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城堡】Immortal Beloved 不朽摯愛

今年是貝多芬250歲誕辰紀念,喜歡貝多芬的愛樂者,即使在疫情肆虐下,也找出各種各樣的方式慶祝。但最近一份疑似中國音樂學院指揮系教授的通信紀錄顯示,中共把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的 第九號交響樂曲《合唱》(Symphony No. 9 in D minor, Op. 125)中的第四樂章《歡樂頌》(Ode to Joy ) 定義為「宗教音樂」,從教材中刪除。、
如果此事是真,全世界的古典樂愛好者大概會群情大嘩。要知道《歡樂頌》不但在樂壇中有其特殊地位,它還是歐洲聯盟的盟歌、歐洲委員會會歌,說它是「歐洲之歌」絕對沒有過譽。
我相信將《歡樂頌》從教材中刪除或是禁止教授的決策者,應該是揣摩上意過了頭,加上對古典樂一無所知或一知半解。我實在無法相信決策者會存心挑釁,不惜與愛樂者為敵。
如果把《歡樂頌》定義為「宗教音樂」, 那巴哈和韓德爾的音樂怎麼辦?巴哈的《聖母讚主曲》(Magnificat) 和韓德爾的《彌賽亞》(Messiah) ,古典樂中的古典,是不是全部也要禁掉?
音樂洗滌淨化身心;《歡樂頌》在1994年發行,以貝多芬戀愛故事為題的電影,Immortal Beloved,更是貝多芬的弟媳喬安娜,化怨為和的關鍵。喬安娜說讓她心平氣和不再和貝多芬計較奪子之恨的原因,就是因為貝多芬寫出《歡樂頌》這首曲子。
貝多芬雖然一輩子沒有結婚,熱情洋溢的他,卻和數位女性情愫糾葛。這是他寫給他的永恆摯愛信中的一段:
My thoughts turn to you, my immortal beloved, some of them happy, some sad, waiting to see whether fate would hear us. I can live only completely with you, or not at all. Yes, it must be.
我永恆的摯愛,我想著你,時悲時哀,等待命運傾聽垂憐。我只能和你長相廝守,或是終生不見。是的,必須如此。
不能廝守就永遠不見,從信中看來,在愛情上,貝多芬也是個脾氣暴烈,只講零合的恐怖情人。但是,誰在愛情中不是將情緒感受放大到嚇人呢?
《不朽摯愛》電影感動了很多人,但是摯愛是喬安娜的推論並不被歷史學家接受,認為電影選了最狗血的家庭倫理劇窠臼,相愛相殺。有別於好萊塢天馬行空的劇本,學者根據考證也提出自己的看法。某位認為Josephine Brunsvik 才是貝多芬永恆摯愛的教授甚至想挖出屍骨比對DNA來支持他的推論。
Josephine Brunsvik 會是貝多芬的不朽摯愛嗎?
在《不朽摯愛》中驚鴻一瞥的約瑟芬,在BBC的另一部影片卻是主角,以貝多芬第三號交響曲《英雄》為背景,感情只在各個角色眼神接觸和非常含蓄的肢體語言中流轉發展。影片的情節非常簡單,在姐姐的督促支持下,約瑟芬直接拒絕了貝多芬的追求:
Can music exist independently of politics aires?
(Your music is) so laud, so war like; the transition is so abrupt. It speaks to me of turbulence, and I want peace desperately, I want peace. I admire it, I'm devoted to it, but it frightens me, to be honest. .....Passion can be a frightening thing,
音樂真的能獨立於政治之外存在嗎?
(你的音樂)殺伐之氣太重,起承轉合突兀。它訴說混亂動盪,而我極度渴望平靜。我欣賞崇拜(你的音樂),願意為之奉獻,但是它嚇壞我了,坦白說......熱情令人恐懼。
社會地位的差距和經濟條件的考量,帶著四個孩子的寡婦約瑟芬,再欣賞貝多芬的音樂,也無法選擇和他共結連理。從她的回答也可以想像愛情於她,比不上安穩的生活重要。而貝多芬聽到她對他唯一自豪的音樂感到恐懼,大概一腔情意也要打個折扣吧?
貝多芬一輩子的不朽摯愛,恐怕還是音樂吧?
這些女人,只是他豐沛熱情的寄居體或不同時期的感情投射對象。
寫給永恆摯愛的信之所以沒有寄出,是因為根本沒有這個女人。
一輩子主宰他身心靈和熱情的,只有音樂這位女神而已。她才是最暴烈要求最多的情人,要求天才全心奉獻,將每一滴才華壓榨出來,譜出豐富動人的樂曲,至死方休。
Must it be?
It must be.
必須如此嗎?
非如此不可。
貝多芬的永恆摯愛,是音樂。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