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職業者的一日作息
這是自己在去年十月,開始一點自由職業但又不完全忙碌的記錄。
短短三個月過去,現在的我每天忙得跟狗一樣,不過當時這份記錄的大部分概念沿用迄今,所以還是分享一下。
早起,喝杯水就開始寫作
起床、喝水、泡咖啡、佈置書桌,這些動作足夠讓我來來回回在家裡走動、醒個大半。
以前會因為沒有醒全就緊張,感覺自己很廢,實際上沒醒全也完全沒關係,依然打開電腦,依然把手擺上去,往往可以自動作業,並在過程中慢慢清醒。
早上會集中把想寫的東西寫掉,可能是一篇大綱/文章,一集播客草稿,或者備忘錄內的5、6個小點子們。大概會需要3~4小時,修修改改後能有3000字上下,一般我傾向寫完後才去吃午飯。
早餐不會吃太多,不然腦子迷離狀態更久。
備忘錄的小點子們:簡單來說就是散落在各個SNS平台的短文,以前會覺得寫這些沒什麼用,但回看自己的上千篇800字小作文,進步很大,不只更加明確自己的價值觀,小作文修整一下也能成為一篇比較完整的文章,真是用途多多,所以願意繼續花時間給小作文。
早上不太會看手機或回消息,特別重要的人會在短暫的休息時間回一下,因為這個狀態下的自己很像在潛水,要寫的東西在水底,我只能專心潛下去把它帶上來,難以兼顧水上的其他事情。
而如果耗在水底太久,也會喘不過去,有點像是跟靈感在水下捉迷藏吧,所以每分每秒都很珍貴,追求效率。
中午,好好吃飯
吃飯的時候會很專心,偶爾聽聽音樂或播客,吃完走一走再滑手機,不然邊吃飯邊看手機感覺沒吃飽。
一般吃飯環節都蠻開心的!我猜主要是開心自己上午有寫東西,基本上只要能寫出來,都挺滿足,不會再對著寫完的東西挑三揀四。目前對自己是「先求有再求好」的階段。
消化環節會滑滑手機、集中回消息、玩玩小遊戲,此時上午累積的疲倦感和吃飽後的困感往往會同時襲來,之前常常一滑就滑掉一小時,意識到時間被浪費後又會後悔,循環往復。
最近試著吃飽後就去散散步,直到想坐下的時候,就會比較甘願繼續工作。
下午,處理雜事+學習新知
中午我去吃飯的時候電腦也會去充電 (免得電一直100%我就一直玩電腦),下午要做事了再把它擺到喜歡的位置,用跟上午差不多的方式讓自己開工。
這個環節會集中把想查的資料、想看的書、想發的email、想主動開啟的對話、文章排版完成,就是比較雜的小事一起做,相對會覺得沒有那麼煩。
原本有試過早上做這些,但發現自己容易因為看了資料而有情緒起伏,會慌張、懷疑自己、自亂陣腳,感覺自己不是在玩人生遊戲而是被玩,或者用別人的人生遊戲玩自己……但是放到下午就完全沒事了!我猜有部分原因是,上午寫東西了,覺得對得起自己了,下午就很氣定神閑。
我感興趣但沒什麼用的東西也會在這個環節看一看,當做讓心情維持peace的補充燃料,因為電腦續航力大概四小時,沒有一直插著電就是倒逼自己沒事不要開電腦就看些有的沒的, 先把想做的事情做掉,有剩餘電量再做別的事。
下午做事跟上午寫作的長度差不多,但是中間休息會久一點,實在是…人的續航力有限,有時會冥想一下,後續會再觀察這邊的休息長度可以怎麼改進,或者冥想帶來了什麼改變。
傍晚,大休息環節
傍晚一般事情做得差不多了!其實我常常也沒能做完,看到的資料和方法總比真正執行起來的多得多,但經過一天的賽博勞動後,沒做但感興趣的東西就放到備忘錄,晚上或明天再看。
我有概率去健身/做飯+聽播客/接睫毛或者霸王做臉/跟朋友約之前的化妝/滑滑手機+睡個小覺等,反正就是強制不動腦的環節,因為如果一整天都在動腦,心情往往會比較焦慮+會失去跟真實生活的連接,所以這個環節雖然看起來很廢,卻是我經過實驗後很有必要的存在!
晚上,為了好好睡覺給自己定好規矩
晚上一般是跟撐很或朋友一起度過的共同時間,不會再排什麼要做的事情,頂多中間再抽一小時查查資料,倒是有很多不能做的事情,主要都是為了晚上睡個好覺!
- 儘量不要寫嚴肅小作文,寫當下的生活感悟沒問題,但不要探討哲學、人生、工作、意義這種,會睡不著。如果真的寫了…一般早過0點,屬於我試過各種入睡方法後放棄早睡了…
- 儘量不要討論工作,我似乎是想到有人在期待我交付的工作成果/建議就會緊繃焦慮呼吸不暢的類型,所以儘量不要在睡眠空間提到這個,如果真的有電話要在夜晚討論,我會換到非睡眠的空間,假裝自己穿越去解決一個小事,但講完電話後似乎也不容易簡單入睡啦。
後話
我沒有規定自己「幾點」一定要做什麼,因為自己每天狀態不太一樣,像昨天晚上三點半睡覺今天十點半還可以打字,已經很滿足了;而且太具體的時間規定,似乎就像上班打卡一樣,也會給自己帶來很大壓力,但這個壓力在現階段並不能很好地轉化成行動力,只會把自己弄得更焦慮+行動遲緩,就,這樣的壓力還是先不要比較好。
目前的生活節奏,是我大概從七月底實驗到現在固定下來的版本,屬於不用太多意志力也可以半自動執行的微緊湊節奏。
以前會覺得:「我有很多意志力,我一定可以做很多很多事!」
現在就是服老,服意志力真的是有限的東西。意志力就像一個很大的氧氣筒,是潛下水底 (寫稿) 必備的東西沒錯,但氧氣其實只要足夠撐到我拿到東西上岸就行,太多的意志力壓在身上,會增加自己的負擔,負擔太多行動就會遲緩。而且完成一件事,還需要很多其他因素,需要身心全方位投入去做,只靠意志力是不行的啦,意志力孤軍奮戰也太可憐了。
以前還會擔心:「真的有什麼節奏是身體可以一直遵循的嗎?」 (一個無法固定睡眠時間小朋友的真誠問號)
現在我身體力行地證明給過去的自己──有!只要每幾天嘗試不同的節奏,看看身體和心情在哪個節奏下感覺更自在,就繼續那個大節奏+從中改善小節奏 (比如休息時間長短和頻率)。身體真的可以自己動起來,不用早上起床跟自己說什麼理想和麵包,純粹就是覺得,這個時間下做這件事情的自己狀態很好,如果今天不在這個時間點體驗一下類似的狀態 (同時又沒有體驗到別的更酷的狀態),會有點可惜。
之後的每日節奏當然還會繼續改善,今天之所以整理下來,一方面是朋友有問到,點醒了我可以觀察自己的生活節奏這件事;一方面前幾天也看到類似的文章,當時覺得別人的排版好好看,現在自己寫完了再去對照別人的內文,發現節奏異常類似,嘿,莫名又自信了幾分。
祝看到這裡的大家,都能在自己的生活節奏中,感受到自由氣息的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