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书(14)

土摩托
·
·
IPFS
鉴书(第14集)

《人人都该懂的人工智能》(布莱·惠特比)***

在所有《人人都应该懂的……》系列里,这本应该是比较差的,原因主要是人工智能的本质还没有搞清楚,要想用通俗的语言解释给小白,简直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就好比这位作者最后说,人工智能研究者们先别急着研究人脑,因为即使你把喷气式飞机研究个底儿掉,也无助于你制造更好的风筝。

《30天学会开飞机》,作者王思莼 ***

前段时间开着自己的飞机带我们俯瞰曼哈顿的那个飞行员名叫王思莼,这是他在知乎出过的一本书,详细介绍了他当初是如何只用30天就在美国考到飞行员执照的经历,详细到每个人都可以如法炮制,而且也不贵,只需10万元人民币。

《北极日记》,作者王思莼****

这是我的机长王思莼的另一本书,详细讲述了他自驾小飞机到达北极点的整个过程。除了可以成为私人飞机自驾游的使用手册之外,这本书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作者对很多事情的评论。作为一个同样走过全世界很多地方的旅行者,我在很多事情上都和作者有强烈的共鸣。这是旅行家们的一种默契,书呆子们是无法理解的。

《人类与病-疟疾》,作者朱石生*****

业务学习需要,读了这个系列里的疟疾篇,大赞!朱石生老师把疟疾的研究史写得像侦探小说那样吸引人,作者的文献检索和文字组织能力令人印象深刻。当然疟原虫对此亦有贡献,这种寄生虫的生活史太复杂了,这一方面让疟原虫躲过了人类免疫系统的持续攻击而一直存活至今,另一方面也给科学家造成了很多困难。PS1:这本小书公正地评价了青蒿素的价值,再次证明屠呦呦得奖鼓励的成分居多,其本身的价值并不高。PS2:这本书对消灭天花的描述再次证明强制免疫的重要性,而这需要强有力的政府,以及一些个人牺牲精神,这一点在当今这个环境里显得非常政治不正确,但却真的能救命。PS3:这本书也公正地评价了《寂静的春天》,这本书对环保运动贡献巨大,但它让DDT背上骂名,间接导致了数以百万计的穷人死亡,只不过西方国家的环保人士看不见这种死亡,所以才会变本加厉地从禁止DDT(毫无道理地)进化到禁止一切现代科技手段,其中就包括化学杀虫剂和转基因技术。其实卡森本人是支持基因工程技术的,可惜她的观点在如今这个政治氛围下被忽视了。

《生命之核:主宰萬物生死的克氏循環》******

这是我写《生命起源》封面故事的一本重要参考书,没想到最后是台湾率先将其翻译成了中文。都说图书市场不景气,但这么牛逼的书居然还没有大陆出版社将其翻译成简体中文上市,难怪图书市场会不景气了。

《Hillbilly Elegy》(乡下人的悲歌)****

这本书里描述的阿巴拉契亚穷人和其他地方的穷人群体不一样,这帮人的肤色和民族起源让他们觉得自己对世界文明的进步做出过贡献,理应分一杯羹,但其实欧洲和美国的崛起和他们没有半毛钱关系,于是他们心理不平衡了,导致了我们现在看到的一系列后果。万斯对这一点其实是很清楚的,书里有不少关于这种错位心态的描述,但他本人毕竟是来自这个群体,具有小镇做题家的另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为了向上爬可以不惜一切手段。于是我们看到他在共和党大会上对他出身的这个群体毫无保留地大加赞扬,书里所有那些反思通通不见了。PS:这本书和那部同名电影完全是两码事,那部电影拍得很一般,这本书其实还是挺有意思的。

李飞飞-《我看见的世界》****

这本书写的很好看,很多地方有共鸣,比如不知道凡尔纳的发音这样的小细节,对于我们这些留学生来说太真实了。唯一的遗憾就是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史写得还不够细致,不过这和李飞飞的专业有关。一般认为人工智能的三大支柱是算法、算力和大数据,分别对应的人物是辛顿、黄仁勋和李飞飞。只有辛顿才是真正搭建人工智能理论框架的那个人,后面两位都是依靠自己的勤奋和运气获得成功的,而这两人都是华人,这不是巧合。

Frederick Forsyth-《The Fox》***

这应该是福赛斯老爷子这辈子写的最后一本小说了,看简介还以为是写网络谍战的,但其实这只是个噱头,本质上还是真实世界里发生的各种谋杀和绑架案。老爷子把他这些年积累的关于东西方冷战和伊斯兰反恐战争的背景知识全都用上了,后面又加上了北朝鲜,细节还是扎实的,可惜他编故事的能力所剩无几,整本小说就像是一部政治教科书,阅读趣味很差。PS:在这本2018年出版的小说里,福赛斯把俄罗斯、伊朗和北朝鲜列为新的邪恶轴心,这个看法还是相当正确的。而小说里的美国总统明显是以川普为原型的,正是因为他领导不利,英国只能再次出头,扮演西方世界救星的角色。不过,最后英国黑客用计让朝鲜导弹误入中国,导致金三胖下台,这个情节不靠谱,强国怎么会因为这件事就和亲密胖友闹翻呢?

陈冲-《猫鱼》*****

出差途中听完了这本书,写得非常好。陈冲是我小时候的偶像,这本书的前半部分讲的都是那个时候的故事,特有代入感。后半部分的那些电影我大都没看过,但陈冲对于电影工业背后故事的讲述仍然很有意思。我很佩服她的记忆力,也很佩服她敢于直面自己的勇气,但最佩服她的洞察力。也许是因为她父母都是生物医学教授的缘故,她的世界观文理兼容,很多看法特有启发性,比如她评价摄影和记忆的关系的那段文字就特别好。

《Fire - A Brief History》(火之简史),作者 Stephen Pyne *****

这是我写野火封面故事所读的第一本参考书,作者派因恰好是我母校ASU的荣休教授,所以我借机回了一趟Tempe采访了他。这本书颠覆了我对野火的认知,让这个封面故事之所以成立的主要原因。如果大家看了杂志后对火的历史产生了兴趣,推荐读一读三联的中文版《火之简史》。

《The Pyrocene: How We Created an Age of Fire, and What Happens Next》(火焰世》,作者 Stephen Pyne ****

这本书比较新,也比较薄,作者认为地球已经进入了火新世,以此来对应当年的那个冰河世纪。这个概念当然存在争议,不过也值得一读,里面有一些关于的新观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买这本中译出版社的中文版,我在封面故事里将其翻译成了火新世。

《Fire Weather - A True Story From a Hotter World》,作者John Vaillant***

这本书以加拿大麦克默里堡的火灾为新闻由头,重点写了气候变化和野火的关系,作者因为这本书获得了2024年普利策奖的提名。不过我个人不太喜欢这本书,一来作者的叙述过于啰嗦,气候变化部分有太多老生常谈,二来作者对于野火的认识显然远不如专门研究火的科学家派因,专业性不足正是大部分新闻记者的通病。

Philip Ball-《How Life Works A User's Guide to the New Biology》******

最近精读过的最好的一本书就是这本,我专门写了一篇长书评,感兴趣的人可以点这里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