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警訊】高盛警告美股漲勢難續:是熊市反彈,還是反轉契機?
熊市反彈的本質:不確定性下的市場波動常態
Peter Oppenheimer指出,當前市場的最大驅動力依然是不確定性。投資者對於市場的長期走向尚未形成明確的看漲或看跌共識。在這種「方向不明」的環境下,股票投資呈現出「不對稱性差」的特點,意味著潛在的風險與報酬不對等,投資決策變得困難。他強調,在熊市或下跌趨勢中,出現快速且劇烈的反彈並非異常現象,反而是歷史上的常態。這種反彈往往是短期情緒、技術性因素或對模糊新聞標題的反應,而非基本面的顯著改善。
關稅政策的陰影:揮之不去的下行風險
影響市場情緒和價格波動的關鍵因素之一,是關於美國關稅政策將如何影響企業盈利和估值的猜測。儘管近期部分關稅延遲實施緩解了恐慌,但只要美國的關稅政策未能迅速撤銷,且其潛在的經濟損害未能被證實是短暫的,那麼下行風險依然存在。這種政策上的不確定性,使得企業難以制定長遠計畫,也增加了市場波動性。
估值的限制:制約上行空間的因素
Oppenheimer同時指出,從目前的估值水準來看,市場的上行空間同樣有限。這可能意味著,即使經濟能夠避免深度衰退,當前的股價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未來的樂觀預期。如果在基本面沒有顯著改善或有新的利好消息出現之前,市場很難憑藉當前的估值水平持續大幅上漲。
歷史借鏡:熊市反彈的規律與本次漲勢的幅度
回顧歷史數據,自1980年以來,全球股市在下跌趨勢中經歷過多次反彈。這些反彈的平均持續時間約為44天,並帶來約14%的平均漲幅。值得注意的是,儘管當前的全球股市下跌尚未被官方正式定義為熊市,但自4月7日的盤中低點以來,市場已上漲了18%。從幅度上看,本次反彈可能已接近歷史上典型熊市反彈的平均極限。這增加了這波漲勢難以持續的可能性。
令人厭惡的市場環境:投資者的兩難與情緒
這種由模糊新聞頭條驅動且高波動的市場環境,使得投資決策變得極為困難,甚至被形容為「一個令人厭惡的股票交易,也是沒人想要的情境」。許多投資者在4月初因關稅前景不明而被迫拋售風險資產,卻錯過了隨後的反彈。現在他們面臨兩難:是追逐可能難以持續的反彈,承擔在高點買入並在隨後下跌中被套牢的風險?還是選擇觀望,承擔錯過另一輪潛在漲勢的風險?這種市場情緒的波動和投資決策的困難,是當前環境的真實寫照。
市場的買入力量:系統性投資者與散戶的動向
儘管市場情緒複雜,但仍有買入力量為這波反彈提供支撐。高盛的交易員指出,系統性宏觀投資者的買入正在穩步增長,資金流入規模可觀。同時,散戶投資者也在近期展現了自2017年以來最強勁的買入勢頭,同時購買個股和ETF。此外,避險基金的總槓桿率已反彈至長期高位。這些買入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推升了市場。然而,在高波動環境下,如果市場信號快速翻轉,這些資金的流入速度也可能迅速減慢甚至轉為流出,加劇市場波動。
聯準會會議的關鍵時刻:牽動市場神經的未來指引
本週即將舉行的聯準會會議,被視為可能引發市場特別動盪的事件。市場參與者將密切關注聯準會對於未來貨幣政策走向的評論,特別是關於6月和7月的政策前景。聯準會的任何暗示或指引,都可能對市場預期產生重大影響,進而觸發新一輪的波動。
台灣投資人參與美股市場的實務考量:「複委託手續費」的影響
對於台灣投資人來說,如果想參與美股市場,無論是追逐反彈還是進行長期佈局,都必須考慮交易成本。透過國內券商進行美股交易,通常需要支付 複委託手續費。
複委託手續費 是台灣投資人委託國內券商向美國券商下單買賣美股所收取的費用。這筆費用會直接影響投資的淨報酬。不同的券商有不同的收費標準和計算方式,有些按比例收取,有些有最低收費限制。了解 複委託手續費 的詳細情況,對於投資人規劃交易策略、控制成本至關重要。特別是對於偏好頻繁交易或資金量較小的投資人來說,手續費的影響更為顯著。
結論:高盛警告的意涵:保持謹慎,應對不確定性
高盛發出的警告,提醒投資者不要被近期的反彈沖昏頭腦。當前市場環境依然充滿挑戰,不確定性高,波動性大。關稅政策的潛在影響、估值的限制以及市場情緒的波動,都意味著漲勢的可持續性存疑。對於投資者而言,保持謹慎的態度,不盲目追高,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目標,制定合理的策略至關重要。同時,在參與美股市場時,務實地考慮包括 複委託手續費 在內的交易成本,也是確保投資效率的重要環節。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