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一個都不留》Agatha Christie | 聊聊書和影集的改編
我對作家阿嘉莎‧克莉絲蒂(Agatha Christie)初次的印象,是小時候逛書店時,經過標註推理偵探類的書櫃,總看到那滿滿一整櫃、排版一致的米色,上面寫著『克莉絲蒂推理全集』系列的藏書。而真正知道她是位擁有「偵探小說女王」之稱的英國作家,是在多年前,一個每星期以書為單元的電台裡,受邀的來賓在節目上推薦了阿嘉莎‧克莉絲蒂,有句話我印象很深:「如果聽眾沒辦法看完克莉絲蒂全系列的作品,其中一本《一個都不留》非常經典,有機會一定要讀讀看。」於是,這本書和這位作家一直存在我的記憶裡,提醒著自己有一天要找來讀。
十個小小戰士吃飯去,一個嗆死剩九個。
九個小小戰士睡過頭,一個不醒剩八個。
八個小小戰士遊德文,一個留住剩七個。
七個小小戰士砍樹枝,一個砍死剩六個。
六個小小戰士玩蜂箱,螫死一個剩五個。
五個小小戰士打官司,一進法院剩四個。
四個小小戰士出海去,燻青魚吞剩三個。
三個小小戰士上動物園,大熊抓去剩兩個。
兩個小小戰士曬太陽,曬焦一個剩一個。
一個小小戰士太孤單,吊死了自己,
一個都不留。 —P.32
一首怪誕的鵝媽媽童謠、一場暴風雨、十個小瓷人和十個被困在孤島豪宅上的人們,加上如童謠預言般連續發生的命案,及隨之減少的瓷人娃娃。光是提到書內的幾個關鍵場景,是否能馬上聯想到它是偵探小說常出現的經典元素,在日本的《名偵探柯南》或《金田一少年之事件簿》也有相應的題材。現今懸疑偵探故事頻頻推陳出新,難免感到屢見不鮮,可是別忘了它是二十世紀出版的作品,其實它才是影響後繼作品的始祖。
在《一個都不留》一書中,比較特別的地方是沒有福爾摩斯那樣負責查案的角色登場,裡面任何一個角色都可能是兇手,或是在下一刻遇害。在封閉的島上上演著生存實境秀,人物相互畏懼、猜忌,更增添了懸疑感。閱讀時除了好奇有沒有人劫後餘生,也在和作者鬥智,希望透過書中留下的蛛絲馬跡提前識破兇手身分,這就是閱讀推理小說的樂趣。
但書也有些缺憾,在人物敘述稍嫌單薄,對白和舉止上沒有充分發揮角色的特質,十個不同身分的人,唯一共通點是身上都背負著不可告人的罪行,因為人物性格表現不足,忍不住會懷疑兇手精心挑選的受害者,被指控的罪行會不會是空穴來風。例如獨身的布蘭特小姐,其他人形容她是"老處女"或"宗教狂熱份子",也僅呈現她是一位有些苛薄和自命清高的貴族,沒有嚴重到需要為了被開除的佣人自殺,而付出代價。另個不完善的地方是殺人手法不夠縝密,用不見的小瓷人象徵死掉的角色,營造出屋內有他人的恐怖氛圍,卻也很難確保存活下來的人不會一時情緒失控將小瓷人把全摔了;或是將槍丟進海裡然後再放把火燒了豪宅。除了兇手自己,其他人的行為並不好預測。尤其揭開真相再回顧時,作者透露的細節不多,兇手反而沒有展現絕妙的操控人心和算計能力,有些情節推動可以說是天時地利人和才成功。
雖然《一個都不留》不是個布局完美的故事,但它卻是好劇本。推薦大家去看2015年BBC為紀念阿嘉莎125周年推出的影集版本《無人生還 And Then There Were None》,全三集。
看完書,我再接著追影集。因為預先知道兇手是誰了,所以更仔細端詳角色,不得不說演員精湛的演技成功刻劃了書中角色的神態,原本書上認為罪不該死的布蘭特小姐,影集也加入了幾段劇情來詮釋,例如有一幕讓布蘭特小姐嘲諷從廚房過來服侍她的羅杰斯太太身上氣味重,或是大家在餐桌上討論關於羅杰斯太太的死亡時,一旁的布蘭特小姐只顧著關心水煮蛋有沒有按照她的要求料理,更鮮明顯現她性情下的冷酷和階級歧視。
影集改編的高明,著重在人性的善惡,利用回憶和現實交錯的畫面,交代角色背景和罪狀,讓兇手的動機更符合邏輯。加上精緻的取景和色調,和迷人的英倫風及適時的配樂,補足了小說的遺憾,成功渲染出驚悚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