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用心去感知」或許比「感知得有多清楚」重要
在略多於3年前我透過全程關燈閉眼洗澡剛開始練習內在視覺時,我得非常用心才能勉強「看見」花灑、沐浴露、洗頭水、護髮素,以及自己的衣物等各種東西的大概位置、大小和形狀,為此我洗澡的時間一度幾乎是平常的兩倍。可是經過這3年左右的練習後,只要自己的身心狀態很好的話,我差不多不需用心也能清楚看見這一切的較準確的位置、大小和形狀,洗澡時間也和開燈開眼時相差不大,甚至還能大概「看見」這些物體的顏色,雖然其鮮明程度還明顯不及開燈開眼時所看見的真正的顏色那樣。
或許有些讀者認為這是因為在熟能生巧下,我的內在視覺在「看見」固定位置和狀態的物件這種簡單情況下的能力大幅提升,而我最初也認為這只是我在內在視覺的基本應用上的進步。可是我不知為何又突然發現,我的內在視覺雖然在「感知得有多清楚」這方面是變強了,但在「有多用心去感知」這方面卻退化了,因為當我能輕易用內在視覺「看見」東西時,我愈來愈不會像初時那麼用心去「看見」它們,因而逐漸失去內在視覺給予我那種活在當下的狀態而不自知。
正因如此,現在我會嘗試在練習內在視覺時,更用心去「看見」那些不需要那麼用心也能「看見」的東西,而這不是為了更清楚地「看見」,卻是為了讓自己在練習內在視覺時更好在活在當下。畢竟那些東西值得那個當下的我很用心地去「看見」,而這也是對此時此刻自身附近環境的一種尊重,否則我一邊練習內在視覺一邊想東想西的話,這種練習除了讓眼睛休息外便變得毫無意義。即使單是這樣便已是值得,可是就這樣一再錯失活在當下的部分還是讓我感到有點可惜和遺憾,而要拿回這部分只需自己無條件地用心「看見」便好。
當然,在練習內在視覺這種情況下,「不用心去感知不需用心去感知的東西」除了失卻活在當下的部分外,似乎並無多大問題,可是當情況由練習內在視覺換成一些其他活動的話,問題可能會變得不容忽視、甚至相當嚴重。例如我一直嘗試練習的無條件傾聽,在有着本文標題所指的自我覺察前,我只聚焦於放下對對方話語內容的批判、對對方情緒的評價,以及對是否傾聽對方所作出的一切不必要的附加條件。雖然做到這一切在大多數情況下已經相當不錯,而練習了無條件傾聽差不多2年的我也只有在身心狀態非常好時才能在十分用心下勉強做到這些,可是假如我有天變得不太用心也能輕易「聽見」對方的深層恐懼和真實需要,我會否反而變得不那麼用心傾聽對方?屆時我或許依然能準確地同理對方的害怕和回應對方的需求,但對方還是會感到我沒有那麼用心傾聽,甚至反而會覺得「我不用心也能輕易『聽見』對方的深層恐懼和真實需要,恰恰說明它們對我來說是不值一提」,因而感到更傷心難過,甚至懷疑自己對我來說並不重要。始終我這種看似有效的反應缺乏足夠的溫度和人情味,反而更像是受過相關嚴格訓練的先進人工智能,而對方最想要的正正是有一個真正有血有肉的靈魂一直用心地理解和接納自己。
有點可惜和遺憾的是,即使在我當前的最好身心狀態下,要在傾聽的當下勉強放下批判、評價和不必要的附加條件已經快要費盡我的全力,我的內心一般最多在數分鐘後便會變得相當疲憊。要用心傾聽、理解及接納對方的深層恐懼和真實需要還是遠超現時的我的水平,所以我也得承認我離真正的無條件傾聽還是相去甚遠,因此在大多數情況下對大部份人來說我仍然不是一個很好的傾聽者。不過,不管我還能否在無條件傾聽下有多大和甚麼方面的進步,我在練習無條件傾聽時還是得提醒自己,是否真的清楚「聽見」對方的內心固然重要,但有多用心去傾聽往往更為重要,我愈是因為不用心也能清楚「聽見」這一切便不用心去聽,我反而愈是和真正的無條件傾聽背道而馳。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