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上中美用户对帐以偏概全

陈家梁子
·
(修改过)
·
IPFS

Tiktok在美国大限将近时,美国难民找到了他们的替代平台,纷纷入驻中国的另一社交平台“小红书”。泾渭相交,顿时在“小红书”上掀起了一波中美网友大交流,相互比较各自国家生活中的诸多细节,包括工作、收入、纳税,物价、消费;教育、医疗、住房、交通;宠物、穿着打扮和生活爱好等。这些比较被称之为“对帐”。并外溢到其它社交媒体。一时间成为网络和微信朋友圈的热门话题。

对帐下来似乎打破了人们以往的印象。对于中国人而言,过去心目中最发达的美国,似乎也没那么好。而对于美国人而言,中国也似乎没那么糟糕,在许多方面甚至超过美国。

但看了一些小红书上中美用户的对账情况后,我觉得这种简单的比较并不说明问题。一是忽略了中美用户的背景差异,二是比较的项目存在以偏概全的问题。

我比较认同一种说法。小红书上中美用户对账是中国的“中马”对美国的“下马”。基本上小红书上的中国用户以城市职业女性为主,属于中国的中产阶层;而流落到小红书上的原Tiktok美国用户属于美国的低收入阶层。当然这得有详实的数据分析才能下此定论。

第二点,许多比较项目以偏概全。就交税而言,由于中美两国的税制不同,只简单对比个人所得税显然偏差太大。中国的税收以增值税为主,个人所得税只占政府税收很小的比例。增值税是间接税,中国一般老百姓缺乏税收知识,不知道购买商品时都给政府交了税。只对工资单上的个人所得税有感觉。以前外资超市曾在收费单上列出税额,后来不知怎么就取消了。可能是官方害怕老百姓知道。中国的增值税约17%,至少商品总额的15%的税额会转嫁到最终消费者身上。中国纳税人交的税主要是增值税。而美国只对商品在销售终端征消费税,而且对食品等基本消费品免征消费税,消费税在美国家庭纳税额中占比较小。所以,仅仅比较中美的个人所得税毫无意义。要比较所有纳税占收入比例才说明问题。

就整个税负水平来看,中国2021年广义税收占GDP的34.6%,美国各级政府税收占GDP的28.1%。中国纳税人的负担更重,高出美国6个多点。具体到不同收入阶层,中国的工薪阶层收入越低,纳税的比例越高。中国的低收入阶层,因为基本消费品中也含的增值税,而收入几乎用于开支,没有积蓄,所以越是收入低,纳税的比例越高。而美国的工薪阶层收入越高,纳税的比例越高。低收入家庭可以免去所得税,基本消费品又没有消费税。所以美国的低收入阶层基本可以不交税,而且还可领到各种救济。而富人有更多的避税手段,中美两国富人纳税比例应该相差不大。

再比如说家庭用车,单比较油价没有意义。要将家庭用车所有支出全部加总进行比较才有意义。要将油费、保险费、年检费、停车费、过桥过路费全部加总才有说服力。核算同样排量的家庭用车一年行驶同样里程的所有费用,再进行比较,孰高孰低?

最后,还得考虑收入与商品或服务价格之比。也就是同样的商品或服务,要花费一般美国人多少时薪,要花费一般中国人多少时薪。大多数商品和服务,应该是中国人花费的时薪更多。比如网上有篇文章“各国的人工作多久买得起iPhone14?”,就此进行了比较。

“iPhone14在美国本土的定价最低,为799美元(5800元),而美国联邦层面的最低工资标准为7.25美元/小时(53元),即一个美国消费者最多需工作110小时才买得起iPhone14。

纽约是美国的经济中心,是全美最低工资水平最高的地方,为12.5美元/小时(91元),一个纽约居民购买一部iPhone14最多只需要工作64小时,几乎是全美平均水平的一半。”

“iPhone14在中国大陆的定价为5999元,属于较低的一档,再加上各大电商的促销活动,价格可能还能下降。

上海是我国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城市,为24元/小时,即上海消费者需要最多工作250个小时才能买得起一部iPhone14。

全国平均的最低工资水平大约为18元/小时,也就是说中国消费者最多需要工作330个小时才能买得起一部标准版128GB的iPhone14。”

也就是说中国的打工者需要3倍于美国的打工者的工作时间,才能买到同样一款手机。

抖音、Tiktok和小红书这类以短视频为主的社交媒体,很大的弊病就是投用户所好提供碎片化信息,算法“罪大恶极”。而缺乏全面深入的思考,容易让人得出以偏概全、先入为主、人云亦云的认识。

2025年1月20日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