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设定的“35 岁退休”达成,就快乐了吗?|接力访问060 似玉

小鸟文学
·
·
IPFS
如何填满生活稳定之后的空洞,并不是一个那么简单的问题。
题图为电影《将来的事》(2016)剧照

原文刊載於小鳥文學

文|杨樱

提名似玉接力的黄卫平说,似玉“人狠话不多”。似玉确实说话干脆,行动力强悍,描述自己的人生危机的时候,用的也是快刀斩乱麻的语气。

如果你了解似玉的经历,你就了解了相当一部分 1980 年代生人的成长轨迹。他们有着相似的轮廓,也有着极为相似的痛苦:在种种物质需求都已经被满足之后,个人的价值感到底应该被安放在何处?换句话说,为什么还是不开心呢?

有类似困惑的人,通常都并不贪心,他们没有对财富和名利的一味攀比,不少人还对一味光鲜完美的仪式感生活心有抗拒,觉得本真才是美。他们在年轻的时候努力工作——并且也确实得到了回报——从中获得了自我价值的肯定,也获得了生存安全感。但上一班坐的火车已经到站,而下一班该坐什么他们一无所知,一种滞留在过渡阶段的感觉让他们倍感折磨。似玉可能是这类人里对换车的感觉更清晰的那个,因为是她自己制定了换车时间:35 岁赚够了钱,我就“退休”。

她做到了,然后遇到了新一轮的问题。

似玉是 1981 年生人,从湖南考到天津上大学,之后的结婚、生子、创业都在天津。第一份工作在外企公司做人力资源。28 岁开始创业,发挥自己的本行技能,开了一家企业管理咨询和职业培训公司,而后又自学心理学,开了一家心理咨询公司——自己接了三年电话,“听了很多悲惨故事”。她也看到了这些讲述背后的情感需求,但这还是在职业范畴之内的感知,很多年后,类似的场景也会在她的生活里出现,那时候她已经很不一样。

事情到两次创业的时候就有点卡壳。这差不多是 2013 年左右,似玉看起来已经很有行动力,也很顺利地实现了自己的种种设想,但是两份创业带给她的满足感都在逐渐消散,她能意识到公司的社会价值,但是于她自己而已,还是缺了点什么,并且她很难描述那种被卡住的感觉。这个问题之所以在刚工作那几年没有很明显,是因为大公司和创业初期解决问题的过程暂时填满了她的价值需求,同时也在提高她对自己的预期。当一切稳固下来的时候,空洞出现了。在这个时候,她生了第二个孩子。

“其实已经认命了,即使过得没有那么愉快,想想为了孩子之类的,就会认。觉得算了,这辈子可能也就这样了,以后就继续工作,挣点钱,是吧。”似玉说,女性是很容易认命的。

但这命很难认。她有三年的时间,最常去的地方是美容院,因为实在无聊。与此同时她感觉到自己快死了,“是生命力上的死,事情都在做,但是不过心”。这种感觉很难被丈夫理解,这也成了俩人之间最大的陌生感。

她回头看自己这段生活,觉得自己并非是对所有这些觉得厌倦,而是不能感受到其中的情感。没有为什么,就是不能。“我不太敢跟人建立那种很深的情感关系,包括我的孩子。”

这种感觉最直观的感受是害怕。似玉说,她有很强的和人链接的能力,包括和别人家的孩子相处,耐心和愉快都不在话下,但和自己家的孩子就不行。她必须劝说自己尽量拉长和孩子的相处时间,但还是忍不住会跑掉。后来她发现这种不稳定模式有个坏处,就是孩子反而很难建立预期。于是她就学会了“远观”,还把自己这种心理状态和孩子们探讨过:作为一个妈妈,我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总的来说,似玉这个妈妈,除了生活照顾其他方面据说还是靠得住的。她的孩子比较介意的是她极少开家长会,除了期末和开学,其他家长会都不出现。因为似玉受不了长达三个小时的车轱辘话,她觉得毫无意义。不过好在生活照顾这件事丈夫可以补全不少工作。还有一件事似玉是没问题的,就是全家一起吃饭。她最享受的就是和孩子们一起吃饭。除此之外似乎就不行了。

似玉这种对深层关系的恐惧,是以一种奇怪的契机被突破的:她看到了身边和她生存状态很不一样的女性。“就是打扮光鲜、化妆精致的人开始出现在我身边了。以前可能也有,但我没注意。我一直对这些不是很在意你知道吗?反正靠脸吃不了饭,这些又麻烦,我给谁看?”

似玉有个观察,她身边出现的这些精致女性,人格独立的不多。“想取悦他人,并不一定是男人。”那时候似玉加入了不少女性团体,比如以舞蹈为载体的,主力参与者都在四五十岁左右,经济基础非常好,平时就“穿得仙仙的”。大家的状态都是不同程度的迷惘,“都没过好你知道吗?”似玉说。不知道她说这个的时候是不是感受到了某种共同体。

似玉继续说,生活上的僵硬会反映在肢体上,不敢说话,衣着有很多颜色禁忌。跳舞会让她们发现一部分自己的肢体感觉,让自己变得柔软。“之前都是用脑子、用理性去生活的,觉得自己需要什么就去实现什么,以为这是正确的事情;现在就是要靠感受,跟自己有一个连接。”

这个说法很多接力访问者都提起过,大抵都是“身心灵”的范畴:与自己对话,倾听自己最真实的声音和感受,尊重自己的直觉,而不是根据社会规则去驯化它。似玉也有类似的过程。她发现做事的动力得来自爱,而不是恐惧,如果是后者,就会觉得很苦,很不快乐。

感受到这些会让似玉更敢于放手去做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事情。 2020 年的时候,她发起了一个教育项目,核心是帮助孩子提高注意力。这来自于她多年从事心理咨询的观察。孩子对学习或者类似的东西缺乏专注力,家长为之苦恼,来寻求对策。似玉觉得,厌学也好,注意力缺失也好,都只是结果,背后的原因其实是多种多样的。

这个教育项目要求参与者有很长的参与时间,从孩子的角度,就是每周有一次机会稳定地进行某件事,有一个稳定的对象倾听 ta 说话,关注 ta 的情绪,给予认知上的反馈。调整就会逐渐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从 3 分钟都坐不住到可以持续更久去做一件事,从混乱的思维方式到自己可以梳理情绪和思考。似玉为此和团队开发了教材、配套程序和测评系统,这些都来自她自己的投入。

但是似玉遇到了两个阻力。第一是家长往往要求速效,项目持续太久会让他们不耐烦;第二是教育政策管控。后者并不是一个直接作用力。说起来有点荒谬,因为大量补课被禁止,很多孩子的焦虑就被缓解了,由此,孩子注意力缺失的症状以及和家长的冲突随之缓解——虽然依然在积压,但不至于出现爆发点。这两个原因都让似玉的项目失去需求。

2022 年年初,似玉在武汉参加了死亡咖啡馆活动,随机报名参加带领人培训,并在天津做了二十多场死亡咖啡馆活动。之所以投入这个世界,是她希望知道一系列问题的答案:有没有人觉得自己活得特别值得,死亡之前一个人的状态会是什么样子,遗憾都有哪些。了解这些,可以让似玉看到生活价值的方向。

她在正式开始活动之前就发现,很多人都会聊到“下辈子”,其实是一种虚拟语气,就是“如果我……那么我……”这样的假设。当时她还在完成带领人培训作业,采访了身边的朋友。因为了解朋友的实际生活状况,她既而观察到了每个人“被卡在哪里”。绝大多数都是出于某种责任,但同时也是某种认知局限。关于不能做什么事,人最不缺的就是理由。

似玉是不是因此决定抛弃所有可能“压制”自己探索生活的存在,她没有提及。在我们聊天之前,她发来了介绍,很长一段。除了早期两家创业公司和孩子注意力培训项目,她还是大理四家客栈、两个滑翔伞户外运动基地和一个青少年夏令营的创办人,同时活跃在通识哲学和死亡咖啡馆社群。她说所有这些——包括之前的创业以及可能之后会出现的活动、项目——都是生命体验的各种形式。活着的时候想到什么就去做,似玉似乎是想表达这种自由激励下的松弛感觉。

不好说似玉有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不开心的问题,但她至少让自己处于一个当下的状态,至少当年她存下的钱还可以继续支持她的探索。她在大理忙活的时候,两个孩子也来大理玩耍。女儿今年高考结束,她不知道她填了什么志愿。她完全没有参与。


Q:最近做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A:做市场推广。类似地推这样的事情,你要去跟人合作。

Q:你感觉到的大理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听说很多人都把这里作为重新生活的选择。

A:都是疲惫的人,焦虑的人,抑郁的人,各类人群过来游戏和加油的地方。因为基础设施已经到位了。大理跟其他的风景区其实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大理已经被定义成这样:大家来这里躺平。在自然风光里理所当然地躺平,你躺平我也躺平,躺一躺,觉得够了,就走了。

Q:最近想解决什么问题?

A:怎么定位个人情感。我也说不清楚,好像很难去描述。就像我跟我孩子不太能够待在一起,是不是?现在我可能在尝试跟他们待在一起,浸润在关系里边。可能要把理性的东西给去掉,完全去掉不太可能。比如和孩子在一起,你会考虑 ta 长得好不好看,是否比别人优秀,能力是否更强吗?不会。你可能更关注的是跟孩子在一起,氛围、感受好不好,是不是开心。所以我在回到一个感受层面。

Q:想邀请谁来接力?

A:大智。一个很真实的人,开一家店,同时参与救援队。有时候店没开,可能就是参加救援队培训去了。是一个把自己的生存和对社会的关心想得很清楚的人。



欢迎你带着好奇心阅读小鸟文学

小鸟文学是个独立 App,它的表达在不停变化,认识它的人都有不同的机缘。此前你可能会从各种短篇小说、长篇访谈,人类学田野笔记或者和它的前身《好奇心日报》的联系认识到它,如今它还在持续作出调整。不过它的价值观一以贯之:和我们所处的世界保持距离,与此同时又不会袖手旁观。

你可以在这里找到我们:应用商店搜索“小鸟文学”,安卓手机也可以通过官方网站下载 APK 

联系我们:info@aves.art 或新浪微博、豆瓣 @小鸟文学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小鸟文学小鸟文学是个独立 App,它的表达在不停变化,认识它的人都有不同的机缘。此前你可能会从各种短篇小说、长篇访谈,人类学田野笔记或者和它的前身《好奇心日报》的联系认识到它,如今它还在持续作出调整。不过它的价值观一以贯之:和我们所处的世界保持距离,与此同时又不会袖手旁观。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生活这事不可规划,但你的内在需要会牵引它的走向|接力访问089 蔡所

如果不在老家开这个书店,我的生活没法继续|接力访问088 Luly

一个在小区里摆公共借阅书摊的人|接力访问087 廖细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