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原香港

AlvisSio
·
·
IPFS
·
最近幾年,「香港」相當流行——與香港有關的藝文作品、商業產品,總能贏得不錯的成績;而有關香港文化、歷史的討論,更是多得令人目不暇給。如此高的討論度當然與此城上下之共同經歷緊密相連,然而,在討論一切前,我們又是否知道「香港」這符號背後,指涉的究竟是甚麼?CUP媒體出版的《從前,遇上 100% 的香港》或許能為這問題提供多一個思考角度。

最近幾年,「香港」相當流行——與香港有關的藝文作品、商業產品,總能贏得不錯的成績;而有關香港文化、歷史的討論,更是多得令人目不暇給。如此高的討論度當然與此城上下之共同經歷緊密相連,然而,在討論一切前,我們又是否知道「香港」這符號背後,指涉的究竟是甚麼?CUP媒體出版的《從前,遇上 100% 的香港》或許能為這問題提供多一個思考角度。

25塊歷史碎片

要了解書名中的「100%的香港」意指為何,不得不由繪本畫作《從前,有個香港》說起。2020年,CUP媒體將1960年代初年代初捷克旅行畫家 Miroslav Šašek 筆下的香港畫作出版,定名為《從前,有個香港》;但這些年來,讓香港有過交集的人和事又豈是一本繪本能覆蓋?《從前,遇上 100% 的香港》就是想呈現這些人和事,書中副題「香港與世界相遇的歷史」,正好道明初衷。

此書將25篇文章分為三個章節,首章講述20世紀前的香港,由原住民、前朝遺民的生活經歷開始,一路講到他們與海洋帝國相遇、磨合的事,諸如大嶼山鹽民起義、六日戰爭、「香港熱」等,都一一談及;第二章則聚焦20世紀,將今人視為日常的事物放回其歷史脈絡,由今生回溯前世,例如美國發明的貨櫃箱如何造就了今日的尖沙咀面貌、港督府的日式建築風格緣何而來、牛頭角和九龍灣如何由汪洋變陸地、美國曾怎樣介入香港的內部事務,甚至建立村落;第三章將視野再推遠,剖析外來者眼中的香港形象如何改變世界。

雖然,書中文章有不少都曾在CUP的平台刊出,但經過整合和潤飾,再放置回「香港歷史」的大框架下,就仿如25塊歷史碎片,讓讀者能逐一撿拾,然後放回一塊更大的拼圖當中。

100%的香港?

《從前,遇上 100% 的香港》用25個歷史片段,提醒大家:歷史不是線性發展,而這些橫向、錯綜複雜的碎片,在討論「香港」時都不能忽視。甚至只要想想那些在現時史料中沒有記載的事,就如已滅族的大嶼山鹽民、東九龍自費填海等,那個大家耳熟能詳的「小漁村發展成國際大都會」神話就已站不住腳,需要大家繼續努力去挖掘材料,盡力補白。

除了填補空白,此書亦向我們展示了歷史曾經給予過香港的不同可能:若然南越國沒有被中原政權征服、假如當初英國人沒有選擇香港、如果竹園村民護村成功⋯⋯如果真的有如果,那大概不難發現,今日的香港,不過是眾多歷史中的偶然所結合,只要組合系數有所改變,或許能啟動另一套「故事副本」,發展出不一樣的事,得出一個不一樣的香港。

《從前,遇上 100% 的香港》好看,不在於它是一部鉅細無遺的香港通史,而在於它在補白——填補歷史上的空白,也填補我們想像的空白。明乎此,那「100% 的香港」就是個值得大家探究一生的大命題。

原刊於《藝文青》

訂閱贊助:https://liker.land/alvkel25/civic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AlvisSio九十後澳門人,長期關注、書寫港澳兩地的一切。 著作︰《Lonely Planet IN 香港與澳門》第二版、《戀殖世紀--港澳殖民印記》。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布」包治百病 之 心情透視器

想當一位稱職「貓奴」?請看看這個

讓博物館走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