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東門市場新生了,它的住民並不
那裡曾是最熱鬧的地方。
最流行的服飾、美妝、百貨;最精緻的洋裁、美髮服務;遠近馳名的餐廳、酒家,當然還要坐一坐那道神奇的樓梯,全縣沒有第二處這麼時髦的設備了,窣窣逆流的河,把人們不費力氣送達二樓。位居市中心、佔地1200坪的巨大集合式商城,有人逛的是氣派,有人買的是節慶,總之都是台灣人喜歡的熱鬧。
可惜繁華的故事都相似。店租漲、空間減,新的交通與產業相繼孵育,人們喜新厭舊,城市心臟轉移……東門市場老去的樣子,和最近燒死數十人的高雄城中城,以及無數褪色的城市舊中心沒有什麼區別。
連悄悄撐住這棟樓的原因,都是那麼像。
市場沒落之後,知名餐廳、精品一一消失。有些店家沒有離去,卻隨著人們的消費型態轉變而失去生氣。老闆、員工苦撐著,他們如今租不起鄰近的房子了,乾脆就在市場住下來。這裡有水電有廁所,還有相識多年的厝邊頭家,年輕人嫌棄落伍的食衣住行小店勉強活著,何況一間功能具足的神壇和轉角的觀音像,都還戮力保護著市場的靈魂,住民真的不需去外面給花花世界的熱鬧刺傷眼睛。
近年還有新血加入,兩袖清風的老人在走廊看著極年幼的孫子女玩耍,走廊可跟鄰居抬槓,又不用擔心被車撞、被雨淋,自得其樂,頗為愜意。
所以就是這樣了?店在這裡,生活在這裡,儼然自給自足的桃花源,其實是很詩意的,如果不去看晚上橫行的老鼠。
喔,冬天入夜後會有更多人出現,為了躲避新竹嘯然的風刀,裹著一身落魄求個鋪位。老住民對此看法不一,有些體貼他們安安靜靜,都是可憐人,不搞事就好。另一些人強調遊民趕也趕不走,冬風吹又生,「幸好都睡在樓梯間」,不至於弄髒辛苦整理的環境。這位阿姨轉開頭,又講起市場以前多熱鬧。
與其說討厭街友,你知道她只是維護少少的尊嚴,留住對生活有過的期待。能讓自己與五十公尺外躺在地上的人劃出分明界線,對六七十歲的她是何等重要。
---
也不是沒有人試著拯救過。
日子好的時候,人不會想那麼多。東西買就買了,投資成本大手筆地攢了也花了,看著跟百貨公司一樣喜氣的稅收,未來幾十年是漲是跌也不管想了。
東門市場隸屬新竹市政府,商家向公家承租櫃位,只是數十年前,缺乏清晰嚴格的管理制度,景氣熱時,據說有些租約一簽就是三十年、五十年,承租者再層層高價轉租出去,樂當二房東;還有承租者簽下「終生合約」,明文把租約當成遺產留給孩子。
但,別說二代有無繼承意願了,市場的死亡還比老父葬禮提早抵達,令人哭笑不得。一言以敝之:產權不清,一如多數都更計劃的難題。
為數不少的住民也讓問題複雜化。市政府多年來都想處理這座市場,始終沒辦法圓滿,你讓他們去哪裡呢?他們甚至沒有所有權,連一筆微薄的都更補償金都拿不到,維繫人生的就是一紙都不知合不合法的租約、每月幾千塊房租和暮年互助的人情,別的地方怕是打著探照燈都找不到。公務員盡力矯正早年錯誤,卻至少有一半租約收不回來。
---
「但是,現在已經好轉了吧?」喜歡看食記、遊記的人可能會想。
的確,關鍵字key入新竹東門市場,文青甜品店、潮潮拉麵店、藝術手作舖,幾乎是市場的全新面孔,獨立樂團演出更添上幾筆絢麗妝容。市場又成為新一代打卡點,一樓店租從兩三千漲到兩三萬。
三層樓的市場,夜晚總算熱鬧起來。現在,伴阿公入睡的是杯觥撞擊聲,以及裊裊的油煙。
二樓修補衣服的阿嬤説,以前市場的餐廳、飯店是位於三樓的。這樣烟火氣能散出屋頂,如有火災,下層的人也逃得出去。如今反了過來,她不知道50年前設計的管路動線是否能抵擋意外。
二樓另一端,中國口音的阿姨安頓好八旬丈夫,又把孫女叫上餐桌,留下走廊的三輪車曬著斜陽。
轉角的石敢當披著厚灰,一動不動。
———————
2021年10月,高雄城中城的影像在社群流竄,我猛然想起2019年年初在東門市場一格格店面見到的人們。那時我去採訪「大學社會責任」主題,報導一群大學生與教師「改造」市場的心血。住民告訴我故事的B面,但我沒有能力讓它見報。
———————
本文寫於2021年10月15日。因為沒有後續採訪,也沒有深入調查全貌,當時選擇不公開以免蹭了城中城事件的熱度。今天整理時翻到,或許還是值得分享。
四年多過去,不知那些住民現在如何?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