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膠的自省:NFT 書難以理解,是因為沒能打破「魚蛋論」定律

ckxpress
·
·
IPFS
·
諷刺得很,最能簡單直接讓所有人理解買 NFT 書得到甚麼,不是提供更多的功能,更好的服務,而是從其他人手中取走兩粒魚蛋,不,收走書的文本。

跟作家朋友 Alice 電郵拜年,雙方道賀也閒聊,自然地聊到 NFT 書。Alice 說「弱弱一問,咁買 NFT 書得到嘅係咪即係個唔同款嘅封面……」

這句話非同小可。首先,「弱弱一問」等同此地無銀,當一個問題真的很弱,提問者才不會加上這個前言。

👉 收藏本文 Writing NFT 👈

其次,Alice 是個很懂區塊鏈的作家,有購買我的 NFT 書,我倆多次深入聊到密碼貨幣、NFT 等概念。如果連 Alice 也有類似的疑問,顯然我不能期望其他人能深刻明白。

最後,這大概是我的過敏症,我好怕省略號……尤其害怕工作上遇到每句話都以省略號作結的對手,總在想對方省略掉的是甚麼,拜託,我需要掌握全部訊息,你為甚麼就不說清楚呢。還是說「認真我便輸了」,只是大家對中文文法的理解不同,對方認為省略號只不過是四分休止符的意思?Alice 是舉足輕重的作家,用上省略號,我只能理解為代表「你含混不清的地方還多著呢」。

Alice 的一句話,讓我斷定自己還沒有把 NFT 書的概念說得足夠清楚,因此在我以為話題暫告一段落之後,又有了這篇文章。

魚蛋論:不要你多給我兩粒,而要你取走他兩粒

雖然是是非題,但只回應是或不是,顯然不夠全面。問題的弦外之音,是「我買了 NFT 到底得到甚麼」。這是非常合理的問題,既然是買賣,即交易,付出了金錢當然會期望得到些甚麼。

有些人會乾脆把買 NFT 書或者訂閱週報之類理解為捐款,既然付出不望回報,「得到甚麼」這個問題就不存在。我不主張這樣理解,但不會說這個理解錯,反正,捐款與買賣之間本來就沒有一條絕對的界線。比如說參與眾籌開發智能咖啡機,即使不會因此獲得咖啡機,也可以理解為「購買」一份希冀,一個存在智能咖啡機的平行世界。至於被騙,那是後話。

讓我們嘗試比較其他書的型態,推敲為甚麼不理解得到甚麼的情況,只出現在 NFT 書。

買紙本書之所以容易理解,是因為跟買米買菜買車買樓一樣,消費者清楚知道,付出多少,可得多少,而且握到、看到甚至嗅到。買紙本書得紙本書。

現在很難想像了,買傳統電子書也曾經是件難以理解的事,至少曾經難以接受。但到了今天,就算還沒接受的人都應該能理解,買傳統電子書就能透過電腦、平板或者硬體閱讀器等下載文本,得到的是「閱讀的權利」。

至於 NFT 書,因為我使用上「版權所有,翻印不究」的新形式,讀者買的除了是「閱讀的權利」,更是「正版的憑證」,而視覺上,這個憑證是個獨一無二的封面和作者簽名。購買後收到文本,其實跟傳統電子書一樣而已,卻突然變得難以理解,關鍵在於「翻印不究」,我把文本開放,讓沒有購買的人也能得到。再鑽下去,這是「魚蛋論」的變奏。

大部分香港人都知道,「魚蛋論」由今時今日已經升上神檯的黃子華發明。20 年前的 2003 年,黃子華在 SARS 期間舉行《冇炭用》棟篤笑(脫口笑,talk show),道出魚蛋論。故事是這樣的。話說有人買了一串魚蛋,發現別人的比自己多出兩粒,而這位港人要求的居然不是多要兩粒魚蛋,而是取走別人的兩粒。

為甚麼購買 NFT 書而感覺無所得著是魚蛋論的變奏?因為我們吐糟的並非付了錢而沒得到文本,而是別人也得到文本,而感覺不到自己的得著。諷刺得很,最能簡單直接讓所有人理解買 NFT 書得到甚麼,不是提供更多的功能,更好的服務,而是從其他人手中取走兩粒魚蛋,不,收走書的文本。

這比魚蛋論還荒謬。從別人手上取走兩粒魚蛋,好歹為這世界省下一些食物;但數位內容可以無限複製,把書的文本收到付費牆後,除了產生一批沒法獲得知識的人,世界並未得到任何好處。我常被指非理性,至少在此事上,我沒法苟同。

但這不代表我在指責消費者,認為對的全是我,委過於人。絕對不是。人類理性思考是個美麗的誤會,消費行為以至日常生活中很多決策往往是非理性的,我很喜歡的兩本書《Thinking, Fast and Slow》以及《Predictably Irrational》裡頭有大量這方面的例子。作為產品設計者,如果只懂責難消費者非理性,既沒能力讓消費者理性起來,又不懂得 hack 非理性消費行為,到頭來終究是個失敗的產品設計者。

反省過後,我決定從免費讀者手中取走兩粒魚蛋。一是從書的介紹網頁,拿掉那個大刺刺的「下載翻版」按鍵。二是請求 Liker Land 修改 web3 書架介面,當瀏覽 NFT 書頁面時,只有 NFT 的持有人才能下載書的文本。

為甚麼長年堅持惠普知識的我那麼輕易妥協?因為根本談不上甚麼妥協,書的文本早已訂明「翻印不究」,以 CC-BY 授權,又已經放到 IPFS,並把元資料寫在區塊鏈。有心閱讀的,下載的方法多著。官網沒有下載鏈結固然會帶來不便,但太容易到手,反而令人不懂珍惜,現在稍稍提高門檻,就當成是一種讓讀者證明自己想讀的「proof of work」好了。不然的話就「proof of stake」,付錢購買正版。

其實我自己也說得很清楚,「鼓勵正版,允許翻版,消滅盜版」。翻版只是被「允許」而已,而不是鼓勵,有需求自然有供應,何必自己去翻版,總在做吃力不討好的事,真笨。

這麼簡單的事情,居然得花上十幾年才能想通,枉我還說自己左而不膠。

賦能:無用之用,方為大用

除了從翻版讀者手上取走兩粒魚蛋,正面的做法是多給正版讀者兩粒魚蛋。這種思路,在 NFT 產業稱為「賦能」。

賦能,賦予功能也,empowerment。比如說,師園鹽酥雞 NFT 的持有人終生免費每日喝一杯飲料,就是一種賦能。應用在粉絲經濟,典型的 NFT 賦能是加入偶像俱樂部、參與線下活動,或者優先購買演唱會門票的資格之類。總之,NFT 不是提供使用內容的權限,而是其他專屬特權。

在 NFT 最為新鮮和火爆的 2021 年,坊間有很多關於賦能的討論。有趣的是,NFT 達人普遍並不主張賦能,原因很簡單,用香港話說,賦能唔型。用古語說,無用之用,方為大用。用白話說,賦能讓購買 NFT 變成「功利地」購買功能而非只為支持偶像、欣賞藝術。不夠純粹事小,限制了想像事大,賦能提供了價格掛鉤的對象,讓人聯想到 NFT 的價格等於所有功能的價格總和,反而令 NFT 難以創出天價。

但一個不設賦能的 NFT,卻不代表沒有功能,只是並未煞有介事地提前定義而已。最基本,必然會有的功能,是擁有,即使一般而言那並不意味其他人就不能使用相關內容。

至於更進一步的功能,沒有定義的一種可能結果,就是未來的確甚麼都不會發生,甚至 NFT 的發行方都找不著。當然,產業的常識是,即使有承諾,一樣可能找不著發行方。但另一種情況卻是,雖然並未具體承諾甚麼,但 NFT 的發行方會記著這份支持,找機會在未來回報。

上週我派發紅包給所有買了《所謂「我不投資」,就是 all in 在法定貨幣》NFT 書的讀者,我沒有明言,那其實就是一種事後的賦能。我沒有承諾過甚至沒有事前想到過給 NFT 書的持有者派發紅包,但大家還是買了正版書,對此我心存感激,心想只要有機會有能力,定當回報支持者。而春節是我的首次機會。

NFT 是 karma 的載體,盛著你的支持與善意,透過區塊鏈不可竄改的特性,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我不會廉價地騙你好人一定有好報,善行必然有善報,但至少 NFT 書作為正版的憑證,的而且確幫我把曾經支持我的讀者,銘記於心。i will find you. And i will thank you.

👉 收藏本文 Writing NFT 👈


延伸閱讀


Original link: chungkin Express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ckxpress地球人。人文為體,科技為用。 創業者。LikeCoin、DHK dao 發起人。 創作者。逢週四刊出《區塊鏈社會學》週報,文章全數收錄於 ckxpress.com。 沒有固定手機號碼,但一封電郵就能輕鬆聯繫上—— kin@ckxpress.com。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新書出爐:《每天買一百元比特幣——我的定額定投四年戰績實錄》

像我這樣的一個漂流大叔——漂流教室記趣

2025 年十大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