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歌》與《創世記》
IPFS

楊明,劉德仁主編,《中國南方小數民族思想哲學研究》
(成都市:四川大學出版社,1992):
侗族先民認為,宇宙起源於「霧」和「風」。《起源歌》敘述道:
遠古是,混混沌沌,天地不分,大霧籠罩,世上無人。
「霧」是宇宙最原始的東西。... 侗族先民把宇宙的起源和形成,歸之為「霧」和「風」的看法,是從自然物質本身去尋找和解釋宇宙的生成以及萬物的起源。他們認為,宇宙如同有形的物質「霧」的統一性一樣,原來是一個混沌的整體。通過「風」的作用,才使「霧」分開,從而混沌的宇宙豁然開朗,從此才有春夏秋冬四季分,宇宙生成,萬物出現。(53-54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聖經.創世記》第一章指出,在起初創造天地之時,宇宙原是混沌一片(1:1–2上)。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1:2下),然後神分開了光與暗(1:4)、上下的水(1:6–7)、水與旱地(1:9–10)、晝與夜(1:14)。這樣的描寫,與侗族《起源歌》中所描述的混沌之霧彼此呼應,並同樣展現了從混亂中分開、建立秩序的過程。值得注意的是,霧本身也是水的一種形態,因此與《創世記》中將水分上下的描述更為相似。
更有趣的是,「靈」在希伯來文中亦可譯作「風」(rū·aḥ)。如此一來,靈的工作便可對應於《起源歌》中「風」所起的作用。但當然,二者在本質上有所不同:前者是有自由意志的靈風,正是神自身;後者則是自然現象中的風。
然而,即使源於兩個不同文化的敘事,卻仍然可以在其中找到許多相當的元素,足以作為比較與對話的基礎。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