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Parabuceo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從《在水一方》到《春箋》: 看《詩經》對於現代中國風音樂的影響

Parabuceo
·
·
現代流行歌曲從高雅文學《詩經》等優秀古典作品中充分汲取精華,將二者渾然融合,賦予流行歌曲以詩意美、含蓄美、辭藻美、意境美、高尚美、健康美等品質,以雅遏俗,這無疑是有效提升流行歌曲審美品位的可行措施之一。——徐中原

當我第一次入坑古風圈並且聽到《春箋》時便覺得其意境之深邃優美,旋律令人回味無窮,想必其歌詞絕非等閒之人所創,畢竟當年推薦我聽這類歌曲的女生亦曾言古風圈之歌手、作詞人及作曲者皆卓爾於常人也。

墨華鎏歌古風音樂創作社團是臺灣近年以來小有名氣的古風原創團隊


很多與我同年代的人大概在沒有接觸《詩經》之前就曾接觸過同樣融入了《詩經》章句的中國風歌曲《在水一方》吧,其間的意蘊唯美,亦令人浮想聯翩,其影響之深遠甚至於到中國詩詞大會” 時,還有選手在默寫詩句時將“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誤寫為“所謂佳人,在水一方”。 這首歌曲大概是開創了將《詩經》與中國的現代音樂相結合的先例吧。

當然,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古風”從屬於但不等同於“中國風”,二者的先後出現其實反映了一種由歌詞的擬古到歌曲文化意境整體的昇華[注釋 1]。所以,可以認為《在水一方》是在西式流行音樂中加入足夠的中國文化的意境和情景而創作出來的作品;而今諸君所聽到的HITA的《采薇》和《蚍蜉渡海》收錄的《春箋》等歌曲之旋律則完全脫離了西式流行音樂,呈現出完全“臨古人風姿”的樣式。

其實,不管是中國風音樂還是古風音樂,那些能將《詩經》的文字融進其中的詞作者,一般也較為精通《詩經》,且具有一定的古典文學功底和語言駕馭能力吧。

《重回漢唐》的演唱者孙異也是重回漢唐古装店的取缔yi


《在水一方》早在1975年即已隨著同名電影的上映而風靡華語世界,其引領的中國風歌曲的熱潮亦延續至今,而古風音樂之出現不會晚於2005年。在其間三十年的空白期,隨著經濟的騰飛,社會經歷了風氣的浮躁,部分網路愛情歌曲的低俗化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注釋 2]。而另一方面,年青一代對現實生活的失望以及國人對傳統文化的重拾等則與這種功利化形成了一種矛盾,他們對於理想社會的追求而不及的惆悵與苦悶或許就像《蒹葭》中作者對於美好事物的求而不可及的感受一樣吧。而古風音樂及「漢服復興運動」所崇尚的傳統審美,可以認為是年青一代對當今浮躁的社會風氣的對抗和對古典文化的熱愛、理想世界的追求的一種表現吧。

《在水一方》無疑對於後來的歌曲的影響是極大的,比如另一首歌曲《重回漢唐》,雖然只有兩句完全是《詩經》的原文,但是其通過內化和改造其意蘊,體現了作者對於傳統文化的發揚的強烈社會責任感,該歌曲之標題以及其詞句“著我漢家衣裳,興我禮儀之邦”也成為了「漢服復興運動」的宣傳語,而重回漢唐也因此為人熟知,在中國大陸成為了漢服的代名詞。

一般來說,一些流行歌曲格調低下,還可能會給人千篇一律的感覺,使人產生審美疲勞,被歌者和聽眾所厭倦。而流行歌曲吸收《詩經》入歌,實現了古典美和時尚美的完美對接,起到了陌生化的翻新出奇的藝術效果,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銀臨は、中国ばかりでなく、ベトナムでも大人気を獲得した古風音楽の歌手の一人である


而《春箋》也不是盲目地照搬《詩經》的章句的作品,其中引用《詩經》六篇的章句,是以《詩經》中的戀情詩為靈感進行創作的。某高中教員亦曾直言在國語教學之後,宜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流行音樂,將《氓》等詩歌的詩句帶入改唱。這不失為一個利於傳播“中華文明之美”的好策。《春箋》的詞作者戴菁先生應該也是從這樣的嘗試中開始寫出古風歌曲的歌詞的吧。近些年,隨著國學的大眾化和漢服社團的增加,一些草根的古風愛好者也開始嘗試創作自己的古風音樂作品並將其投稿至5sing等音樂創作網站。不可否認他們之中絕大部分人對於這種二次元文化的喜愛和傳承的熱情是十分的,但如果只是一味地翻唱他人之作品,或是直接使用古典詩詞的原句未必是長久之計,他們在追求音樂水準的精湛的同時,亦應該更多地研讀先賢之無形文化財,為章句之流傳添磚加瓦吧。

近來亦發現,中國大陸近年新出道之古風歌手多為女生,在為這些年輕人傳承中華文化的毅力決心感到欣慰的同時,亦希望瞭解為什麼鮮有新出道的古風男歌手,特別是00後,一種說法稱與男生的性格有很大關系的,“男生一般沒有女生細膩,優雅細膩的古風歌不是他們的菜,有節奏火熱的流行歌他們才會為之鍾愛。”但從長遠的來說,對於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不應該因性別而異,至少從“鮮少有00後的古風男歌手出道”以及墨村等古風音樂原創團隊的新作品數量的不足可以看出在中國大陸的年輕人特別是男生間,古風音樂的影響力十分有限,而墨村等社對於這種旨在傳播傳統文化精粹的新文化的普及工作有所欠缺,而墨村等社的新聲代本來是“旨在培育更多有意投身古風音樂創作的年輕人,並透過實踐灌輸他們對團隊創作思想的意念”而成立的。

當然,一些男生也不應該盲目從眾而以為古風音樂“晦澀難懂,全都是一些與現實生活脫鉤的詩詞濫調”。他們也應該靜下心來閱讀古典文學作品而不是沉迷於網路遊戲和抖音、快手的速食文化。退一百步而言,即使對於古風音樂或漢服不感興趣,也應該捨棄深重的戾氣,從心底裏接受如《詩經》一様的那些無形的、潛移默化的精髓,將中華文化傳承下去,以造福子孫後代吧。

[注釋 1]:有爭議,關於這個爭議的解釋,可以參考墨明棋妙的紀事“環球時報《古風興起》報導墨村引領古風音樂文化”

[注釋 2]:可以参考徐中原的《現代流行歌曲對《詩經》的接受》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