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書|五月十二日:穿越時間的情書
我發覺我不太會寫「書後感」,回顧七日書滿週年的此刻,唯獨第一次七日書活動我曾寫過,稍早我甚至跑回去翻了一下,好好地閱讀完畢後,感覺那篇文章就如同「大戰後終於可以休息一下」的內容,也充滿疲倦感,彷彿經歷一場史詩級的長征,而後終於可以卸甲歸田的感想,很艱辛,也很痛苦。
在這一年間,經過我不甚詳細的回憶後,我應該「只有」錯過三次七日書,其餘的每一次都是七天寫好寫滿,看似每次都有完美結束,但其實過程大多艱辛,我得跟自己的惰性拉扯,最終在七天之間拼盡全力「爬」向第七日的終點,稍微誇張點的說:「每月的這七天都比神創造宇宙還要辛苦。」。
嗯⋯⋯真的是誇張了點。

我想說的是,其實每一次撰寫七日書時,我都沒有準時「每天寫」,我總在第一天完成後開始被其他事情困住,雙手彷彿被漁網捆住,像隻在沙灘上掙扎求生的熱帶魚,擁有七彩斑斕的顏色卻動彈不得。
但這次卻不是如此,在撰寫書後感的此刻是五月七日,也就是第三篇發表後。今早我將文字貼上matters網站後,花了些時間閱讀其他市民的文章,花了點時間回應(也花了點時間閒扯淡),午餐前我終於把自己推向桌前,然後意料之外地投入,在二十分鐘內就完成了第七天的寫作,我⋯⋯完工了?就⋯⋯這麼簡單?順到不可思議,然後根據我第一個月分享書後感的慣例,這次的七日書我一共寫了8506字,稍微少了些,但每一篇都是我按下計時器後,超級投入地拼命(胡亂)寫一通完成的,完全符合自由書寫的定義,順著大腦冒出的字句完成文章。
這一次,實在有夠順利。
也許是兩個月間的休息,讓我心態上有了轉變,我放下那些隱隱在心頭的準則,用「寫作復健」的心情開始七日書寫作,讓我又重新在本月的七個不同卻又深刻的主題中隨性探索,過程中完全不管「好不好」,只求「寫出來即可」。而最有趣的是,好幾個主題即便與「寫作」無關,卻讓我的雙手不論繞去何處都回到寫作這一環來。
其中,尤以「關於想像」第七日的文字最讓我驚訝,我甚至都不知道最後我會覺得:「展開無限的想像力,在平行宇宙的自己最終還是會選擇正在『寫作』這個『我』。」,寫作最能夠體現我的慾望,不論是殘暴的、慈悲的、懸壺濟世的,不論哪一種「我」,還是寫作的驚險與挑戰最讓我無法自拔,每一次下筆、每一次把雙手擺上鍵盤,並透過大腦另一端的話語說話時,我總無法預料結果,每一次的聲音都不同,像是接近癲狂卻具有獨特的神聖性,他與我,我倆之間最終在文字間找到彼此,於是我們一起說出了某個故事、某段療癒自身的話語,又或是完全沒有意義的共鳴囈語。

此刻,我突然想起某次與@映昕 對話時,他問我的問題:「所以,你會把寫作做為一種『認識世界』的方法嗎?」,我卻發現自己跳出了他的問題,回道:「我不會特別說寫作是一種認識世界的方式,但我真的很喜歡文字的特性,那是種超越時間與空間的媒介,好比當我閱讀一段文字,這段文字並不是我與他『此刻』的交集,而是穿越到過去的,由過去飛躍至今,傳遞給我的訊息,我覺得這樣的交流方式非常浪漫,這就是我對寫作,對文字書寫的看法」。
此刻我依舊無法問自己是否透過文字認識世界,但可以確定的是,我透過文字認識「自己」。有太多的思緒在生活中湧動,在洗碗時浮現、在躺在枕頭上時浮現、在夢中浮現、在看短影音時浮現,但這些時刻出現的訊息卻都雜亂無章,像是電台總是對不準頻道數字一樣,當訊息拋過來時卻夾帶著雜訊,我難以閱讀、難以辨識,甚至不知其中的意識是否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但寫作這個過程就像是一面篩網,幫助我與內在合一,於是混濁的池水便在篩網滑過時變得澄澈透明,「我」也因此得以在漣漪下現身,那個絕對真實的我。
所以,這次的七日書有更讓我認識自己嗎?我想答案是肯定的,我再度肯定自己會不斷地寫,即使我遠離書桌、遠離寫作、遠離一切而自我放逐,我知道某天當我又有機會打開文字寶盒,我將回歸,我將永遠拋棄不了這個寫作者的身份,因為不論我在超市中、街道邊、書局裡、流理台旁、洗碗機邊,還是任何地方,我都不會忘記——我會寫作。因為我擁有寫作者的雙眼,得以用這樣獨特的眼光生活,帶我看見真實的自己,穿越所有限制,讓文字透過時間傳遞到另一個未來的他者身旁,形塑另一個真實。
這就是我所認為的,名為寫作的力量,而我對此毫無懷疑。
雖然在可見的未來,我依舊會在低落時感到窘迫,在困頓時感到迷惘,但我知道文字會帶領我走向遠方,雖然⋯⋯我大多時候都會信仰動搖,但此刻我絕無懷疑,我會繼續地寫,繼續地用文字照見自身靈魂的深處,探問真實的答案。

所以,雖然寫作總是辛苦,七天的「萬里長征」大概也不總會諸事順利,但此刻就讓我慶賀這七篇文章連續書寫下來的努力吧!希望未來的我得以看見此刻以文字傳遞給自己的情書,用文字穿越時間,回想起此刻心底滿滿的感激,感激自己擁有寫作者的身份,得以再度從疲累中起身,不斷地寫下自己的故事。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