏在哪裡了?我稍微過動的特質與比平均同齡男女高大的身材,似乎都將我推往「我希望自己是男生」這個框框裡;後來說起不穿裙子和留長頭髮,幾乎沒有人相信我是因為:「穿裙子會有人惡作劇掀,跌倒了會被看到內褲又被笑啊!留長頭髮會被臭男生扯啊!」(我討厭多數的肢體碰觸,玩耍摸到的有心理準備就不比較不抗拒。)而這些答案,都不是年紀小小的我可以完整回答的!
青春時期,週圍的女孩們開始有男性追求,我怪異的喜歡女老師也心儀著同班的男同學,但也從來沒有思考過「呃我那麼高的身高、不說話沒有人分得出來性別的外表,沒有男生喜歡怎麼辦?」或是也沒想過「我要怎麼樣的變化才有人喜歡?」
不喜歡穿裙子的我進了女校,這下非穿不可了吧!意外的是沒有惡作劇的男同學後,我完全不排斥穿校服,因為我的高䠷把背心裙穿得很好看,有些人要刻意把裙子改短,我改都不用改,最大號的校服還是在我膝上2cm。當女校的女孩們開始談起幹嘛要確定性向才能談的戀愛,我一樣喜歡著學姊、一起打球的大男生⋯⋯但依然還是被許多人追問著:你喜歡女生吧!你想變成男生吧!你是同性戀吧!
呃!我不知道為什麼喜歡什麼需要召告天下?還有為什麼我喜歡女生就是我想變成男生?
對許多女同志(或中性偏T的族群)的啟蒙是電影《男孩別哭》(台灣可能是邱妙津、《逆女》、《童女之舞》)但我的同志啟蒙影視作品,居然是男同志電視劇《孽子》,很多人看《男孩別哭》很有共鳴,卻忽略它是含括「跨性別」這件事,並非所有中性偏男性裝扮的女同志都想「成為男性」啊!變性跟喜歡同性和中性打扮是各自不同課題啊!完全不能混為一談啊!
於是中性女孩的外貌焦慮就從這裡開始了!
喜歡同性的女性,就是想變成男性嗎?
於是在難以談論這個議題的年代,我們難以看見各種樣貌的同志,刻板地將影視、小說裡提及的樣貌作為一種模仿:你應該束起隆起的胸部、你應該穿上四角內褲、你應該壓低你的聲線、你應該收斂你過於軟弱的性格、你應該穿起襯衫梳起油頭、你應該擺酷安靜且沈默、你會學習抽菸與喝酒、你應該擁有剛強的性和和強壯的臂膀⋯⋯
不只你這麼以為在同志世界裡也有「一男一女」這件事,即使接受你是同志身分的人,也經常會問出那個愚蠢的問題:「你們兩個誰是男誰是女?」若是你沒有搞清楚「同性戀」這件事,你也會經常掉進「到底我是女還是男?」這個泥淖裡!
後來的焦慮可能不只是外貌的焦慮而已!在面對不被祝福的性向排山倒海來的質疑、否認,還得面對自己既沒辦法真的成為男性而焦慮,又害怕自己太陽剛更焦慮。白話一點來說是:害怕自己不像男性沒辦法給女性安全感,但又擔心自己就算像男性也比不上真正的男性,但心裡又不認為自己應該、想要成為男性,於是會讓自己顯得自卑不自信,而這種不安會橫在感情裡!
《男孩別哭》的確是一部在性別認同、自我認同上可作為啟蒙的電影,但它實在不適於中性女同,也不適用在「中性偏T(或T)」但性別認同是生理女的族群上。
回到前一篇提到的「短髮T沒有市場」這件事!或者應該更正確的說女同志的世界開始理解在這個世界裡我們不需要過於明顯地區隔出「打扮得像男生」的那個族群,頭髮可長可短、外表不用刻意模仿異性戀世界裡的男性,應該要是「你本來是什麼樣子,你喜歡你自己什麼樣子,你就是那個樣子!」
而那個「我要找一個像男生的女生,我就跟男生在一起。」的說法,還是得回歸一件事:「同性戀真的不是看外表啦!」或者,下次換個說法吧!「我不喜歡那麼陽剛的女生。」「我不喜歡那麼像男生的女生。」就好了!
我曾經在初戀時進入了這種「我要很像男生嗎?」的外貌焦慮,且我的歷任女友都是雙性戀(另一個異女)迫使我對那種想要模仿男性有著深層的不安,但不論我怎麼佯裝自己是個男性,也都讓我心感不舒服!
後來我並沒有刻意讓自己男性化,卻還是被歸類在T或是「認為自己是男生」的框框裡!這大概是高大帥的缺點了吧!!!!!(容我自戀一下)哈哈哈哈哈!長得比一般男生高,比一般女生大隻不是我的錯啊!
看著threads上的年輕女孩們蓋的女同樓,經常讓我回到青春,回到那時候的徬徨無助。還好,時代是往前進了一點點!至少我們有機會那麼公開地蓋出一棟棟女同樓!
至於很多人會問的台灣有什麼女同影劇可看?我希望未來的戲劇能慢慢模糊掉「想要變成男性」或是「打扮得很陽剛」這個設定,不是拿掉這樣的族群,而是要將外表的樣貌更自然呈現在故事情節,T也好P也好不分也好,跨性別什麼都好,不要再替每一個少數再做分類和標籤,而那些自我認同也可以更自然地表現,不要那麼刻意、那麼用力;每一部影視作品都有可能成為認同路上每一個人用作學習、模仿的對象,甚至是每一個不了解的人的刻板框架!而很多人都在這樣的框架下,默默前行、默默地保有自己最初的樣貌!
P.S
另一件令我也很困擾的事是,我只要稍微體貼女性,就會莫名有那種「你是不是喜歡我」的問句出現,異性戀女生還會自動彈開,極度恐懼好像我要掰彎她。呃!不要這樣,我本來就是比較熱心助人、體貼的人啊!(工作上面對不專業的人也真的很機掰是真的,對不起我只能用機掰這種難聽的詞形容我的龜毛。)我也很想交幾個體貼、熱情的女性或男性朋友啊!
圖:20240607Go To Fukuoka,福岡市美術館,Canon EOSM50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