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遇到衝突時你會突然僵住?解析童年創傷的『凍結反應』5大自救法|心理創傷修復指南

一樹一世界
·
·
IPFS
·
面對突如其來的吼叫或巨響,你是否曾感到無法言語、四肢僵硬?這可能是童年創傷留下的「凍結創傷反應」。本篇文章將揭示其成因、影響,並提供走出陰霾的實用建議,助你重拾內心的平靜與自信。

你是否曾在職場被主管怒吼時全身僵硬?伴侶激烈爭執時突然失語?甚至鄰居吵架的摔門聲就讓你呼吸停滯?

這不是性格懦弱,而是你的身體正在重現「童年凍結創傷反應」—900萬人正在經歷的隱形心理創傷。


什麼是凍結創傷反應?

凍結創傷反應是一種身體與心理在極端壓力下自我保護機制

當人們在童年時期遭受打罵或其他形式的暴力時,他們可能無法立即處理那股強烈的恐懼、疼痛與憤怒

為了減少痛苦,身體便會進入一種「凍結」狀態:腦中雖有反應,卻無法轉化為行動,身體也因此無法自發地做出保護反應。

這並非懦弱,而是無法選擇的生理和心理防禦機制


當遭遇以下情境時:

✓ 突然的怒吼或爭吵聲

✓ 肢體衝突的威脅感

✓ 密集的負面情緒壓迫

會出現「心理性木僵」症狀:

▸ 喉嚨緊縮無法發聲

▸ 四肢如灌鉛般沉重

▸ 意識清醒卻無法行動

▸ 伴隨胸悶或反胃感


根據2023年《創傷心理學期刊》研究,68%的成年凍結反應者,童年有長期肢體/言語暴力經歷


童年創傷如何改寫大腦程式?

在成長過程中,許多孩子遭遇家庭暴力或嚴厲的體罰,他們只能默默承受這些痛苦。

那時候複雜的情緒——疼痛、恐懼、傷心與憤怒——對於尚未成熟的心靈而言,簡直是無法負荷。

為了避免情緒過載,小朋友往往選擇將感受抽離,彷彿關掉情感的開關。

隨著時間流逝,這種機制固化為一種下意識的反應模式:當成年後遇到類似情境,便會情不自禁地回到那個無助的童年狀態。


心理創傷治療師李欣怡指出:「當孩子持續處在無法逃脫的暴力環境,大腦會將『凍結』寫入應激反應的優先選項,這會形成神經系統的永久記憶。」


創傷重現的3個關鍵觸發點

1. 聽覺觸發:摔門聲/瓷器碎裂聲/特定方言的斥罵

2. 視覺觸發:手指指向的動作/突然舉起的手臂

3. 情境觸發:密閉空間爭執/被多人包圍指責


32歲的設計師阿倫分享:「有次開會時主管拍桌,我瞬間回到7歲那年父親砸酒瓶的場景,明明想解釋卻發不出聲音,事後被誤會是態度傲慢。」


為何這不是懦弱?

社會上有些人會誤解這種反應,認為當事人只是太脆弱或懦弱。

但實際上,凍結創傷反應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機制,是童年創傷後遺症的具體表現

當大腦及身體在面臨突如其來的恐懼時,自然會回到曾經讓自己「活下去」的狀態,即使這狀態在成年後看似不適應現實生活。

了解這一點,我們才能更有同理心地面對自身或他人的情緒困擾。


當下打破凍結循環的5個自救練習

🔥 接地練習:用力踩踏地板,感受腳掌與地面的接觸

🌬️ 4-7-8呼吸法:吸氣4秒→屏息7秒→吐氣8秒

👐 觸覺切換:隨身攜帶冰涼的石子或毛絨小物

🎵 安全詞技巧:默念「現在是2025年,我已經長大了」

🕯️ 情境重塑:事後用文字重寫事件結局(如:「當時我說出了...」)


如何走出創傷陰影?

1. 專業心理治療

接受心理諮商或創傷治療是走出創傷陰影的重要步驟。專業的治療師能夠協助你理解這些反應背後的原因,並提供有效的治療策略。

2. 自我覺察與情緒管理

學習辨識自己在壓力下的反應,透過冥想、正念練習等方式提升情緒自我調節能力,有助於在面臨觸發點時更快恢復正常狀態。

3. 建立支持系統

與信任的朋友、家人或社群分享你的心路歷程,能夠獲得情感上的支持與理解,共同面對過去的傷痛。

4. 創傷修復的關鍵認知

了解更多有關童年創傷與凍結反應的資訊,不僅有助於自我治療,也能夠增強對他人的理解與包容。「凍結反應不是缺陷,而是你曾經頑強生存的證明。現在的你已擁有成年人的資源與選擇權,透過系統性的神經系統訓練,大腦可以逐步建立新的應對模式。」


(CTA行動呼籲)

如果你在閱讀時感到熟悉的心悸,現在就打開手機備忘錄,紀錄最近一次凍結反應的:

① 觸發情境

② 身體感受

③ 想說卻未說的話

這份紀錄將是療癒旅程的重要起點。


---

童年的傷痛雖然難以忘懷,但每個人都有機會從中走出陰霾,迎向更健康、更充實的生活。當你或身邊的人因為童年創傷而在關鍵時刻陷入凍結狀態時,請記得:這不是懦弱,而是生命在極端壓力下的自然反應。

透過專業協助與自我療癒,我們都能一步步重拾自信,重建內心的安全感。

CC BY-NC-ND 4.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