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扯來的雙語教學
有些念頭會在很奇特的場景下產生,周日去上一天的密集班繪畫課,老師先示範完了,接下去學生練習,大家就邊畫邊聊,一個年輕的母親提起她正選擇給她3歲的小孩是念公托,還是私人辦的雙語幼稚園,幾個婆婆媽媽就談起她們帶孫子的經驗,都說英語重要,一定要從小就學起。一旁一個閒閒的怪大叔(就是我,稱別人婆婆媽媽,其實年紀差不多)突然切入一句話,其實學英語也不是那麼重要了,立刻大家頭轉向我,我只好道出自己的經驗。
從小學英語,水準平平,大學讀中文系,雖然我在外文系修了不少課,但直到畢業退伍後,因為一度曾想出國留學,第一次補習了英文,考了托福,但最終是留在國內報社就業,英文能力始終留在我覺得「夠用」就好。我的工作也用不上英文,但年輕時為了賺錢,還是翻譯了幾本英文書賺外快,那一類的呢?電腦教學,不是很難的英文。報社內有國際新聞組,編譯不是外文系畢業的,就是曾出國留學過。據我所知,那時(約30年前),他們一天工作6小時,基本上四篇外電,平均1.5小時翻一篇800到1000字的稿子,但沒有那麼準的,新聞工作是隨時變動的,總有臨時發生的新聞要上報,常常會被要求15分鐘,就要擠一篇出來。
後來我轉去做即時新聞,傳統的做法就不復見,各大媒體在比快,國外重大新聞一發生,我自己就要動手搶先讓新聞上網。幸好這時網頁已有輔助翻譯的功能了,當然軟體翻譯出來的東西是不能直接用的,我必須要重新「潤色」,讓語法通順,語義清楚,這時你需要的反而不是你的英文要如何好,而是中文要好,另外就是你的新聞感要夠,外電關心的東西,未必是台灣人所要的,一般都要刪、修、調整原始的內容,才能發出,這是要足夠的新聞資歷積累,所以那時有時我五分鐘就能翻出一條500字新聞,借軟體之功,我連日、韓、歐語國家、甚至阿拉伯文發出的稿子我都能寫。幾年下來,我驚異發現這些軟體翻譯的功能越來越好,我需要潤色的地方也越來越少。
它在演化中。
到今天就是令人毛骨聳然ChatGPT。
其實在兩、三年前就有個同事跟我聊說,他孀居多年的母親,利用臉書或iMessage,交了不少國外的朋友。「你母親不是只有小學畢業,英文根本沒學過嗎?」,他笑一笑,拿出一個像四吋手機東西說:「用這個,兒子的孝心,幾千塊而已。」他示範給我看這個東西。它有螢幕也有鏡頭,點螢幕一個選項,他拿這個掃了一段英文網頁,螢幕就顯示出中文的翻譯;換個選項,我戴上藍牙耳機,對它說了一段英文,但我耳機中不久之後就傳來是國語,對它說中文,耳機傳來就是英文,雖然語法上有點怪怪的,但聽懂絕對沒問題。
同步翻譯啊,我見識到了,雖然之前我就聽說有個東西,但真正見到還是嚇了一跳,在未來幾年,想必會更進步,也可能做得更小,或整合到手機裡,其實現在就有相關的APP可用。
我說完了,大家沒什麼反應,又繼續低頭畫畫,聊其它話題。我的心卻飛向了2030的台灣開始的大學雙語教學。現在搞得大家人心惶惶,老師要能用英文教,學生要聽得懂,現在台灣的大學聘教師都要能雙語教學,連中文系也不例外。我想到何必老師要懂英文才能教,它用這種同步翻譯機用中文教(如果再加上ChatGPT更是如虎添翼),台下的學生就戴著藍牙耳機聽,原文書就這種機器掃一掃,也變中文了。這種雙語教學有何意義。
其實雙語只是外在的,以前就聽過英文好的人說,學好一種語文最高境界是他能夠用那種語文來(或其它非母語的語言)思考事情。只是到那階段,這人可能就跟他的原生文化斷層了。那他,很可能就是個無根之人了。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