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愛
觀人的一生就像觀植物的生長過程一樣,當中簡單來說能夠分為三個主要階段,分別代表人生不同的時期。在這些不同時期裡面,每個人都會經歷了各色各樣的事情,並且體會到人生不同的味道。有些味道令人心酸、難受、痛苦,甚至想遺忘;有些味道令人喜悅、快樂、安心,使人深刻難忘。不管是經歷哪一種味道,它都必然成為人生中的養分。
當然,所提供的養分最好是使人變得更好、變善良、更美麗;而不是促使了人性的墮落,使人更加邪惡。養分何等重要,但如何把養分化為正面善良的力量更為重要,是人們需要去學習、去面對、去思想的。
人生的第一個時期──發芽。人從出生到大概孩童時期,就是一個發芽的階段。在這個時候所經歷的事情都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主要人格或性格,可謂是非常關鍵的階段。在構成主要人格的期間是非常需要獲得悉心的照料,因此父母就處於一個非常重要位子,他們用什麼的方法去教導孩子,就決定了孩子將來用什麼的目光去看待世界。在我看來,關懷是最不可以缺少的,和是最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無論父母工作上有多繁忙都好,都必須抽出時間來陪伴孩子,關懷他們。
陪伴並不是純粹地「陪」在孩子身邊,並不是純粹地「陪」孩子去玩,而是要真正地陪伴孩子去成長,去了解他們。當陪伴在孩子身邊時,應該花時間和心思去和孩子傾訴,耐心地聽他們把內心的想法說出來,然後和他們作討論並把正確的價值觀灌輸給他們。這個階段的小孩其實是不太懂去表達內心的情感,因此請耐心地陪在他們身邊。其實,任何形成的陪伴並不是很重要,無論是家庭活動,或是每天抽些小時間來陪伴他們,最重要的是要與孩子們聊天,讓他們說出內心的想法,讓他們有一個談心的對象,有一個願意耐心地聽他們內心想法的人。
若父母在孩子的發芽階段都沒有經常陪伴孩子和給予關懷,會使孩子失去了訴說內心想法的機會。這必然影響孩子日後如何去與人相處,如何處理內心的想法。例如由於小時候並沒有說出內心想法的對象,長大後會變得較為不懂向人說出內心的想法,從而當內心有某種情緒時也有可能不懂得該怎樣去處理,如果是負面情緒的話,就會被這個情況所困擾,後果也有可能更嚴重。可想而知,父母的真切陪伴是何等的重要,這不單單是性格的問題,不單單是外向和內向的性格差異,更甚影響的是──孩子的心理是否健康,是否懂得處理情緒,這才是最關鍵的地方。
然後,父母的言行舉止也對孩子有重大的影響。父母應該認真地審視自己的言行舉止,因為這也是在無形中向孩子灌輸的價值觀,和影響他們未來的處事態度。父母不應有惡劣的行為或惡習(當然這不單是父母,是世上所有人都不應該有),這些不良的行為會在孩子身上產生重大的影響,甚至把惡習傳給下一代。現在舉數個例子,暴力動粗地對待孩子是最不應該的,暴力會在孩子心裡遺留一塊陰影。有可能會容易對人產生不信任、容易感到不安、嚴重的話也會萌生暴力傾向,適當地溫柔地「打」犯了錯的孩子有時候是應該的,但請萬萬不要暴力動粗地對待自己的孩子。
把孩子與他人作比較也是十分不應該的,這不單單否定了孩子本身擁有的獨特性,更令孩子未能從最親的人身上獲得認同,反而有可能感到自卑。其實想令孩子發奮努力有很多的方法,可以激發他們的興趣、鼓勵和讚賞他們、也可以帶他們見識更多美好的東西,其實方法多的是,父母們不應有好的方法不用,反而用最為差劣的方法。
天下間的父母請你們不要吝嗇你們的讚美(其實天下間所有人都不應該吝嗇自己的讚美,讚美別人並不會使自己少了一塊肉的),讚美對孩子來說很重要,能夠使他們變得更自信地面對人生。
更進一步,對待孩子也需要恰如其分。如果上述說的是父母對孩子缺乏了足夠的愛和關懷的話。現在要說的就是父母不應該過份疼愛子女,反而造成溺愛。過份地袒護孩子,會使孩子認為所有事情都是理所當然的。父母應該把正確的是非觀念傳遞給子女,假若犯錯是需要受到指責,而不是儘管子女犯錯也縱容和袒護他們,甚至子女自己犯錯反而指責別人。
這樣,不利於孩子在犯錯時敢於承認和承擔錯誤,而是把責任推卸給別人,變得自我中心,嚴重影響建立一個人該有的責任感。再舉個例子,父母不應過份遷就孩子,孩子想要什麼就給什麼、想食什麼就買什麼、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無條件地滿足孩子的需求。孩子一哭就無條件哄騙、投降和依從。這樣孩子長大後容易成為一個缺乏自制力和任性的人,並會要求別人絕對服從他們的任性和自私。父母應該向孩子提出的無理要求說「不」,並把正確的觀念教育他們,不能視而不見,反把這種任性一面惡化下去。
當父母何其容易,但當一名稱職的父母並不簡單。首先父母本身都需具備相當的知識和智慧,並具備良好的品性和價值觀。在這個前題下再給予孩子愛和關懷,才能使孩子身心在發芽的階段都獲得健康的成長。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