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ekly Update 006 From Xiyu
你好。
北京的冬天结束了。二月结束了。我的最后一个寒假也结束了。
在假期里,我总是无意卷入一种很混沌的生活状态。我昏睡很多,吃得很多,不注意吃的都是什么(这意味着很多有意忽略的精致碳水和油炸物),花比学期中更多的时间关心各种糟心的时事,想这想那,乱看文章,跑很远的地方打飞盘。就算看上去啥安排也没有,真正干活儿的时间也不多。To me, vacations are more like 内耗和对抗内耗。
我素不觉得自己是可以很好地 handle 大把空闲的人。如果像学期中那样,我平时安排很满,周末没啥安排, set up a routine 对我来说是很简单的事。我告诉自己每个时间段应该干嘛,并会尽力完成。然而,当我放假,或者在家上网课/工作时,我会觉得我回归了 “完全没有动力做任何事” 的本性。Maybe this is just what I am when nothing is pushing me. 当我的课程,申请季和实习通通结束时,当外界没有很强大的力量推着我时,我每天十点(最近慢慢九点起了,正在尝试八点起)一睁眼就觉得:啊!今天大把空余时间要好好过,但我什么都不想做。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我觉得当我的空余时间变多时,我对自己的状态会更敏感。这种 “敏感” 通常不是什么好事儿,因为它会成为我不作为的借口。比如 I don't think I am prepared for a 20-minute run cuz I feel I am a little hungry (只是不想去,况且20分钟跑真的不需要跑前垫肚子...)or I don't want to work on my thesis now cuz I am feeling a little blue。好像一天完全给我自己安排之后,在面对那些重要又很难做的事时,我一下有了借口和退路,并我非常、倾向、选择退路 like a coward.
即使在开始假期之前,我知道我非常需要利用这段日子调整自己,我应该理性对待这来之不易的休息期,但是当我真正开始放假后,浑浑噩噩还是太容易。只能说,无论当下的人生/阶段在外人看上去多么幸福又光鲜亮丽,都有一片 “挥之不去的乌云” 值得我去认真对待。具体来说,即调整自己的状态,接受这片乌云的存在,与之共存。
尽管如此,这个假期和之前的日子比依旧是相对幸福的。我很幸运地收到了一个我的申请中 top school 档次学校的 offer。这份offer 给了我非常多向前看的勇气。
说到 “幸福”,我总觉得 这是个太抽象的词。我知道开心,难过,悲伤,欣慰等等都是什么样的状态,但我无法描述什么样的时候我会觉得绝对幸福。也许现在是,因为我能慢慢悠悠在家做毕设,听着 Hamilton,还有空写点这个,不用担心温饱,只用 self monitor 今天吃的是不是够健康,有没有足够运动。但是如果你问我现在什么感觉,我只觉得没什么感觉啊,我只是在按部就班过我的日子。之后当我的日子一地鸡毛的时候,我一定会怀念现在,会觉得现在的日子真的很幸福,但是当下 to be honest 什么感觉我都捕捉不到。
最贴近幸福的,大概还是和共情,信任,亲密,爱与被爱有关。那些很久没见的人见面时,被朋友从身后环抱时,父母叮嘱时,被队友信任且我没辜负时,当我有帮到别人时,有一瞬间我都觉得很幸福。
说到新闻,我倒是 follow 了很多冬奥的比赛日程,即使我一开始并不想看。
我完整地经历了 “谷爱凌狂欢”。我爹,作为一个狂热的学前教育(娃要早鸡!)爱好者,在谷爱凌夺冠后发了十余条朋友圈,把这个女生和她家的教育模式从头夸到脚,心潮澎湃地表达着 “看吧!就是要超前学数学!”。幸好那天他在武汉,不在我身旁,不会拉着我听他讲那些他自奉圭臬般的早教理论。
写到这里,我只觉得恶心。我爸看到闪闪发光的谷爱凌,我只看到我们一届同学中,多少抑郁症,又多少休学。多少好苗子是当代 “伤仲永”,被鼓励花太多时间,放手一搏死磕竞赛和自招,失败了,提前被榨干了,对未来绝望了,快废了,也只能挣扎着自己救自己。我上中学时,我妈妈歇斯里底地一遍遍跟我吼叫,让我抓紧学习,只因为我们学校的资源 99% 都给了最好的那几十个人。剩下的 80%,不管死活,没人在乎。学校对待我们,字里行间就是说:你烂吧,我不管。我保证那几十个人能清北就完事了。
嘿嘿,您猜怎么着?我们那届还真就烂透了。老师们拍拍屁股又去无缝衔接下一届了。
还有多少,一路活在 bubble 里井底之蛙般沾沾自喜,以为自己是人上人,其实只是学校比别人好,站的台子比别人高。毕业了,从这个台子被赶下来,啥也不是。
一个谷爱凌背后,那么多 “海淀黄庄模式” 的牺牲品。
净吃饭了
说点儿开心的事儿,比如吃饭。
妈妈经常会从超市买回生肉,有时是肘子,有时是大棒骨。猪肉处理之后,扔进高压锅咕嘟咕嘟可劲儿炖。肉捞出来切片儿,汤盛碗里,扔冰箱,过了一晚上就冻成肉冻了。下面时,kuai 点儿出来,面汤就有肉汤味儿。
有一次,她见我从超市买了半张大饼,跟我说 “你买这干啥啊?家里这都能烙!” 她是真能烙。烙的也是真的好吃。你看那个高压锅,上头还印着 “囍” 呢。说不定还真比我大几岁。
2月14日一早,我去医院看脚踝和膝盖。前一天晚上,我说第二天我七点多就得到那。说是排队,其实是为了那天早点去,找个座儿开始看 live stream 的超级碗。她说,那我早上给你做饭吧。那个早上,五点半叫醒我的是擀面、炒菜、和高压锅做饭的声音。
“即将离开北京” 这事儿吧 changes everything
首先,我妈对我温柔多了。回来一个月,居然还没怎么撕破脸。Now parents are like, they don't know me but they support me.
其次,我更认同我来自北京。我总觉得我对这座城市没什么特别的感情。我只是在这儿住了二十几年而已。这座钢筋森林真的算是我的故乡吗?
我也没什么北京的口音。当我高中毕业的那个夏天去参加一个夏令营时,总有不同的人跟我说 “我听你口音还以为你是南方人呢!”。虽然在之后,我有意识地重新学习这里的口音,但是这无论如何都是后天的功夫。我像在扮演一个角色。当别人问我是哪里来的人时,我将自己塞进 “北京人” 的戏服里,表演给 ta 看。
上大学之前的我,完全没什么身份认同,因为我身边都是和我一样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儿。身份认同都是对比出来的。在大学遇到各个省市来的人时,我会说我来自北京;未来遇到各个国家的人时,我会说我来自中国北京。
如果每个人都要有一个故乡的话,我还是说我来自北京吧。别的地儿我也觉得更不合适啊。
不过炸酱面确实挺好吃的。
还有一些其他 reflections
最近我明显没有那么 talkative 了。去年的这会儿,我很看重要建立并维系一个 support network。我非常希望跟一帮人保持联系,分享生活。我会很兴奋地和他们讲我那时的心情和每天发生了啥破事儿,也期待他们的故事。现在这个执念也放下了。从前聊的热火朝天现在没话说的人们,散了就散了,也没啥。一个更随缘的,people come and people go 的圈子也不赖。同频的人们,不需要刻意联系,总会留下来。
大年三十看完萧红的《呼兰河传》,我继续看了她写的《生死场》。过去的人忙着生,忙着死。现代人劳动力解放了,又成了注意力经济和电子产品的奴隶,也是禁欲营销(控制饮食,自律... )的韭菜。更不要说那些忙到没空刷手机的人。工资和工时涨了半天,还没房价和物价升得快呢。以为挣了很多钱,生活就过得更好了吗?
我也想听你最近过得如何呀!有空回信!
Wish you all the best!
Sincerely,
Xiyu Wan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