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讀文言文2】讀文言文的兩層次&從整體理解文章

穿越的古文課
·
·
IPFS
·

「很少接觸文言文,不知道怎麼開始。」

「想要從頭開始學讀文言文的方法。」

「要怎麼樣才能在沒有老師教的情況下,自己讀完一篇文言文?」

你有以上問題嗎?別擔心,這篇文章將循序漸進說明「讀文言文的步驟」!

這回,我們先解釋「讀文言文的步驟」,以及「整體理解」的閱讀原則,從大方向來談讀文言文的方法!下回再依序討論每個步驟該怎麼做。

看懂「寫什麼」,再看懂「怎麼寫」:文言文閱讀兩階段

讀懂一篇文章,可以分成兩個階段,「看懂文章的意思」與「看懂文章怎麼寫」。換句話說,先看懂「文章內容」,之後才是分析「寫作技巧」。

上一回提到的看懂「文義」(表層文字在寫什麼)與「文旨」(內容在寫什麼?),都是「看懂文章意思」的範圍。(註1)

光是這樣講,可能太過抽象模糊,請看下面這個例子: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曉〉

相信這首詩大部分的人都很熟,但可能很少人注意過,國文老師當初怎麼帶你讀這首詩。我們試著拆解順序如下:

  1. 看詩名:這首詩叫〈春曉〉,和春天有關,「曉」指早晨。

  2. 看作者:孟浩然生平介紹。

  3. 一句句說明意思(文義):一邊看註釋,一邊說明每個詞的意思,白話來說就是「翻譯」。

  4. 說明整首詩的內涵(文旨):這首詩在講春天「睡睡醒醒」的情態。

  5. 鑑賞(賞析):第一句寫「不覺」,第二句寫「覺」(聽到鳥叫),第三句寫「覺」(聽風雨聲),第四句寫「不覺」(不知花落多少)。前兩句是實際看到的景象,後兩句則是推想而來,四句一正一反,正好形容春眠「時睡時醒」的狀態。另外,這首詩是五言絕句,韻腳「曉、鳥、少」,押ㄠ韻。(註2)

我們可以用圖表來看,會更清楚:

步驟1,看題目。因為一篇文章的題目,濃縮了這篇文章的內容(主旨)。先看題目,可以快速對這篇文章的內容有大概的了解。

步驟2,認識作者。不同生平、個性的作者,寫的文章風格、內容也不同。例如李白個性有點瘋癲(誤),杜甫則是愛李白,喔,不是,是愛國的儒家濟世思想,對作者有點認識的話,可幫助理解文章內涵。

步驟3跟4都是「看懂文章內容」,也就是上回提的「文義」、「文旨」

步驟5則是「看懂寫作技巧」(怎麼寫)。在「寫作技巧」這部分,一般常分析修辭、意象、章法(篇章結構)等技巧,如果是韻文,則會多說明押韻、對仗等。

從步驟1到步驟4,都是設法看懂文章在「寫什麼」。步驟5才是看文章是「怎麼寫的」。從看懂「寫什麼」到看懂「怎麼寫」,是兩個不同的階段。這就好比你今天吃到一塊好吃的蛋糕,你可以形容它是什麼味道,但你卻不見得說得出它是怎麼做的。

黃永武分析〈春曉〉時,認為「大凡欣賞一首詩,了解詩意是一件事,了解作者『由工入微,造意極苦』的匠心又是一件事。」(註3)很多人知道這首詩的意思,卻不見得知道它的巧妙之處。換句話說,看得懂階段一的「寫什麼」,與看得懂階段二的「怎麼寫」是兩回事,

想要理解階段二的「怎麼寫」,必定得先理解內容「寫什麼」。這就像讀小說,看完整套《哈利波特》,而且知道情節發生什麼事後,才能分析《哈利波特》的修辭有多美、情節安排轉折有多高超、怎麼用景象襯托人物情感啊!因此,看懂內容後,下一步才是看作者用什麼方法讓他變得「好」。

「但我到底該怎麼看懂內容?我每個字都認得,可是它們連在一起後,我就是看不懂啊!」

讀文言文就像玩積木:詞篇的閱讀順序

上一回說,想要「看懂文章意思」,需要大量閱讀,以累積豐富的識字量與詞彙量。不過,所謂的閱讀,到底該怎麼做?

這個問題,可分兩部分來談:

  1. 文章脈絡超重要:先了解「從整體來理解片段」的基本原則。

  2. 看懂文章的各部分:要看懂「詞、句、段、篇」,需注意的要點。

以下先說明第一點,至於第二點,我們留待下回再細談。

首先,所有文章都是由最基本的「詞」組成。為何不說是由「字」組成呢?因為一般來說,從語義的層次來看(語義層次指內容層次)「詞」是最小的意義單位。中文雖然由一個個的「字」組成,但一個字不一定等於一個「詞」。有些詞由兩個以上的字組成,例如「葡萄」。

中文文章由詞組成,詞串成句、句串成段、段串成篇。你可以把這個過程想像成玩積木,假設想堆一個房子,要先把好幾塊積木(詞)組合成牆壁(句子),幾面牆再組合成房間(段落),好幾個房間再組成房子(文章)。

同樣,閱讀時,眼睛掃過文字,將詞語組合成句子,看懂這句後,再看下一句。接著將好幾句串連成一段,好幾段串連成一篇。

「詞不離句,句不離篇」:一定要和上下文一起看!

但是,閱讀絕對不能只是將每個詞、每個句子連起來,注意「文章脈絡」是重點中的重點!

朱熹曾言:「讀書,須看他文勢語脈。」、「凡讀書,須看上下文意是如何,不可泥著一字。」(註4)

這兩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所謂「文勢語脈」,指的就是文章整體的脈絡,每篇文章中都有一個脈絡,閱讀時,應把握整體脈絡,不應割裂文意,斷章取義。要做到這點,方法就是「詞不離句,句不離篇」(註5)

這就好比拿放大鏡看已經堆好的積木房子,靠很近看時只看到一塊塊積木,你只知道那是積木(詞)。稍微遠一點看,跟旁邊的其他積木一起看,你發現原來那是一面有窗戶的牆壁(句子),而積木只是牆的一部分。再拉遠一點看,連同旁邊的牆壁一起看,你才知道這個牆壁和旁邊的牆壁組成一個客廳(段落)。最後,你拉更遠,看到客廳旁邊還有廚房,你終於看到整體,原來這是一棟房子(篇),之前看到的積木、牆壁、房間,都只是房子的一部分。我若是想知道眼前的東西究竟是什麼,一定得注意整體,而方法就是稍微拉遠一點,從更大的範圍去看它,依序拉到我看清楚整體為止。

同理,閱讀文章也是如此,必須注意整體,才能看懂每個詞、每個句子在這篇文章裡是什麼意思。

一、詞不離句

舉例來說,「火」這個詞,教育部字典就給了好幾種解釋,我們嘗試挑幾個來造句看看(註6):

A.把洋蔥倒進鍋裡,然後轉成小「火」。

B.我忘了女友的生日,她現在超「火」。

C.她穿了一件「火」紅的上衣。

D.聽到家人出車禍,他「火」速趕往醫院。

發現了嗎?這四個句子的「火」意思都不同,詞性也不同:

A.物體燃燒時產生的光和熱。名詞。

B.生氣。動詞。

C.像火一樣的紅色。形容詞。

D.緊急。副詞。

只有連同上下文一起看,才知道這個句子裡的「火」是哪一種意思。

除了同一個詞會有好幾種意義(一詞多義)外,語言中還有一個很妙的現象,即使使用「相同意義的詞」,也會因為使用時的情況,而有完全不同的意思。例如「拜託」這個詞,一般人的理解是「誠懇的請求對方幫忙」,但下面兩個情況,「拜託」的意思卻完全不一樣:

A.老師,今天妹妹身體有點不舒服,請您留意一下,拜託您了

B.那個天兵竟然聽錯,把我的東西寄到台中去!拜託!台東跟台中差那麼多!

A明顯是「請求對方幫忙」,但B卻是表達「很誇張、很扯」的意思。其實,B的「拜託」也是「請對方幫忙」的意思,但說話的人心裡想的是「你嘛幫幫忙」的反諷,真正想表達的是「超扯」。如果單看一個「拜託」,很難知道指的是哪種意思,只有連同前後文一起看,才能明確掌握「拜託」在這裡到底是哪一種意思。

中文裡這類口是心非的「反諷」不少,表面上看似用正面的意思,其實真正要表達的是反諷。「我被他騙了十年,他對我可真好!」、「我每天加班到凌晨,可真幸福啊!」都是例子。

這就是所謂的「詞不離句」,理解一句話裡的某個詞時,一定要從「整個句子」來看,注意「上下文」,並觀察整體的脈絡。

二、句不離篇

除了「詞」必須要從「句子」來看,同樣的,「句子」也要配合上下文一起看,例如下面這段文字:

那天趴在窗前等包裹時,我一看到郵差來了,「從椅子上跳起來」(A),飛奔下樓。開門後,我的阿金(黃金獵犬)趁我不注意,悄悄溜了出去。就在我拿完包裹正要進屋時,看到隔壁怕狗的阿姨尖叫「不要過來!」,「從椅子上跳起來」(B),拿著掃把擋著阿金當盾牌。

這段文字中出現兩次「從椅子上跳起來」,兩次的意義都相同。但A是「期待興奮地跳起來」,B是「驚恐害怕地跳起來」,兩種「跳起來」蘊藏的情緒完全不同,這也得上下文一起讀才會知道。

字詞不是真空的,一定要配合上下文一起讀!注意整體的脈絡,避免誤解意義。每個詞在不同的句子會有不同的意思。每句話在不同的段落,也會有不同的意思。閱讀時必須掌握整體的意義。同樣的,我們也可以從整體的意義,往回推論文章中看不懂的某個詞或某句話,至於這點,就等下一回再詳細說明啦。


註1:「文義是指文辭所直接表達的情意;文旨是文辭中所蘊藏的情意。」詳見陳品卿著:《國文教材教法》(臺北:中華書局,2017年,三版),頁194。

註2:此詩的賞析引用自黃永武先生的說法,筆者再稍加修改整理過。詳見黃永武、張高評著:《唐詩三百首鑑賞》(臺北:黎明文化,1986年),頁720–722。

註3:同上註,頁721。

註4:宋・黎靖德編:〈讀書法上〉,《朱子語類》冊1,卷10,頁173。〈讀書法下〉,《朱子語類》冊1,卷11,頁192。

註5:這個觀念來自戴汝潛主編,謝錫金、郝嘉杰副主編:《漢字教與學》(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年)

註6:《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火」,https://dict.revised.moe.edu.tw/dictView.jsp?ID=5048&q=1&word=%E7%81%AB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穿越的古文課「穿越的古文課」致力於成為如哆啦●夢的時光機一樣的平台,試圖聯結現代生活與古代文學,讓古文變有趣,變實用!跟我們一起穿梭每堂古文課吧!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鬼怪特輯] 媲美吸血鬼?顏值最高的鬼怪居然就在《聊齋》裡!

人如何能不朽?芙莉蓮與《左傳》都問過的問題

【怎麼讀文言文:番外篇】大聲唸出來比較能記得!—用朗讀學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