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太空呸口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教育是陷阱?台灣年輕人的迷茫人生

太空呸口
·
·
原圖片由Free-Photos在Pixabay上發佈

[ 我每天每天都要殺死自己,才能活下去 ]

這是一個台大女孩在Dcard上面的文章《在台灣,會唸書其實是個陷阱》所寫的心情分享,也是我寫這篇文章的原因,因為那篇文章的內容與回應,很多都是我們台灣年輕世代經歷過或正在經歷的。

『會唸書之後你會得到非常非常多的讚賞,接下來有了名校光環之後,彷彿你的人生就一片光明、一帆風順了』

『但殊不知這是這個社會畸形的期待,那不是你自己想要的東西。但等到你意識過來的時候,一切已經來不及了』

網路短劇《Mr.Bartender S1 Ep2 : 教育其實是個陷阱》這個由身為台灣年輕人的新銳導演徐家凱所製作的網路短片,說出了台灣多數年輕人碰到的問題,我們從小被家長社會教育灌輸好好念書才能出人頭地,才能成功,但是當我們透過了層層的考驗與競爭,進入了人人稱羨推崇的學校後,我們的人生是否還能夠自己做決定?

圖片來源:網路短劇《Mr.Bartender S1 Ep2 : 教育其實是個陷阱》

我是一個八年級(也就是90後)的台灣年輕人,離開學校到社會也已經一段時間,也感受過這樣的困擾與想法,甚至在我出社會後,這樣的問題也還存在,而我認為這不單是教育,更是整體社會與文化的一種價值觀的問題。

社會期待

在求學階段我們努力地去爭取好的成績,彼此互相競爭,通過了層層考試篩選,最後到達了我們理想的學校,卻沒有認真思考自己想要什麼,以致於當我們進入了“社會期待”的好學校好科系,我們顯得徬徨無助,就好像你根本不知道這艘船要去哪裡,而你依舊上船了,因為你不得不跟上,好不容易擊敗眾多的競爭者而拿到了這艘船的門票,不是說放棄就可以放棄的,你不得已跟著繼續航行,而你不確定這是不是你自己想要的。

圖片來源:https://blog.pipelinedeals.com/how-to-speak-about-your-competitors/

教育生產線

在台灣教育似乎是為了工作而存在,我們唸書我們考試都是為了最終的那個文憑,而文憑的作用就是為了找工作,但是在這樣的“生產過程”中,為了大量的產出人才,教育部廣設大學(生產線),讓每個“產品”(學生)都具有大學的“認證”(文憑),但是學校始終不是工廠,學生也不是產品,我們過度的產出所謂的人才,卻沒有搞清楚這些人才要用在哪,而學生也忙著配合這樣一連串的生產SOP,很多人從來不明白為什麼而唸書,也不清楚未來該做什麼,而是隨波逐流的跟著大家,大家上大學就跟著上大學,大家考研究所也跟著考研究所,等到發現時已經花了大部分的時間上去,卻

害怕選擇

或許教育制度與社會文化是個陷阱,但是歸根究底,難道我們所在的社會由不得我們選擇嗎?我想這答案是否定的,在台灣依舊有很多的學生能夠找到自己的目標與方向,並且不在意他人眼光持續往自己的目標前進。

出社會後曾經碰到一個碩士畢業的朋友問我,他即將要畢業了,教授跟他說,『第一份工作要好好選擇』,但又同時跟他說『可以多多嘗試』,導致他有點錯亂,不知道下一步到底要『找好工作』還是要『多嘗試』。我在這樣的問題中發現了他想要的是一個答案,因為選錯很可能就會失敗,這樣選擇題中找出唯一解的狀況,就是我觀察到台灣教育的問題之一,我們在求學階段會被要求要學習課本或知識的“正確答案”,但是當我們出了社會,卻往往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而我們在習慣了教育制度下的正確答案的同時,讓我們不敢去嘗試失敗,感到迷茫。

在正確答案的教育底下雖然讓很多學生覺得沒有選擇,但是當我們可以選擇時,有多少人敢於選擇那個不一樣的決定,大多數人可能因為害怕失敗,還是跟隨眾ㄒㄣˊ的腳步與期待,而不願意嘗試不同的選擇。

年輕人難以選擇,因為不確定答案在哪(該圖片由Rama Krishna Karumanchi在Pixabay上發佈)

先學著成長

世界本來就沒有對錯與標準,人類之所以能發展到現在的成果,靠的就是好奇與嘗試,即便在嘗試後往往得到的是失敗,科學如此,人生亦是如此,我們沒有人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事,但是不去嘗試就不會有可能找到答案,或不一樣的可能性,讀書也是,如果沒有學習到知識,培養邏輯思維,那麼我們怎麼會想去找尋更好的解決方式?或許迫於現實與社會,我們必須做自己不喜歡的事,但是這過程除了無奈可能更多的是好處,人是會選擇對自己最好的選項,即使表面看來無奈,背後往往會是利大於弊的判斷,雖然我也同樣在這迷惘的時代,但就像黎明前的黑夜,混沌不明的現狀終將有一天撥雲見日,而我們必須在這黑暗中學會成長,成長過程可能很痛苦,但是或許經歷了這些後,我們會更加茁壯。

後記

這篇我寫了很久卻沒有太長的篇幅,因為很多很多我實在不知道怎麼表達,或是說我自己也是其中一個當局者,無法講出太多建設性的解決之道,但是因為經歷過這些,雖然以現在來看,當時的迷茫或許微不足道,因為長大後有更多的問題存在,也可能更能體會為何長輩社會會以那種方式在要求學生,但是每個時期碰到的問題切入點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我認爲這可能並沒有一個標準答案可以解決,而是希望透過更多的討論與關心,讓大家稍微關心這樣的教育與社會問題,謝謝大家的閱讀。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