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記 Weekly Digest 13

FoxCabin
·
·
IPFS
·

0. 政治檢控受害者的聲音

破例加一個零。因為不只這一周才開始關注,也不知何日完結。有名的公開信,無名的心底話,網上都能找到。他們的話就像悶棍,殘酷得讓人窒息,而或許之後都不會好。如之鋒在100毛的訪問裡說:「在艱難的時候,怎樣令受更大苦難的人,可以得到更多支持?這是很重要的事,令到承受苦難中的人,感到不孤單。」這是香港人艱難但必要的課題,也是更嚴峻和現實的齊上齊落。

1. 📰美國大企業遊說減弱新疆法案

香港和台灣都非常關注今屆美國大選,香港人尤其關心拜登上場後對美國對華外交政策的影響。日前有朋友提到,回看美國較強硬的外交手段,與對手的利益關係都不如中美目前緊密。結果當晚我就看到《紐時》這篇報道;誰當總統、哪派執政自然對外交政策有影響,但中美關係也是美國和其國內大企業之間的角力。因此,留意「兩黨共識」之外,各大企業的遊說工作亦值得留意,Follow the money.

在中美交易戰中,美國大企業似乎認為遊說特朗普改變對華政策的機會不大,但希望儘量減緩關係惡化的速度,讓它們減少損失,有時間建立新的生產鍊。儘管這或顯示大企業願意服從外交政策走,但拜登上場後這會否改變,在未來他上場後首幾個月內,恐怕已有分曉。

2. 🎒BIGECON RCEP懶人包

RCEP是目前全球最大規模的經濟圈,它的實際成果還需要時間驗證,尤其是國家眾多,利益瓜葛繁複,能否建立統一市場,能合作至甚麼程度,相信都會在未來十年掀起不少爭議。而單從RCEP的目標來看,它或將會對美國主導的經貿秩序,以至歐盟強大的市場優勢都有。有興趣的可看看BIGECON 整理的懶人包

3. 📊可再生能源跌價快

小時候讀書,經常聽到:燒煤很便宜,而可再生能源較貴,所以未能普及。但時代不同了,從Our World in Data整理的圖表可見,十年過去,光伏太陽能的跌價幅度頗驚人,和風能已跌至比燒媒更便宜。

另一個常聽的論調,是科技成熟就會變便宜,但所謂的成熟,是learning curve。燒煤的learning curve幅度較小,一般燒煤發電廠的效能是33%,今時今日進步了,也只是47%,跌價空間也就較小。

4. 📚網上九龍城書節

九龍城書節不經不覺來到第十二屆,之前能去的我都會過去走走,聽講座,買新書,是一個氣氛很好的年度活動。疫情反覆,今年終究要在網上舉行,把20場講座、直播、書介搬到網上。主辦方和合作書商一番苦心,作為讀者定必支持。第一個星期,個人推薦以下幾個講座:

(詳情請參閱 九龍城書節臉書)

【講座|事到如今,回放香港】

在新著《事到如今——從千禧年到反送中》裡,潘國靈從「當下」切入,召喚記憶,以文字回放香港過去二十年來的大小事件,在泥土上層層堆疊,從時光中撿拾碎片,拼砌出香港故事,從公共性至個人印記,亦一一刻在文字板塊上。書節中找來識書人李達寧(序言書室負責人)就潘國靈新作展開對談,談當下與過去的關連、作家的書寫位置與觀照距離、政治與文學的交集與張力、大小事件之種種。自由不止一種,在寫作與談書之間實踐自由以及閱讀;「事先張揚的說書事件」,與讀者在九龍城書節「見」。

講者:潘國靈(《事到如今-從千禧年到反送中》作者)

主持:李達寧(序言書室負責人)

日期:7/12/2020(星期一)

時間:19:00-19:45

主辦團體:序言書室 x kubrick

【講座|Resistant City: A Book Talk(抗逆城市)】

《抗逆城市》是一部關於高密度都市之中,群體和城市之間常年的多方位對立的著作。它將抗逆文化與建築之間的關係形像化,同時亦論述了都市的抗逆力,和香港長久以來的不確定性,以及各種和香港都市發展同生共存的,被建構的但又真實的空間和身份。透過將空間之中的對立行為圖譜化,本書令大眾在日常生活、交際和工作網絡、以及都市空間中所展現的能量和韌性,形象化地呈現出來。在這個講座中,成美芬博士會簡述書中的內容,以及制作本書背後的動機和研究方法。

講者:成美芬博士

日期:7/12/2020(星期一)

時間:20:30-21:00

主辦團體:Bleak House Books(清明堂)

【直播|禁書】

書是危險的。歷史上被禁的書很多,或因政見、或因有傷風化、或因其他意想不到的原因。今次會講一兩本文學和哲學上曾被禁的書,以及作者用什麼方法來避開書禁。

講者:鹽叔@好青年荼毒室 - 哲學部 、 郭梓祺

日期:9/12/2020(星期三)

時間:21:00-22:30

主辦團體:艺鵠 ACO I Wanna Read x 九龍城書節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FoxCabin網站:https://www.fox-cabin.com FB: 狐狸小屋 Fox Cabin IG:@foxcabin 自認識到Isaiah Berlin在《刺蝟與狐狸》裡對兩大類學習、思考、甚至做人的比喻,一直希望當隻狐狸。讀《小王子》,讓我感受最深的,也是狐狸。 現實當不了,只能以狐狸小屋為名,寫下雜亂的人生,雜亂的學途。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白日之下》的希望與絕望

從電影看以色列總理Golda Meir

[時事英文筆記】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