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頭四追星英倫行 Day 7】Here, There And Everywhere

小白的嬉隱肆
·
·
IPFS
·

【原文記於 2015 / 9 / 1,在路上】

再度告別 Coombe Abbey,我們早早便上路,因為聽說上班時間往倫敦的高速公路一定會塞車。全車大概只有宜平比導遊比較著急,大夥兒都自個兒倒在位子上打盹發呆。反正開車的不是我,下午放風又不特別趕時間,難得人生幾回可以不為塞車操煩,索性就當個馬鈴薯坐看英國鄉野風景。想想我這輩子大概也看不了幾回,趁機能多捕捉點回憶也不錯。

路上老師跟我們說,昨天有跟這些日子一直幫我們拉車的司機 Andy 聊了一下,他覺得我們這團人都很友善,上車 hello 下車 goodbye,還會邀他一起用餐喝酒聊天打屁,他也請我們去位在巨石陣(Stonehenge)附近的老家找他。他說之前有數次機會服務強國人的團,他們幾乎都把他當空氣,好像一個專門開車的機器人。所以我們這團應該幫台灣人掙了一點點顏面回來,這真的要謝謝宜平和老師,一路上不斷耳提面命叮囑我們要當個有禮貌的觀光客,尤其不要像強國人,國民外交很是重要...

倫敦,歐洲流行音樂首都、搖滾樂帝王仙聖的奧林帕斯山,就這麼徐徐開展在我們眼前。時值中午,當然是先去酒店卸裝備。我們下榻的 Royal Hotel Garden 酒店位在肯辛頓(Kensington),據信應是這趟旅程中的最高檔。雖然 Coventry 的那間 Coombe Abbey Hotel 非常特別,但畢竟千年古堡改建,舒適程度當然不及這間現代化的高級酒店。不過入住辦理時間未到,因此大夥兒便讓酒店寄著行李,出門尋樂子也。

大多數人都是第一次來英國 / 倫敦,所以老師指點了一下地鐵搭乘方式,反正去買張 Oyster 卡最簡便,儲值一點錢就能自在搖擺倫敦,很像台北悠遊卡。在飛往英國的空中我有稍微研究一下倫敦景點,而坐我旁邊、後來也是我室友的 Roger 則介紹說「坎登鎮」(Camden Town)還蠻適合搖滾樂迷去的,所以當下就把今天的首要目標設定在那邊。不過因為昨天晚餐時有聽 Queen 的鐵粉 Rosa 小姐講說她要去展開自己的進香團番外篇 - 走訪 Queen 相關的倫敦市區景點,所以我也想說如果從坎登鎮回來後還有時間,就也去朝聖一下,於是便跟她要了距離較近的幾處位置。就這樣,沒有事前特別規劃過的一個下午,我帶著地鐵的路線圖,和也想去坎登鎮的君蒲一塊兒出發了。

地鐵的確比想像中簡單,反正 Oyster 卡是進出站都刷,機器會自行計算餘額,所以只要不搭錯方向下錯站便可無事。到 Camden 路上只需轉乘一次,總共也才十來站左右,四十分鐘便可抵達。一出車站隧道,往市集方向走,很快便見到人潮和千奇百怪的招牌,顯然大街到了。放眼望去是一片熱鬧,果真如書上所說,這是屬於年輕人的淘寶聖地,尤其是酷愛搖滾樂的人,一定會在這裡逛到手軟腳酸。我們放過了 Inverness 街頭市集,因為怕時間來不及進去逛,所以繼續往前走,打算先到水門市集吃午餐。

看著整條馬路兩側全都是爭奇鬥豔的特色店家,我們大方拿起相機對著店鋪和招牌猛照。有一間外牆上懸掛著宛如被釘在十架上的黑暗天使造型女神,底下盤據了好幾隻闇黑惡魔,十足派頭!此店名喚 "Dark Angel",果然貼切。這讓我想到同樣叫這名稱的那支洛城粗鞭老團,應該好好考慮來此拍攝他們的唱片封面~

然後我們到了 Camden Lock,也就是水門碼頭。碼頭邊有個市集,從大路轉下樓梯便可見到,很難錯過,因為人山人海。市集主體是外圍看似頗有歷史痕跡的老建築,聽說這裡原為十八世紀的碼頭和倉庫,來往商辦買賣皆聚集於此水道中樞。目前規劃為小吃美食專區,但其實就像個迷你萬國街頭小吃博覽會,每個攤位都是一個國家小吃,全球五大洲都有,不怕你選不到想吃的,只怕你沒那個胃!話是這樣講沒錯,但繞了一圈後心裡還是沒個底,只記得哥倫比亞攤的妹子挺宜人(喂),所以就跑回去跟她買了份燒雞肉餐包。這餐可謂泰國加西班牙之東西合璧,要價 6.5 英鎊,不過對於一路幾乎都吞嚼蠟般的英式食物、又餓了大半天的我而言,這包可比珍饈、天上來的!君蒲則買了也很強大的波蘭水餃,我們兩個便就著攤前稀哩呼嚕吃將起來。

邊吃邊瞧,這水門市集位在攝政運河畔,你可以搭船遊河,應著岸邊垂柳和滿佈浮萍而顯得綠草如茵的河面欣賞兩岸風光,但更好的體驗方式是從水門一路步行逛向大街旁其他市集,保證不會讓你空手而回。譬如我們站在這小吃博覽會市集中央吃東西,旁邊便是一家名叫黑鷗(Black Gull)的小書店,總感覺裡面臥虎藏龍,一旦進去大概一時也難全身而退。想想碼頭、市集、小吃、書店,全攪和在一起,這是一個多麼奇妙的場所!

Camden 碼頭市集
很熱鬧的萬國街頭小吃市集
攝政運河上的游船
我的午餐來自美麗的哥倫比亞小姐
燒雞肉餐包

市集還有二樓,多為餐廳和咖啡店,卻有一間「坎登吉他」樂器行。樂器行的窗戶上貼著披頭四、Jimi Hendrix 和 Jimmy Page,這根本就是海妖賽倫在誘喚我們嘛!它店面雖小、樂器也不多,但卻有不少搖滾樂相關的附屬商品,譬如樂團匹克和 T-shirt 等等,這就比台灣樂器行有趣多了。我們還看到一把尺寸很迷你的旅行吉他,外觀跟烏克麗麗差不多,君蒲手癢便把玩起來,其實跟音樂人逛樂器行是很有意思的。像這樣精美小巧的樂器行,出落在這人聲鼎沸的市集一隅,讓人毫不懷疑音樂與生活的關聯性了。

我們出了坎登吉他,隔壁便是數間鐵海報和家飾擺設店鋪,四周也都是各式古玩、手藝、潮服、古著和創意商品小鋪,甚至還有幾個黑膠專攤。有間鋪子販賣用原版黑膠和 CD 唱片做成的時鐘,既特殊又漂亮,那個 Queen 波希米亞狂想曲單曲藍色黑膠的款,真是看得我流口水!我想說先去逛其他攤位然後再回來買,沒想到後來就再沒回來過,越想越殘念!人啊遇到喜歡的東西真的不要太優柔寡斷...

一路上看到幾間裝潢造型特異誇張的酒吧和夜店,不吸睛都難。然後我們到了馬廄市集,路邊滿滿盡是紀念品和服飾店,有一間賣女裝的叫做 "Metal Militia",這不是 Metallica 的歌名嗎?重金屬跟女洋裝有什麼關係... 然而馬廄市集的周邊巷弄間多的是這類名稱怪誕卻充滿創意的小鋪子,聽說連鎖品牌被禁止在此設店,所以完全是獨立小店匯集的區域。一條有著網狀屋頂的小巷子裡,充滿著琳琅滿目的黑膠店、T-shirt 和手作店,還有此行我見到最大間的鐵海報店,心中頓生逛不完的念頭!光此店我就可以待上好幾小時啊!這馬廄市集店鋪屬性的多樣性,實在大勝台灣夜市的單調取向,說穿了就是攤位雖多卻唯小吃、流行服飾、玩具三者而已再無其他。若朝這新奇又好玩的巷弄深處繼續走下去,還會有什麼?

會出現「馬隧道市場」。此區位在室內,從前真的就是火車公司的馬廄及獸醫院聚集處,現在則以復古飾品和異國、民俗風的服飾和古著手工藝店鋪為主。我甚至看到一個專賣上世紀初字畫、樂譜和書冊的小攤位,真不知這些雜七雜八的古物是真是假,有價無價。還有間專賣手作皮革和鐵鎖的 iPhone、iPad 保護套,價錢並不便宜,卻是相當罕見而特別。我買了幾塊鐵海報,刷卡機因為在室內收不到訊號,老闆帶我出去門口刷,我就也順便趁此離開馬廄市集,不然再逛下去,晚點肯定沒戲。書上說這坎登鎮總共有六個市集,真要全部攻略,就算你有雙鐵打的腿和鐵腿心理準備,也無法把玩時間於算計中。人要有自知之明,所以我們轉向,朝東往位在 Camden Garden 附近的 Amy Winehouse 舊居尋去。

Metal Militia 跟洋裝有啥關係?
超大間的鐵海報店!
市集怎能沒有唱片行!
馬隧道市場

才穿過大馬路,就看到對面又一間「坎登吉他」。這間面積大得多,估計應為總店,水門市集二樓那間,可能是他們設在該地的分店。這裡樂器就相當多,還有不少音箱和稀奇樂器。我們又看到一個怪貨,叫做「斑鳩吉他」,就是有著斑鳩琴圓圓造型的正常尺寸吉他,看起來屬於半空心琴家族。我們玩了一下,沒逗留太久,雖然君蒲也對此玩意兒愛不釋手。然後我們經過一排色彩鮮豔的房屋,踩著石板路,漸漸走近了坎登中心區域。

斑鳩吉他

宜平之前有跟我說坎登鎮因為年輕人多,來往人群複雜,所以治安並不很好,尤其避免晚上去。此時將近五點,我們已經可以感覺到街上有點兒撲朔迷離的氣氛了。黑人、中東人變多,街景也較為老舊,所以我們加快腳步,來到了 Prowse Place。Amy Winehouse 生前曾住在此街 25 號,常流連於附近酒吧。因為她當時行止怪異,所以很多八卦記者和樂迷天到晚流連在這裡想看她好戲,她為此甚至請了私人保鑣。我站在如今人煙稀少的此處,看著她那大門緊閉而不知有無人住的故居,難免心生感歎:她搬來坎登,雖然頗符合她性情,但卻漸漸引她墜向深淵。是天忌英才,還是英才本當還才於天?

Amy Winehouse 故居

匆匆離開坎登鎮之後,我們回到酒店 check in,此時團友應該都還在外面享受放風的自由。於是我們稍事休息才又出門,因為在坎登鎮走了一下午實在有點搖搖欲墜,需要補血。窩了一下後看看時間還早,便依照 Rosa 指示去尋訪 Queen。沿著肯辛頓花園和海德公園向東走,在著名的皇家亞伯特廳前稍事停留。我印象中這間演奏廳和搖滾樂的相關事蹟,最有名者大概就是 1966 年 Bob Dylan 將電吉他注入了民謠中而招致觀眾噓他「猶大」的那場演唱會吧。即使後來證明那場演唱會不是發生在這裡,而是在曼徹斯特,此段靴腿卻早以訛傳訛地替皇家亞伯特廳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以至於後來在 1998 年正式發行的該場演唱會唱片,標題便特別取為「就是那場皇家亞伯特廳演唱會」。這個名場地今天應該有表演,但我們總算逮到了機會鑽進去,名義是「小解」... 圓滿啊我!

然後我們來到了不遠處的帝國大學(Imperial College),聽 Rosa 說這是 Brian May 的母校,1970 年 7 月 18 日,Queen 的處女秀也是在此;現在則為該校的一個夜總會,目前暫停營業。雖然遺憾,但更消沈的是我們兩個肚子都餓了,於是只得回頭並尋思晚餐解決之道。中午剛到肯辛頓時,我查到路上會經過一間叫做 "Sticky Fingers" 的餐廳,老闆就是 The Rolling Stones 的創團貝斯手 Bill Wyman。我那時就暗想今晚晚餐有沒有可能就來這裡吃,而現在一時也沒啥主意,所以我想說那就去 Sticky Fingers 吧,只不過要走點路。君蒲立馬應好,有此配合度極高的團友真是幸運。

Royal Albert Hall 皇家亞伯特廳
Brian May 的母校 - 帝國大學

Sticky Fingers 其實有點像 Hard Rock,典型以漢堡為主食的美式食物。口味也差不多就是那樣,價錢稍貴,不過我又不是來吃性價比的。店內牆上一堆這位滾石大明星的照片和畫像,櫥窗裡也掛了好幾把琴,貝斯與吉他都有,想必都隨 Bill Wyman 征戰過。餐廳大門的門把是劈成兩半的吉他琴身,旁邊還架了台復古造型的重機。整體氣氛絕對搖滾,店員扮相亦很有型。但重點來了!身為一個老搖滾樂迷,見到 "Sticky Fingers" 豈還有猶豫之想?這張滾石 1971 年的超級經典大作,其中的〈Brown Sugar〉和〈Wild Horses〉 都是殿堂級的神曲,〈Dead Flowers〉也曾因為 Guns 'n' Roses 翻唱而為新一代的年輕人所熟知。我最喜歡的歌曲則是〈Sister Morphine〉,因為這首歌是關於 Mick Jagger 當時女友 Marianne Faithfull 的荒誕生活錄,我個人認為她是所有六零年代女神中最正的一個。《Sticky Fingers》的唱片封面也很經典,一個著牛仔褲的男性胯下特寫黑白鏡頭,而且那拉鍊是真的可以拉下來,這封面的設計人便是鼎鼎大名的紐約普普藝術大師 Andy Warhol。一堆故事講起來大概這篇文章也寫不完了,所以我就直接招啦,我就是因為太喜歡這張唱片,才決意要跑來這間餐廳。雖然沒有見到 Bill Wyman 本人(是在期待什麼啦),但能在此吃上一頓,足以令我心滿意足渾身暢快。哎哎,這正是搖滾樂迷無可救藥的重度偶像崇拜症發病症狀。

Sticky Fingers
Bill Wyman 用過的琴
好酷的門把

這是一個到處都是搖滾樂的一天,整天就像是劉姥姥進大觀園,東跑西跑看這看那,癮過足了病發完了總算可以安心回酒店休息去也。但萬萬沒想到才剛回去,就又接到另一項大驚喜:Rosa 不愧為 Queen 應援團的鐵粉團長,她竟然早就預購了一箱 Queen 啤酒送來酒店,而且要分送給大家!除了啤酒外,她還為自己買了一隻 "Killer Queen" 伏特加和一瓶 "Millionaire Waltz" Malbec 紅酒!這完全是一種「天貨」的概念,這計畫執行得實在是太強大了!不敢造次請 Rosa 開那兩瓶天貨給我們嚐嚐,Queen 啤酒就已經正中我下懷。非常非常感謝 Rosa 美意,藉由這隻爽度極高的啤酒,加上回酒店路上的買的幾瓶 Fuller's London Pride,今晚應該很好睡。明天即將正式展開披頭四進香團 Part II:"London Calling"!

Queen 啤酒
"Killer Queen" 伏特加(左)、"Millionaire Waltz" Malbec 紅酒(右)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小白的嬉隱肆一直是這樣我的血脈裡沒有正經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死頭養成記

二十年前後精彩又難忘的棒球十月

Phil Lesh,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