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競技化-從2023亞運空手道談起

何補齋
·
·
IPFS
·
先說結論,我認為這就是空手道即將「失傳」的警訊。

  2023年杭州亞運,空手道比賽項目,宗主國日本僅在「型」的比賽獲得金牌。至於「對打」項目,日本隊在全部的男女量級,一牌難求。不是一金難求,而是連一面銅牌也要不到。

  先說結論,我認為這就是空手道即將「失傳」的一個警訊。

  在我看來,柔道之外,空手道是「武術運動競技化」之後,保存最好的東亞武術之一。

  韓國的跆拳道不算是什麼傳統武術,他在運動競技化的轉型最成功,但走樣也最為嚴重。為了解決韓國愛國裁判的問題,發展了一系列的電子護具,讓選手的技術全面轉型為「想盡辦法讓護具感應」。兩位選手上場就側身相對,一路跳、一路踢。我只能說,我小時候看的跆拳道比賽才不是長這樣。至於近年來發展的「型」,更像是個舞蹈比賽,離武術就很遠了。

  至於中國力推的「武術」項目,那真的就更抱歉了。若說跆拳道只是「遠離」武打傳統,那麼中國的「武術」則是乾脆「背離」傳統、「違反」武技的基本定理,怎麼錯就怎麼編。其他的項目我沒有太多研究,但就太極拳一門來說,現在的比賽套路或評分標準,除了離譜之外,我想不到更適當的評語。至於南拳一項的套路,如果對照現存的拳譜或老拳師的留存影像來看,那花招之多是一定會打屁股的。

  在這其中,空手道是比較有格調的一項武術化運動,或運動化武術。空手道對打的得分,是由評審來評判給分,不是打到、摸到就有分,而是要看姿勢、力度及規矩是否有所展現。這比較「主觀」沒錯,但比賽既不能打傷人,那麼技術是否到位,是否在對戰中取得優勢,當然要由專家來公正裁判。

  我想,這也是空手道一直沒有進入奧運的原因。標準沒有「量化」,如何讓大家相信比賽公平?

  但依靠規則的公平,是兩面刃。

  只要有規則,那麼頂尖選手的對決,便需要將規則利用到極致,以取得那些微的優勢差距。於是乎,技術不再是為了擊倒對手而存在,而是為了在規則下取分而存在。此時,違反擊倒對手需求,但可以滿足得分需求的打法,就會大行其道。跆拳道比賽在這三十年來的變化,足以作為參考。

  依杭州亞運的結果來看,日本選手在空手道項目的全面潰敗,其實代表著日本空手道界的傳統勢力依然強大,選手們依然遵照空手道道場的傳統規矩在練習。個人覺得就武術傳承來說,這是一件好事。

  但在無法得牌的現實之下,這樣的堅持能夠繼續嗎?如果日本選手也開始全面採用能夠得分獲勝的打法,而無視於空手道作為格鬥技的原理原則,那就代表空手道傳統的失傳,這種失傳常是一種滑坡,一去不回頭。

  且由本屆台灣金牌得主谷筱霜的反應,她在第一輪打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選手時最艱難,明顯感覺裁判不公。這位選手後來晉級銅牌戰,與之對戰而落敗的烏茲別克選手深感委屈,在賽後竟然不肯依空手道的規矩互相敬禮。可見人在的地方就有江湖,人為判定的操作疑慮永遠存在,未來的規則如果更為明確(也就是僵化),也是很有可能的。

  說到底,武術作為一種格鬥技術,在現代社會中已經失去了絕大部分的實用意義。學習之,通常是為了「興趣」。要將之轉型為「運動競技」,必需要推而廣之,擴大市場,吸引消費者,才能維持這門「功夫」從業人員的生計。要成為運動,那就要有運動規則,運動規則回頭來影響傳統,是難以避免的後果。

  這其實是一個近乎無解的習題。唯一的解方,就是本身的基礎夠強大,能夠維持多元發展,在很多參與者從事運動競技的同時,仍然有足夠的人堅持著傳統練習,而能夠互相影響,若然,或有機會不斷修正規則,便之勿偏離武技的傳統。

  日本人堅持傳統的職人個性,及日本空手道界山頭林立的「封建基礎」,讓空手道或有機會朝向前述目標發展。至於其他那些,那就....不說也罷了。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