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书:人间鬼故事 · 第四天

七日書|人間鬼故事Day 4:節日悼亡

Gūsin Writing
·
(修改过)
·
IPFS
其實我希望我掛念的人不再是鬼了。

其實我希望我掛念的人不再是鬼了。

經歷過親人離世,但是每年會想起幾次的還是中學時突然離開的朋友。

最近一次想起,是去科隆旅行。近幾年科隆在朋友間的風評不好,我能理解,不過意外地在看過一些有名的大教堂之後,仍然相當喜歡科隆教堂高聳、簡潔俐落、瘦長又開闊的空間,陰雨天花窗透進來的光線很美。繞了大半圈,坐在祭壇前面聽著無關的音樂,在社群上看到語言老師分享到了可以寫信給聖誕老人的時間,想著或許某個分配到聖誕老人身份的可憐郵局員工可以看看這個故事。

我想問問聖誕老人,聖誕節在生之外的意義。

現在就算在亞洲,也難避免聖誕節的氣氛;在歐洲,那就是整月的慶祝之後家人團聚的日子。剛認識不久的朋友在那天準備了糖果卡片給班上的每個人,隔年便毫無預兆地離開了。整個過程都還記得:從當天自己帶著什麼期待進到教室、恍惚聽到確認一個人消失、隔壁班同學隔著窗戶望著我們的眼神、試圖衝進教室翻抽屜做訪問的記者、隔天報紙上陌生的故事、朋友年邁家人的話、喪禮上遲疑著往棺木前進的心情,和朋友經過暴力和修補的臉。那是我不小心看見的。其實直到最後一刻我都不確定敢不敢見朋友這一面。第一眼,我以為那些顏色只是裝飾的花瓣。

目睹旁人輕率地跟朋友的家人問起發生什麼事之後,那位長輩的表情讓我似乎越來越明白,朋友不願跟我們透露任何事,只意味著這是一個個人的決定,在這條資格線外,任何解釋都不是我們應得的;我們某種程度上就跟隔天的報紙讀者一樣,是不相干的人。如果還想為他做什麼,那麼就不要猜測他不願意說的;不要隨意把這當成自己的傷痛提起,增加他的家人困擾。

努力保持無知;就算都是徒勞。

所以也沒有理由不慶祝聖誕節,但是總會有點遲疑,有點愧疚。曾經有一個很親切的朋友給過祝福,卻沒有一起長大,留在那裡。

宗教意義上,我不需要慶祝什麼;只是生活在這裡,要試著跟大家一起,接受善意,試著融入這個社會。我也珍惜跟家人和朋友聚在一起的溫暖,但是這天還有別的意義。對於這樣的游離者,如果聖誕老人是掌管節日的角色,他可以提供什麼生活建議嗎?聖誕節能用來悼亡嗎?一定有一群人有這樣的需求吧?

科隆大教堂是適合想這些事情的地方。

信最終沒有寄出。我自圓其說,覺得自己應該多想想朋友平常的樣子,而不是在死亡上不放手。經過這麼久,他不應該還只是鬼魂的。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